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记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

2016-03-24 11:36:52本刊编辑部
财政监督 2016年6期
关键词:计量学荷兰经济学

●本刊编辑部

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记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

●本刊编辑部

1969年,由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经济计量学方面,特别是在“发展和应用动态模式于经济过程分析”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将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与他一同获奖的还有挪威经济学家拉格纳·弗里希。简·丁伯根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将统计应用于动态经济理论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具有开拓性的成就。在经济学领域,他最早应用方程式进行动态分析,并率先创立了经济计量学模型,为此,丁柏根被公认为经济计量学理论的重要创始人,被誉为“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蛛网理论”、“丁伯根法则”。

简·丁伯根,1903年4月出生于荷兰海牙,1994年6月去世。拥有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荷兰中央统计局研究商业循环的统计学家、荷兰经济学院教授、荷兰政府中央计划局局长等职,曾作为专家在联合国相关部门工作。1956年以后开始任专职教授,讲授发展规划,并担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政府顾问,欧洲煤钢联营、世界银行等多个国际组织顾问,是荷兰皇家科学院和一些外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欧洲十多个大学的名誉博士。作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成长起来的经济学家,丁伯根却一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以及为如何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现象谋求出路,他的这种人类理想主义情怀,与他的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冠冕一样,历经时间,仍散发着永恒的光芒。本期大家将走近这位诺奖得主,介绍他在50余年的时间里在经济计量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对现代经济政策理论的新贡献,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活动的深切关注。

令人叹服的数学造诣

简·丁伯根1903年出生于荷兰海牙,除他本人外,他的家庭还出了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他的弟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2年,高中毕业的丁伯根对物理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得以顺利进入莱顿大学物理系,之后,他又通过努力获得该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然而,在学习物理学的同时,他的兴趣也在逐渐发生着转移,当时的国际经济环境吸引着诸多有志向、有学识的青年把探索的目光投向经济学领域,而丁伯根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学习的过程中,丁伯根表现出非凡的数学造诣,他的研究用数学作为工具,赋予经济学理论以严密性。他把统计应用于动态经济学的研究,并利用这种工具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学模型,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当年的颁奖词中提到:“过去四十年中,经济科学日益朝用数学表达经济内容和统计定量的方向发展。”

模型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名词,在复杂的经济学世界里,经济学家很难找到一个通用的定律去解释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经济现象,更遑论利用应用数学和统计分析技术来达到这种目的。但在丁伯根的世界里,模型却是用来阐释经济学原理的最佳工具,在此方面,他表现出极大的研究热情,当然,也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1936年,根据荷兰的经济情况,丁伯根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创立了本国的经济模型,这个模型包括24个联立方程式,他用这些不同的方程式反映当时国内的经济活动水平。

收入形成与消费支出也出现在丁伯根创建的模型中,这一点与凯恩斯学派的学说相一致。在该模型中,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而体现经济活动总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上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丁伯根的这个模型体现了工资性通货膨胀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然而遗憾的是,在提出之时,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58年,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发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这个观点才被广泛关注。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用来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丁伯根的经济学模型还将进口与出口纳入其中,并创造性地把货币流量分为价格和数量。在当时的众多经济学家中,他最早应用方程式进行动态经济学分析,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末,该方法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著名的“蛛网理论”也由丁伯根提出。这一追踪现期经济变量受上一期变量影响的分析方法成为现代动态经济学的起点。丁伯根在动态经济学理论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以统计学为工具,对经济周期理论所作出的有益探索,至今仍是经济学领域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丁伯根更为人熟知的是,凭借出色的数学才能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他创立了最早的经济计量学模型,使人们利用这些模型进行短期的经济预测成为可能,凭借在经济计量学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丁伯根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创始人。

从开创经验宏观经济学到潜心研究经济政策

在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现场的讲演中,丁伯根在分享模型建造方法对经济科学已有贡献的基础上,讨论了对其进一步应用的前景。他指出,在不同的情况下,建造模型可能是为了不同的目的,但是,其目标之一一定是为了找出影响实际发展的方式。

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是国际上经济活动波动最频繁的时候,对此,经济学领域有很多的解释,但却一直缺乏一种可靠的方法对这些解释进行论证。按当时国际联盟的要求,丁伯根试图完成这一重任。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39年,将研究成果集中在《经济周期理论的统计检验》中发表。全书被分为两册,在第一册中,丁伯根以多元回归分析作为工具,试图用已有经验处理宏观经济难题,并提供了很多应用实例;在第二册中,他以美国经济为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跳出对每个单一经济阶段的关注,用一个48个方程式组成的统一动态模型来说明经济周期。这种联立模型方法论的创立,对经济计量学日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丁伯根把通行的统计方法用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分支,即经验宏观经济学。

20世纪50年代之前,宏观经济模型一直处于经济学领域的边缘地带不受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学的向前发展,它却成为经济学领域的革新力量。除了在计量经济学领域作出卓著贡献,丁伯根还是一位善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实干家。他自1929年开始在政府任职,鉴于其经济学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对国家短期经济政策的研究,1945年起丁伯根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荷兰中央计划局局长任职生涯,这段职业经历,对他以后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在任职期间,丁伯根主要将精力集中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方面。在具体研究中,他将政策变量细分为目标、数据和工具三类。丁伯根指出,只有存在不少于目标变量的工具变量,经济政策才会有实用价值且体现出较高的效率,即在一个确定的系统和框架内,若要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就必须制定和这若干个不同经济目标相同数量的政策手段。在这个理论的支持下,他把若干将要实现的经济政策目标放置于一个有若干变量和相同数目议程的经济模型中,并反过来推导为实现这些经济政策目标而必须采取的最优经济决策,从而形成一种简化的经济决策系统并应用于荷兰,这个预测和计划荷兰经济政策的经济计量模型,即著名的“丁伯根法则”。丁伯根的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极易理解,然而在当时,却是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见解,它成为后来进行政策分析的基本前提。

得益于在中央计划局工作的实践经验,丁伯根的研究不拘泥于狭小的思维空间,他在职期间制定的很多经济政策都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被讨论实践。如此,就避免了枯坐书斋所形成的理性僭越与独断,防止其将经济学家的理论见解强加于人,尤其宝贵的是,他在实际的经济情况面前看到了现实的多样性,在理论与现实的往返中,明晰问题意识,不断提升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得他在现代经济政策理论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对发展中国家问题的不懈探索

简·丁伯根是把经济学发展为定量科学的先行者,在1945年之后的十年中,又主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长期经济计划的制订方面,在经济学领域属于重大的突破。

1955年,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后,丁伯根辞去中央计划局局长一职,开始担任荷兰经济学院发展计划学科的专职教授,并将研究方向调整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上来,同时还担任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机构的顾问。

丁伯根对贫困国家的问题具有敏锐的直觉。在国际合作与一体化不断加强的全球背景下,面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增长与发展等实际问题,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其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努力。当时,国际贸易与合作成为常态,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经济联盟的成立使得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在此背景下,丁伯根开始对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格外关注。在研究之外,就政策选择问题,丁伯根热衷于广泛进行巡回讲演,为缩小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而努力。在《国际秩序的重构》中,丁伯根提出了改善当前国际关系体系中不公平现状的目标,并讨论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新国际秩序,来满足当前与未来的迫切需要。他指出:“创立一个更好的世界,也就是承认社会有责任保证个人与集体满足和建立某些国际、国内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机会及获得这些机会的手段的分配要比现在更为公平。”秉承他长期以来坚持的观点,丁伯根在这篇报告中指出,应把科学严谨的数量分析应用于发展问题作为经济学研究的目标。

1965年,丁伯根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一书中指出,在国际合作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其关系主体应该是具有自主权的独立国家。他认为经济与政治密切相关,国际合作应该目光长远,有一定的计划性,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不应该只重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对就此导致的重大政治问题视而不见。为此,他提倡自由兑换货币、减少进口限制、统一间接税等政策建议。从1966开始,丁伯根担任独立发展问题的专家顾问团体——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主席,在这一职位上,他又尽职尽责工作了六年。

对于发展中国家,丁伯根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之后,对其发展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他指出,资本密集型产业是世界发达国家的优势所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则应该扬长避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发展目标,将发展的方向定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这样一来,第三世界国家的就业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国民收入也会相应提高。同时他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政府的职责主要在于创造或改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国民充分了解本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加大基础投资,推动与鼓励私人投资。

二战后的丁伯根长期致力于经济政策设计和实施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并担任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顾问,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贫困国家弥补因殖民主义的压迫所造成的不幸,在他高尚的人类理想主义情怀面前,长期以来在不公平国际经济秩序下人们形成的固有观念逐步消散,正是对发展中国家不可遏制的同情以及对于相对公平公正的新世界秩序的建构理想,激发了丁伯根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持续关注和研究。

生长在二十世纪的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并没有因为长期在资本主义世界里浸染,而对发达国家的强势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霸权习以为常,在他的整个研究生涯中,都始终保持着一名学者的应有的客观和独立,时时处处渗透出对现实的评述与思考。其半生的学术研究,都致力于对经济学理论的不懈探索,并努力揭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那些本土性的因素,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任何研究成果均源自对学术本质的遵循和坚守,而非多么绚烂的概念和故事。在丁伯根等人的倡导组织下,计量经济学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理论与经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传统也沿袭下来,其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研究思维、研究视野的重塑与改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人。

(本栏目责任编辑:阮静)

猜你喜欢
计量学荷兰经济学
生物化学计量学原理在离散生物动力系统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5期)2021-12-21 07:41:34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简明经济学
凡·高
读者(2020年21期)2020-10-28 08:47:30
在荷兰骑自行车
学生天地(2020年3期)2020-08-25 09:03:56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创新科技(2015年9期)2015-12-15 07:04:09
荷兰医保独树一帜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20
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性早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