【摘要】老师对好学生关爱有加常常是自然的。但对于成绩差、品行差的后进生,往往另眼相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无论对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以诚相待。
【关键词】后进生 关怀鼓励 自尊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63-02
后进生又叫“问题学生”或“差生”,是指班级中在某些方面(如智力、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落后于全班同学发展水平的学生。后进生虽不多,但能量却不小,对班风、学风甚至校风都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常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后进生的转化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些后进生的变化使我惊喜不已。事实证明: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的遗传本来也没多大差别,之所以有些学生成了优秀生,有些学生成了后进生,是由于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家教和接触的社会环境不同,所以形成了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有的学生在家庭和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自然而然地从心理上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学习成绩突出。一旦有了好的成绩之后,又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力量,这样的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样的好学生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就可以让他们看到前途,使他们发愤成才。可是有的学生不是这样,他们从家庭、学校、社会中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从心理上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其它活动都劲头不足,得过且过。这样的学生往往成绩不佳。因此,往往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和嘲讽。善意的批评,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而冷嘲热讽往往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丧失自信心,失去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勇气,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容易形成思想与行动上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学生就成了学习差、品德差的后进生。
这样的后进生可不是稍加引导就能转化的。他需要教师要通过大量的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还需要和家长取得密切配合才能有所收益。教师对后进生必须从关怀爱护的角度出发,时时注意给学生恰当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取消顾虑,相信自己,不要总说自己不行。要使他们懂得人的天赋本来没有多大差别,成才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只要有信心,立大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差生完全可以转变为优秀生。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误区,教师要想方设法给予疏导。帮助学生摆脱迷津。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也就是说: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能够给人生指明方向。让学生顿开茅塞,重新认识自我。要认为自己能行。如果学生有了这样的思想态度,那么他们的进步是随之而来。
教师和家长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随便地贬低学生。有的教师和家长往往不注意,有时会出口伤人。贬低了学生的人格,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它不但不能让学生改正错误,而且还会使学生小看自己,自叹己不如人,从而丧失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前途,决不能在言谈上不负责任地随意评论。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教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和家长都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就能使后进生渐渐地相信自己,增强进取心,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在理论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挖后进生的形成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斗志,对后进生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要抓反复,反复抓,抓到底,才能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达到育人教书的目的。
后进生转化措施:
一、尊重个性,激发自信。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是,学生首先是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他们有个性,有感情,有人格尊严,有独立意识,认知水平有高低,学习方式也表现出差异性。作为教师,要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出发,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循循诱导,激励为主。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哪怕仅仅是一些苗头,也要给予表扬,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其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
三、多方协作,同步教育。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依靠家长的帮助。二要发挥任课教师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积极性和特殊性。三要教育班干部和全体同学正确对待后进生,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觉接受教育和帮助。转化后进生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正确认识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困难,认清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抓反复,反复抓。
作者简介:
姜崇全(1963-),男,吉林省大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从事中学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