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娜苑 春苗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院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内涵与规划,针对专业建设的各项指标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专业建设 合作培养 产学研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27-01
网络工程专业是我学院一门特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新时代网络工程人才。现就专业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以下阐述。
一、明确的专业定位
社会生产与人类生活中,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涵盖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网络高性能计算等各个领域。
2014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51.3亿元),并且在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3%,到2019年,这一数据有望触及155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95.1亿元)。鉴于网络安全方向的重要性和巨大商业潜力,我专业因此将网络安全定为重点建设方向,同时辅以网络应用相关开发。网络安全方向为重点的专业课程体系方向。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本专业以网络安全为侧重点,除设置通用网络专业课程外,还增设了网络信息安全、密码学等课程。
二、立足学校、合作培养,产学研一体化
我校理学院具备雄厚的理论基础研究,目前我学院正与理学院合作进行学术交叉研究,网络工程专业尤其是网络安全方向需要有深厚的数据知识进行支撑,因此今后我们将和理学院老师针对网络安全算法研究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同时,通过合作办学继续增开双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目前我专业有多名教师承担横向项目的研发工作。2015年采用师徒方式培养学生,以项目的方式带动学生提高实际工程能力,2015年以后,采用学生带学生的方式,培养学生参加实际项目的能力,使网络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高动手能力。
三、师资队伍规划与学生培养计划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同时聘请本专业优秀的校外兼课教师,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梯队。
学生培养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促进理论基础加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在此指导思想上,把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需的能力引入到课程中来,力争考研率、保研率、就业率逐年上升,并且考研学校和就业单位质量也逐年上升。提高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人数和质量。
四、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开发遵循“基础理论+最新技术”的思路,突出网络专业的基础理论教学,同时又及时引入当前最新的网络专业相关技术,使学生在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了解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在实际课程体系建设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实现对每门重点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资源、试题库、教学网站的建设。对于其他的非重点课程,都指定专门教师负责建设相关课程资源。所有课程的开设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淘汰落后过时课程,及时新增最新的专业技术课程。
五、系统的实践教学机制
实践教学本着“理论基础知识验证+模拟实践+实际设计”的思路进行。首先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然后采用模拟的方式对网络应用进行实验,最后在真正的网络设备上进行相关实验设计。
目前,学院有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和物联网三个专业实验室,能满足网络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验证+模拟实践+实际设计”的要求。今后拟建立一个集多台路由器、交换机、网络存储等实际设备可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实训室:一个由多台无线路由器、无线交换机网络及相关无线网络设备组建的计算机无线网络的综合实训室,可容纳25~50名学生,建立真实的中小型企业网络环境,并可随意变动和拼装,为本专业学生和老师进一步研究网络技术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实验室建设好之后,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可以进行实践环节的“实际设计”部分。在实验内容安排上,为每一门重点课程设计1到2次开放性、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学院力争在上述的专业建设的内涵和思路的基础上,开展切实的相关建设与改革,提供相应的人力和资金,以促进该专业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