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医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2016-03-24 08:55栾淑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双证融通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

【摘要】目的: 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的中等职业学校医药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践研究法;结论:采取“双证融通”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获得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资格的认定;创新点:实现医药专业教学目标和医药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目标相统一,课程设置与医药职业工种相对应,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相统一。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医药专业 双证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0-02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证书体系包括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种类型。这就要求中等医药职业学校除继续完善学历证教育外,还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采取“双证融通”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获得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资格的认定。我们在实践中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的“双证”理论,根据我国医药行业GMP、GSP的管理规范要求,探索构建适合制药、中药、药品营销领域的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及运行模式,为更好地培养医药技能人才、服务辽沈医药产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以制药技术专业为引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争解决影响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中草药种植和药品营销与管理等医药专业岗位群,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的中等职业学校医药专业“双证融通” 的课程体系;实现医药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统一、课程设置与行业职业工种相对应、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相统一。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具备药物制剂、检验分析、设备使用维修、仓储等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具有“双证”的适应现代医药企业一线生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研究内容

1.构建制药技术专业“双证融通”的“以教学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车间教室合一,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制药技术、中药、药剂(药品营销员管理)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3.制定与“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核心课的课程标准。

4.开发适应医药岗位技能要求的,适合学生特点的“双证”课程教材。

5.建立与“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相适应、以任务为驱动的、产教学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实施平台。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践研究法。

四、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名称,筹建课题组,进行课题分工。

2.申请立项,明确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假设。

3.进行课题设计论证,完成课题可行性分析,确定研究方案,进行开题。

(二)研究实施阶段

1.通过查文献、调查研究、专家访谈等,对中等职业学校医药专业岗位技能进行分析。

2.根据各工种岗位能力要求,开展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制药技术、中药、药品营销员管理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的研究。

3.开发适应医药岗位技能要求的,适合学生特点的“双证”课程教材。

4.开展以任务为驱动的、产教学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

(三)总结汇编阶段

整理中等职业学校医药专业“双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成果,形成研究总报告。

五、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本项目建设着力解决目前辽宁中等职业教育医药类课程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具有医药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双证融通”的 课程体系。具体指导思想包括:

1.以职业生涯为目标——确定改革方向

2.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鉴定(职业资格证)项目

3.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

4.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5.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

(二)“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根据职业基础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依托企业,专家引领,“层次递进” 构建“双证融通”的“以教学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车间教室合一,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产品引领的项目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模式,构建了以“生产过程、生产技能和教学产品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双证融通”的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建设、校本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完善“产、教、学”一体化实训教学平台;引入企业评价标准,建立全面考核学生质量的评价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本课题在建设而研究过程中,以制药技术专业为引领,带动医药专业群中药、药剂(药品营销与管理)专业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了医药专业教学目标和医药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目标相统一,课程设置与医药职业工种相对应,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相统一。主要成果:构建了制药技术专业以教学产品生产为主线,“车间教室合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制药技术、中药、药剂(药品营销)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教学实施方案; 构建了“教学产品生产引领的“四统一”的项目教学模式;编写了与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相适应的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1.“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大力合作与支持。

建议能够探究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使职业教育发展在企业的关注支持下焕发青春活力,更好的为辽沈医药产业经济服务。

2.还应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加强学校与医药企业的合作,给教师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锻炼机会。

3.中药和药剂专业实训室建设在场地上还有不足。

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模拟企业生产场景,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有效实施,更好的实现培养目标提供支持。

4.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应按照“注重过程、多方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参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以产品质量、生产过程评价为主要内容,组织行业相关人员共同开发出能准确考核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八、结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

采取“双证融通”的教育方式,将学历教育规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职业岗位群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融为一体,并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获得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资格的认定。

不同专业特点应有不同的双证融通及运行模式,我们在实践中应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的“双证”理论,根据我国医药行业GMP、GSP的管理规范要求,探索构建适合制药、中药、药品营销领域的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及运行模式。

(二)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以中等职业学校制药技术专业“双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为引领,辐射中药、中草药种植和药品营销与管理等专业建设,实现医药专业教学目标和医药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目标相统一,课程设置与医药职业工种相对应,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相统一。

作者简介:

栾淑华(1971.8-),女,辽宁沈阳人,汉族,本科,医药系主任,高级讲师,执业中药师,研究方向:医药专业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双证融通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基于“双证融通”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