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课程对护生老年歧视水平的影响*

2016-09-18 06:41:34高云峰庄瑰霞杨玉香王艳娜
重庆医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承德本科生态度

段 莉,高云峰,庄瑰霞,张 雷,杨玉香,王艳娜

(1.承德医学院基护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河北承德 067000;3.承德市医学情报站,河北承德 067000)



《老年护理学》课程对护生老年歧视水平的影响*

段莉1,高云峰2,庄瑰霞1,张雷1,杨玉香3,王艳娜1

(1.承德医学院基护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河北承德 067000;3.承德市医学情报站,河北承德 067000)

我国1999年即跨入老龄化社会,并成为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但从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稀缺与现阶段老年人口规模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严重失衡[1]。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老年人被认为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而被边缘化,被排挤而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和发展机会,浮现出一系列有关老年歧视的问题,为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以及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现阶段,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大学生、青年人、其他社会成员的角度,以量性或质性的方法研究老年歧视的相关问题[2-3]。但随着《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开展,护理本科生专业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护生是否对老年歧视的问题有所改观,对该课程的设置需求有无更改,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即对此做以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整群抽取承德市某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285名。课前及课后分别发放问卷285份,回收有效问卷265、2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98%、91.58%;性别(有效样本量261份):男18名(6.90%),女243名(93.10%);年龄:21~26岁,平均(23.203±1.016)岁。

1.2方法

1.2.1一般状况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等12个条目。

1.2.2中文版老年歧视问卷参照老年歧视量表(Fraboni scale of ageism,FSA),包含刻板印象、分离、情感态度3个维度,23个条目[4]。采用Lilert 4级评分模式,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为1~4分),总分越高,老年歧视水平越高;Cronbach′α为0.86,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本研究征得作者同意后对其正译和回译,将由中文译稿翻译而成的英文问卷与原英文问卷进行,将一致率不足70%的语句重新进行翻译及回译,使中文译稿尽量接近原英文问卷。选取老年护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领域的5名专家对上述问卷进行两轮咨询,请专家就条目的适当性、语言描述及措辞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计算总问卷的内容效度比(CVI)为0.943,结果较具说服力。大样本调查后,分析该问卷及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93、0.698、0.719、0.578;各维度间及各维度与总问卷的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刻板印象(r=0.746,P<0.01)、分离(r=0.740,P<0.01)、情感态度(r=0.535,P<0.01)。

1.2.3调查方法在年级辅导员的协助下,研究者以自愿参与为原则分别于授课前后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无记名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解释研究目的及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后,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收回,发现漏项模糊等问题,当场补充纠正。

2 结  果

2.1授课前后的老年歧视水平比较护理本科生授课前后的老年歧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本科生授课前后的老年歧视水平及其对比分析

2.2授课后的老年歧视水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可见,性别、居住地区、是否独子、是否曾与老人共同生活是影响授课后护生老年歧视水平的因素(P<0.05),见表2。

表2  护理本科生授课后的老年歧视水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261)

表3  影响护理本科生授课后老年歧视水平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a:r=0.615,r2=0.378,F=59.606,P<0.01;b:r=0.297,r2=0.139,F=26.128,P<0.01;c:r=0.173,r2=0.030,F=8.015,P<0.05;d:r=0.150,r2=0.022,F=5.925,P<0.05。

2.3授课后的老年歧视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以护生的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老年歧视总分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各因素对护生老年歧视水平的影响。结果可见,最终进入生活事件总分回归方程的3个因素为性别、是否独子、是否曾与老人共同生活,可解释总变异的37.8%,见表3。

3 讨  论

3.1护理本科生授课前后的老年歧视水平呈显著差异本研究,护生授课后的歧老水平(51.51±6.12)显著低于授课前(53.67±5.40)。Stall等[5]指出医学生对老人的负向态度及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由社会造成。而歧老现象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在各行业中均较普遍[6]。据报道,老年相关知识掌握越丰富,对老人及老年护理的态度越积极,而医护人员对老人的正向态度也会促进其对老人的照顾行为与方式[7]。因而通过开设老年护理课程,可有效培养对老人的正向态度。

3.2护理本科生授课后的老年歧视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表3显示,性别、是否独子及是否曾与老人共同生活是影响护生歧老水平的主要因素。此外,刻板印象维度受是否独子、是否曾与老人共同生活影响;分离及情感态度分别受居住地区、性别影响。表2还显示,女性的歧老水平较男性低,可能因我国社会养老资源与快速老龄化严重失衡,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中,最富同情心的女性承担主要照顾负担而与老人接触最多,能给予更多理解[4]。但也有人认为,女性由于承担过重的养老负担和家庭照顾压力,反而不利于代际关系和谐,将老人边缘化,因而该研究结论还有待验证[8]。独子护生的歧老水平较低,可能因其成长过程中备受长辈宠溺,其父母,尤其老人更是倾其财力、精力及感情;但也因养老压力倍增,长辈能获取的生活照料、亲子交往、精神慰藉极为有限,子女产生养老焦虑的同时,强烈愧疚感使其更尊重老人[9]。农村生源护生的歧老水平较城市低,可能由于农村家庭往往几代人共同生活,成长过程中有更多机会与老人相处而产生较强依赖感和深厚认同感,这对建立正向对待老人的态度及扭转年龄歧视偏见有重要影响[10]。此外,与老人有共同生活经历的护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其生活状态和需求,形成对老人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歧老现象[11]。

3.3对护理本科生《老年护理学》课程设置的启示

3.3.1丰富老年护理理论课程的讲授内容本研究,各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性依次是刻板印象、分离及情感态度,即导致护生歧老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对老人刻板印象的认知偏见,其次是认为老人脱离现代生活而固守陈旧,最后是对老人的情感疏离及行为排斥。歧老是现代社会制度的产物,嵌入于一定的制度和文化中,导致年龄因素成为社会运行及家庭角色分饰过程中决策的主要依据。老年人群被区别对待,其权益被忽略甚至压抑。教师授课时除让学生从生理、心理方面充分了解老年群体,还应从歧老视角介入,积极宣传和加强代际交流、聚焦有效法律、文化制度及社会政策的建立与完善,帮学生树立正确的老年观,为今后择业及就业后更好地服务于老人提供指引。

3.3.2增设老年护理实践课程或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我国老年护理教育开展较晚,课程设置发展不成熟,大多院校将其设为考查课,缺少实践课程或实践课程比例太低,导致即使学习过老年护理课程的护生,仍不能对老年护理工作内容予以充分认识[12]。但文献报道,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增加护生与老人接触的机会,既可体现社会对老人的关爱和尊重,又使护生学会关心社会及老人[13]。学者也普遍认为代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有利于降低老年歧视。因而,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多举办与老人相处的实践活动,培养护生对老人的责任心和爱心,促使其建立正面而客观的老年观。

3.3.3增加老年护理专业专科护士的培养有研究报道老年护理专业的护生由于专业教育不同,更能对老人及老年护理专业做出客观评价,其志愿服务于老人的态度也相应高于其他专业[14]。目前,随着对老龄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虽被认可,但甘愿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生还很不足,尤其从事社区养老工作的意向更低[15]。但随着人们对老龄化严重程度的认识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83.15%的护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老年护理专业,以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满足社会对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12]。因而,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增设老年护理专业,系统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并改善护生对老人的态度,帮助其建立正确择业观是护理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1]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9.

[2]佐斌,温芳芳,朱晓芳.大学生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年龄刻板印象[J].应用心理学,2007,13(3):231-236.

[3]Polat U,Karadag A,Ulger Z,et al.Nurses′ and physicians′ perceptions of older people and attitudes towards older people:ageism in a hospital in Turkey[J].Contemp Nurse,2014,48(1):88-97.

[4]Rupp DE,Vodanovich SJ,Credé M.The multidimensional Nature of ageism:construct validity and group differences[J].J Soc Psychol,2005,145(3):335-362.

[5]Stall N.Time to end ageism in medical education[J].Can Med Assoc J,2012,184(6):728.

[6]North MS,Fiske ST.An inconvenienced youth? Ageism and its potential intergenerational Roots[J].Psychol Bull,2012,138(5):982-997.

[7]王宗华,杨燕妮,李向红,等.护理研究生对老年人及老年护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335-336.

[8]张文娟,李树茁.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05,29(5):73-80.

[9]李淑云,张伟新,宋久存.独生子女老龄化家庭养老需求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2):6450-6452.

[10]吕群,徐水琴,孙一勤,等.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负担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3):2455-2457.

[11]周晓丽.护理本科生照顾老年人意愿及态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5):529-531.

[12]黄金银,陈井芳,徐萍.高职护生对老年护理专业及老年人态度的调查[J].护理与康复,2013,12(7):631-633.

[13]朱汇平,唐开源,庞肖梦.医学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1):49-50,79.

[14]蒋丽,高健,金昌德.护理本科生老人观及服务老年人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9):61-63.

[15]陈玮.中职护生从事社区养老工作的意向调查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2):93-96.

·医学教育·10.3969/j.issn.1671-8348.2016.24.046

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Q151010);承德医学院校级科研资助课题(20132008)。作者简介:段莉(1984-),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方向的研究。

R471 [文献标识码]B

1671-8348(2016)24-3441-03

2016-02-21

2016-05-14)

猜你喜欢
承德本科生态度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态度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8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32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19:28
态度决定一切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