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散发数学思想的习题课

2016-03-24 08:55余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编题计算题等式

余丽

去年有幸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一题一课,自主编题》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也幸运的获得了区一等奖的荣誉,现在把对这堂课的设计和反思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及交流。

这是一道初一的阅读材料题,题目是:

阅读下面的材料:

1×2=(1×2×3-0×1×2),

2×3=(2×3×4-1×2×3),

3×4=(3×4×5-2×3×4), 由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可得

1×2+2×3+3×4=×3×4×5=20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计算下列各题:

(1)1×2+2×3+3×4+…+10×11(写出过程);

(2)1×2+2×3+3×4+…+n×(n+1)= (结果可以不化简)

(3)模仿上面的材料,试计算:1×2×3+2×3×4+3×4×5+…+10×11×12的值(写出过程)

由于我面对的学生是民工子弟,基础不太好,因此课堂的设计我想到了由浅入深。

课例展示:

1.复习巩固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遇到比较复杂的运算题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一些运算规律和技巧简便运算,比如分配律,结合律等,当然还有一些题目需要我们寻找其中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做这样一道计算题:

学生:第1小题可以去括号,有些数可以正负抵消。

师:非常好

学生:第2小题可以提取5倍,然后把括号里的数相加,也可以正负抵消一些数。

通过这两道题让学生体会互为相反数的项可以抵消的规律,以及逆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简便运算。

2.引入

让学生计算:

(1)1×2 (1×2×3-0×1×2)=

(2)2×3 (2×3×4-1×2×3)=

(3)3×4 (3×4×5-2×3×4)=

师:观察以上3小题左右两边的运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左边和右边的结果相等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

1×2=(1×2×3-0×1×2)

2×3=(2×3×4-1×2×3)

3×4=(3×4×5-2×3×4)

由以上3个等式相加可得:

1×2+2×3+3×4=(3×4×5-0×1×2)=×3×4×5=20

师:三个等式的左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右边是连续三个自然数乘积组成的两项的差。右边相加后提取,括号里的项依次相加,正负项抵消后,只剩下最大项减最小项。

3.利用“裂项相消”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以上运算规律,让学生计算下列各题:

(1)1×2+2×3+3×4……+10×11=

(2)1×2+2×3+3×4……+n×(n+1)=

对于第2题先引导学生类比归纳得到:n×(n+1)[n(n+1)(n+2)-(n-1)n(n+1)]

4.提出问题——编题

请你模仿上面的材料,编拟一道计算题

引导方向:

(1)从自然数的个数去变化;

学生:1×2×3+2×3×4+……+9×10×11

(2)从起步“1×2”去变化;

学生:2×3+3×4+4×5……+99×100

(3)从两个连续的自然数到不连续的自然数;

学生:2×4+4×6+6×8……+2n·(2n+2)

(4)从整数到分数;

四位板演的学生不仅编出了四种类型的题目,而且还一一分析了解答过程。

5.总结

师:同学们,对于这道题的编题方法,我相信还有很多同学有更精彩的想法,同学们可以课后再讨论研究一下,有想法的同学还可以写篇小论文呢!今后遇到类似的项数比较多的计算题,可以考虑是否能用“裂项相消”的规律来解决。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得出规律,应用发现的规律来引导学生来编题,而且给学生明确的编题方向,可以从数字的个数,是否连续性以及是否是自然数等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特点进行改编。因此,学生在编题的过程中也精彩纷呈,四个板演的同学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改编,而且还能解答。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并理解规律的数学关系模型,提高学生抽象思维水平,把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升为一类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正是我们上这类专题课的目的和本源。课堂中我们要及时组织学生回溯规律形成过程,品味是如何解决复杂问题的,引导学生反思“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用规律”,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活动经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收获的更多是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多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特别是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并展示,通过课前感知规律——情境中发现规律——操作中深化规律——体会中创新规律——生活中应用规律这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教学。

最后,我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在于:所编的题目的深度可以再加强,如题目1×2×3+2×3×4+3×4×5+…+10×11×12,可以把数字由三个连乘,改编为多个,把连续的几个自然数改编为等差的几个数,自然数也可以改为任意数。可以引导让学生编出以下题目并计算:

a(a+d)(a+2d)……(a+kd)+(a+d)(a+2d)……(a+(k+1)d)+(a+kd)……(a+2kd)(a,d为任意数,k为整数)

我想这样应该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开拓学生对这类题目的理解等,使整节课的深度得到提升,使学生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编题计算题等式
两步计算题
组成等式
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教师自我提升的一个力擎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
速填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