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新课标的改革,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说教式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特长分配组员,真正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思考,在合作学习中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推理以及整理总结,从而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 中学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27-02
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是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长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并不会因此提高。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可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1.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1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同的学生个体是脱离的,学生只能模仿学习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可以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不断提高学习能力[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逐一解决,还可以提高学生和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困难面前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困难。
1.2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发挥主导地位的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并没有被学生完全消化,不仅对改变的理解不够,也不利于学生记忆。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推导。在初中课堂中,很多概念性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己对公式以及结论进行推导,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2.1合理的分配组员
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成功的关键就是分组要合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教师在成立合作小组的时候,一定要搭配各个学习成绩等级的学生,一个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应该包括各个成绩等级的学生[2]。在学习合作小组教学模式中,是否可以发挥其效果,就要明确小组每一位成员的合作任务,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在成立小组的时候,小组人员数量要合理,一般在5-6个人一个小组,如果人数太少起不到合作学习的作用,人数太多不能保障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合作中。
例如在学习“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教学,6个学生为一个小组,未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把6个同学分成3组,每一组的同学都要明确的探讨任务,让3组学生分别探讨圆外的、圆内的点以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只有合理分配组员,并明确每一个同学的学习任务,才能保障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2合理分配教学任务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高自己,在分组的时候每个小组都包括成绩好和不好的学生,为了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师就要把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好,避免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3]。例如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概念和知识点的学习和探讨,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参与探究性的问题探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课本上知识点的熟悉程度。
2.3重视小组合作的反思总结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还应该重视小组合作的反思总结。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组长负责将小组成员的想法总结出来,教师则需要对这些想法进行总结和指导,对于不正确的想法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此外,还可以让全班同学互相提出意见,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沟通,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一定要合理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应该涵盖学习基础好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文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报,2011,23(52):22-23.
[2]甄恩振,王海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赤子(中旬),2013,11(36):183-184.
[3]朱延军.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2(62):76.
作者简介:
薛利(1977年-),女,山东省枣庄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二级,单位:薛城区奚仲中学,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