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峰,邓冬雪,张 桃,谢 铭,郑兴斌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贵州遵义 563003)
11例脂肪肉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分析
杨雪峰,邓冬雪,张桃,谢铭,郑兴斌△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贵州遵义 563003)
目的探讨脂肪肉瘤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4年7月对该院收治的11例脂肪肉瘤患者进行随访,就其诊断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脂肪肉瘤多以包块为表现,CT、MRI检查是脂肪肉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完整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无1例行放化疗。术后复发3例,其中2例接受多次手术成活大于5年无复发,1例放弃再次手术带瘤生存低于5年。术后3例成活低于5年;8例成活大于5年,5年生存率为72.73%。结论该病手术切除率高,术后易复发,对复发肿瘤争取再次手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脂肪肉瘤;诊断;手术;放射疗法;药物疗法;治疗结果
脂肪肉瘤少见,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诊断和处理较困难[1],作者对2004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11例脂肪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等方式,了解患者术后疗效情况,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脂肪肉瘤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7~78岁,平均(54.33±8.26)岁,肿瘤位于四肢5例,腹部5例,胸部1例。
1.2方法
1.2.1临床表现患者以包块就诊,发生在四肢者5例以可触及包块伴或不伴疼痛就诊;发生在胸部1例表现为胸部疼痛不适;发生在后腹膜5例,由于生长部位特殊初期无任何症状及体征,包块伴或不伴有疼痛,随着包块逐渐增大,表现为腹部明显饱满、胀痛。腹膜后脂肪肉瘤,可呈囊性感,界线不清,缓慢生长,多在包块明显增大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时才出现相应症状。
1.2.2辅助检查在诊断为脂肪肉瘤的辅助检查中,B超检查9例初步诊断1例,定位及诊断准确率为11.11%(1/9);CT检查8例诊断脂肪肉瘤5例,定位及诊断准确率为62.50%(5/8);MRI检查7例诊断脂肪肉瘤5例,定位及诊断准确率为71.43%(5/7)。
1.2.3病理学检测组织学上脂肪肉瘤分5类:高分化型、黏液型、圆细胞型、多形型、去分化型。高分化及黏液型生物学行为相对圆细胞、多形型及去分化型较好。
2.1病理学检测结果本组11例脂肪肉瘤分别为圆细胞型1例,去分化性2例,黏液型2例,高分化型6例。
2.2治疗与随访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完整切除。肿瘤最大45.0 cm×40.0 cm×30.0 cm,最小3.0 cm×2.0 cm。术后均未接受放化疗。随访11例,其中3例术后生存不足5年死亡,死亡病例中1例(黏液型)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半年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恶性脂肪肉瘤,术后4月复发合并消化道穿孔,拒绝手术死亡;1例78岁腹膜后高分化型脂肪肉瘤患者术后2年死于呼吸系统疾病;8例生存大于5年,患者5年生存率为72.73%。
2.3复发率本病术后易复发,本组复发时间为术后4~24个月,在复发病例中左膝关节内侧黏液型脂肪肉瘤1例,复发3次;左大腿上段去分化型1例,复发3次;腹膜后高分化型1例术后4个月首次复发,拒绝再次手术,带瘤生存4个月后死亡。本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27.27%(3/11)。
脂肪肉瘤好发年龄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2]。以四肢及腹膜后多发,肢体及躯干脂肪肉瘤预后远较腹膜后为好[3]。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33±8.26)岁,男8例,女3例与文献[2]报道基本一致;病变部位分布于四肢5例,后腹膜5例与文献[3]基本相符,脂肪肉瘤生长缓慢,发生在胸部者多出现胸痛、胸闷、咳嗽等症状[4],临床症状一般无特异性[5],本组发生在胸部1例临床表现不显著亦以文献报道相符。
辅助检查方面B超检查可初步判断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诊断率低。本组B超检查9例初步诊断1例,定位及诊断率为11.11%。另外,术前应禁止行B 超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该方法限于失去手术机会的病例[6],作者持相同观点,理由是可能存在假阴性及种植、播散等风险。文献资料显示CT是术前诊断脂肪肉瘤的主要手段,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价值[7-8]。本组CT检查8例诊断5例,MRI检查7例,诊断5例。定位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2.50%与71.43%,也充分说明上述观点。11例患者资料显示术前诊断依靠CT或MRI,术后确诊依赖于病理。
手术是目前治疗本病惟一的有效手段,但术后易复发[9],本组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27.27%,这也与上述理论观点相一致。手术要求根治性切除,达到肉眼及镜下无瘤[10],结合文献及本组资料,作者认为一般需切除肿瘤连同周围正常组织1~2 cm即可达到手术目的,原因是脂肪肉瘤界限不完全清楚,肉瘤细胞可穿过伪膜累及周围正常组织,形成微卫星灶。本病常累周围组织器官,有时需联合脏器切除。但不可盲目大范围切除和或联合脏器切除,应在根治和解除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之间寻求平衡[11]。在手术中是否根治性切除、切除范围有无残留及术后肿瘤病理类型等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该病具有原位及多次复发、复发间隔短等特点[12],本组复发病例特点与前面文献观点一致。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3]。本病生存率的提高仍有赖于早发现和根治性切除[14],对复发的肿瘤应争取适时再次手术[11]。对于多次复发病例并接受多次手术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结合本组资料作者持相同观点,对首发及多次复发病例彻底切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患者获益。
化疗对脂肪肉瘤的治疗效果不确切,部分患者虽对一线化疗药物如多柔吡星、异磷酰胺具有敏感性[15],但术后的放化疗对防止肿瘤复发的作用不明确,根治性切除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16]。然而,患者术前进行放疗,手术完整切除率可达88%以上[17-18]。本组资料无一例患者术前及术后接受放化疗,术后复发率为27.27%,5年生存率为72.73%。另外,分子靶向治疗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新兴方法,但此种治疗方式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疗效不肯定。
总之,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复发率高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非常困难,术前依靠CT或MRI,术后依赖于病理确诊。脂肪肉瘤手术必须做到根治性切除,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提高生存率,使患者获益。放化疗对部分患者可能有效,但无多中心大宗病例支持,效果不肯定。分子靶向治疗可望成为未来治疗方法和研究的热点。
[1]丁振,魏学明,陆相吉,等.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10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4):466.
[2]宋萌萌,乔元勋.腹膜后巨大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28(3):196-197.
[3]Herrera-Gómez A,Ortega-Gutiérrez C,Betancourt AM,et al.Giant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J].Wiadomoci Lekarskie,2005,12(2):220-222.
[4]张毅,魏翔,潘铁成.原发性纵隔脂肪肉瘤的外科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45-1446.
[5]关远祥,李威,孙晓卫,等.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24例诊疗与预后[J].广东医学,2010,31(6):719-721.
[6]Chew C,Reid R,O′dwyer PJ.Value of biopsy in the assessment of a retroperitoneal mass[J].Surg J Roy Coll Surg Edinb Irel,2006,4(2):79-81.
[7]Neville A,Herts BR.CT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neoplasms[J].Crit Rev Comput Tomogr,2004,45(4):247-270.
[8]鲍军,潘琦,郭再君,等.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及治疗(附29例报告)[J].浙江实用医学,2009,14(4):301-303.
[9]Sarsn RA,Herts BR.CT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neoplasms[J].Crit Rev Comput Tomogr,2004,45(4):247-270.
[10]蒋彦永,罗成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64.
[11]徐果,李涛.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119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9):2651-2652.
[12]郝玉娟.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治现状及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17(4):398-401.
[13]陈志辉,宋新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治疗[J/CD].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1,3(2):119-121.
[14]崔力方,罗成华,张继新,等.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2,27(6):620-623.
[15]Jones RL,Fisher C,Al-Muderis O,et al.Differential sensitivity of liposarcoma subtypes to chemotherapy[J].Eur J Cancer,2005,41(18):2853-2860.
[16]侯开庆,彭勃,梁贤文.腹膜后脂肪肉瘤外科手术治疗价值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6):85-88.
[17]Tzeng CW,Fiveash JB,Popple RA,et al.Pre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with selective dose escalation to the margin at risk for retroperitoneal sarcoma[J].Cancer,2006,107(2):371-379.
[18]Pawlik TM,Pisters PW,Mikula L,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two prospective trials of preoperative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for localized intermediate-or high-grade retroperitoneal soft tissue sarcoma[J].Ann Surg Oncol,2006,13(4):508-517.
·经验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24.043
杨雪峰(1973-),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诊治研究。△
,E-mail:zxb8819488@aliyun.com。
R730.262
B
1671-8348(2016)24-3434-02
2016-02-19
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