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露璐 潘锴
【摘要】尔雅通识课是一种新的公选课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有着鲜明的特色,本文着重对尔雅通识课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尔雅通识课 特点 现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3-ZX-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31-01
公共选修课是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公共选修课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知识多元化,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笔者调查了解到,长期以来,独立学院的公选课在教学模式上一直停留在非常传统的模式,公选课在部分课程的设置上专业化较强,很少顾及到学生真实的需要,随着“尔雅”通识课程的引入,让这样的现状有所改观,尽量实现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尔雅通识课的特点
目前,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和利用成为时下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将尔雅通识课网络平台作为公选课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尔雅通识课具有的鲜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学安排灵活。以网络学习平台设置的尔雅通识公选课,不仅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更大的选课空间以及更多的选课机会,也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自主学习、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来选修和学习课程,不管是在校内学习或是在校外实习等情况,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图书馆等场所,学生都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地点,自主在线学习。通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尔雅通识课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灵活的调整学习步调,对于感兴趣的或者是不太熟悉的重难点知识可以反复学习,在尔雅通识课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也可以即时向任课教师或者是选修同一门课程的同学寻求帮助,这样的互助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
其二,课程资源丰富。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邀请各个学科领域名师亲自上课,引进与整合各高校的优秀教学资源,这样不仅拓宽了公选课的开课途径,也能够有效的促进跨校课程的共建与课程资源的共享。各位名师录制的教学视频,以每段大约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长在相关网站呈现,使教学课程资源较为丰富,这样也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弥补了学校由于师资等方面的不足造成公选课的课程数量和教学质量方面欠缺的遗憾,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教学管理便利。尔雅通识课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必须上网观看规定的教学视频,通过学生登录、下线等信息,可以让教学管理部门方便准确的实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明确学生的课程学习进度,便于教学管理工作。课程结束后,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还能通过提取与尔雅通识课程相关的所有信息,如学生网上学习整体进度、学生成绩等信息,以便寻找尔雅通识课存在的问题,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有效的进行后续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
二、尔雅通识课程的基本状况
为进一步满足学生需要,笔者所调查的独立学院从2012年开始设置尔雅通识课,包括《中华诗词之美》、《考古与人类》、《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世界建筑史》四门课程。尔雅通识课的鲜明特征是网络教学,学生可以灵活自主的安排和制定学习计划,通过在线网络学习,然后接受相应的考核,最终获得学分。
尔雅通识课有着严格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评测要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较为合理的时间划分和课堂安排。具体来讲,学生登录网络学习系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作业、参与讨论和参加考核等方式进行学习。学校规定要求学生观看完整通识课教学视频(学习进度要求必须达到100%) 后才有资格参加课程的期末考核, 否则将被取消考核资格。通识课课程综合成绩的计算方式,成绩构成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视频观看(10%)+习题作业(20%)+期末考核(5%)+提问(10%)+讨论(10%),最终的综合考核成绩达到60分即为合格。
从调查了解和学生选课结果来看,因为时间安排自由、课程内容丰富,尔雅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较大,4门课程的选课学生人数为802人,只有38人未完成全流程课程学习,在未完成全流程学习的学生中,有将近80%为未完成最终的考试,因此相对于课堂公选课而言,缺考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较少通过网络方式学习课程,没有任课教师的课堂监督与管理,学生自主学习程度欠佳,有的甚至会因为忘记课程而放弃学习和考试。
以《考古与人类》课为例,选课学生203人,5人未进入学习,10人未完成全流程学习,共有195人获得学分,获得学分率达96.06%,这相对于采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公选课来说,获得学分率稍高,总而言之,设置尔雅通识课网络学习平台来开设公选课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通过教师们几年的努力,尔雅通识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尔雅通识课程评价较高,得到了学生的积极肯定,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是,通过与选择尔雅通识课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到, 有部分学生对尔雅通识课课程并不了解,选课具有盲目性和随大流的想法,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对尔雅通识课课程的宣传力度,不仅仅是在学校相关网页发布课程通知和选课指导,也可以在选课前以讲座形式进行推广,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性质、选退课方式、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曼丽,张羽,欧阳钰.大学生通识能力评估问卷研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8)
[2]吴悦.从选课与考核两方面探索尔雅通识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4(9)
[3]杨洪琴,欧中航.基于“慕课”的大学校级公选课课程改革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6)
作者简介:
徐露璐(1983.04-),女,重庆长寿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潘锴(1983.07-),男,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