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光 陈许传
【摘要】家庭作业即由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目前我国家庭作业长期受“功利观念”和“升学考试”等因素影响,无法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本体功能。因此,本文认为,为更好的发挥家庭作业的本体功能,我国应从升学考试、教育投资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做出改变。
【关键词】家庭作业 作业定位 启示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20-02
家庭作业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后学习中独立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家庭作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家庭作业目的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新时期现代化公民服务。目前我国家庭作业设计以及内容奉行“功利观”以及“应试”取向。
一、作业定位
虽然,目前国家在施行素质教育,但家庭作业定位与素质教育倡导的理念呈现明显差异性特征。我国家庭作业长期以来维护“功利”、“应试”至上的观点,极其注重对学生智力品质与应试技能的训练。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知识储备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作业布置问题上基于两个目标:(1)巩固知识,即家庭作业内容是与学生的学科知识紧密相连,学生所完成的家庭作业内容是对课本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学生运用所学课本知识去解决各种类型的书面问题。同时,各个阶段作业内容强调对各种题型的反复练习为中高考升学考试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2)反馈作用,即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及时反馈出的各种问题,调整自己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内容,为下一个阶段的知识学习做好储备工作。郭华、刘晓敏和赵介平对北京、山西、四川和澳门四省市的1、3、5、8、11年级学生连续一周课外作业情况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布置作业的平均时间基本上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而增长,巩固类作业是作业的主体形式,其占学生总作业量的87.9%,预习类作业占总作业量的7.24%,其余实践类、体育活动类等作业占总作业量的4.86%[1]。
2.学校印象
家庭作业在维护学校印象方面的作用:(1)赢得信任,即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可以向家长和社会公民说明学校对学生学习制定了实际的计划。布置家庭作业对于家长而言,可以通过家庭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监督学生的课后学习活动,学校通过家庭作业赢得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同时,民众通过对学校作业质量和数量的考查,体现出学校对学生教育承担一定责任的形象。(2)提升竞争,即布置家庭作业,保证了学校可以提高学生得成绩,保障学校的升学竞争力,保障学校成功教育印象。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以联考、中考和高考学生统考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该校学生的成绩良好,则被学生家长公认为名校,该校在生源、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的问题也会易于解决。[2]学校为达到以上教育目的会督促教师给学生布置各种类型的学科作业,教师之间为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绩效水平和教学竞争力也会根据学生的作业反映情况,在作业数量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研究启示
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能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服务。为使我国家庭作业的定位回归到其本体性功能上。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升学考试
制度因人而在,人是制度的主体和目的,制度的价值、理念和原则应该以人为本。我国升学考试应寻求“适材选择”即建立在适应性考试基础上的一种升学方式。适应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选择合适的新生;适应考生的需求,为考生提供准确而详尽的、能鉴别个人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个别差异的手段和方法,使考生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高校与专业[3]所以,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性评价考察,淡化入学竞争,弱化家庭作业应试功能。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注重评价主体多元性、注重对学生学术性、专业性科目及常规性科目综合能力考察,以及学生课外活动表现,如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创造性能力、诚信品质等道德观念的考察。
2.教育投资
在经济和教育不够发达阶段,合理的三级教育投资分配结构比例应呈“金字塔”形。[2]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捐助资金等其他教育投资应给予初等教育更多的教育资金保障,使其有能力建设历史博物馆、科技展览馆等基础教育设施,并向学生免费开放,使这些教育资源能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家庭作业帮助体系”服务。另外,投资引导方面:公民培养好了,人才也就有了,经济会获得回报。政府引导民众与社会教育行业改变“大众教育责任隶属于国家,与民众教育行业追逐经济利润无关”意识;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公益性教育活动投资,为学生实践性、实验性等家庭作业所需的社会资源提供资助。
3.学校教育
课程方面:在课程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设计上,课程内容要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既注重以数学、语文和科学为国家核心的课程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通过家庭作业使其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相互依存。教师方面: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能设置针对性作业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在家庭作业训练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和创造性品质,塑造学生完善的情感价值观。通过家庭作业形成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成长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郭华、刘晓敏、赵介平.国内四省区普通中小学作业情况调查研究[J].教育学报,2006(10)
[2]何芳.小学教师家庭作业布置观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6
[3]潘懋元、覃红霞.高考:从选拔考试走向适应性考试[J].湖北招生考试,2002(8)
作者简介:
郭伟光(1985年-),男,吉林九台人,山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语文学科教学。
陈许传(1988年-),女,河南平顶山人,山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