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茶叶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2016-03-24 10:59马军辉严芳娄艳华何卫中
蚕桑茶叶通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茶农丽水社员

马军辉  严芳 娄艳华 何卫中

(1.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 323000;2.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丽水茶叶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马军辉1严芳2娄艳华2何卫中2

(1.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323000;2.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茶叶是丽水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水茶叶专业合作社存在着数量多、底子薄、重建轻管和资金少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地方政府应当支持和引导合作社的发展,积极创立自己的品牌,提升技术竞争力,加快人才管理的培养,提高茶农的经营效益。

茶叶;浙江丽水;专业合作社

为了解丽水茶叶主产区的生产现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与PRA技术,根据经营水平的差异对景宁、松阳和遂昌三县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展开调查,每县随机调查5个茶叶合作社。在进行合作社调查前,通过二手资料和直接资料的收集和调查,了解社区经济活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并拟订调查提纲。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茶叶合作社的调查结果

1.1.1数量多,底子薄,缺发展后劲

单从数量上看,茶叶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大部分产茶村都有一个以上茶叶专业合作社,三个县合计超过200家,但茶叶专业合作社良莠不齐,发展不平衡,且规模小、覆盖面小;从服务内容看,主要是低成本的技术和信息服务;资金来源以农民自筹、龙头茶叶企业筹集、农村带头人筹集为主。

1.1.2办社宗旨不明确,重建轻管

大部分合作社由村干部或者种植加工大户领办,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社员对合作社概念模糊,合作经营、分红等机制不健全,有相当多的农民对自己的合作社社员身份都不清楚。

1.1.3运行机制不规范,制约着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合作社自身建设不规范,成员管理松散。多数合作社没有形成社员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决定权掌握在发起人手中,社员参与合作意识不强;虽制订了内部章程和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社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有效调动。

1.1.4人才缺乏,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

目前大多数合作社的牵头人是农村里的“能人”或专业大户,学历及综合素质低,缺乏文化和专业知识,创新意识、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难以按照国内外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另外,管理层及社员的文化知识普遍较低,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科技知识欠缺,专业水平低,阻碍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1.1.5资金瓶颈制约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大部分茶叶合作社起步晚、积累不足,自身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承担经济风险的能力低;茶叶生产在种植和加工环节使用资金量大而集中,而国家和地方财政扶持力度低,农村信用社资金相对短缺,致使有关扶持资金和信贷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抵押、质押门槛高,合作社或农民个人用于抵押、质押的实物少,难以及时获得贷款。至于招商引资,多数合作社更是可望不可及。

1.2社员的调查结论

1.2.1茶农生产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调查户中大部分茶农的种植面积在0.7hm2以下,部分农户通过租赁和流转土地,其种植规模有所扩大。年茶叶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占比高,由于茶叶采摘成本高,用工量大,支付完雇工工资后,大部分茶农户收入在5万元以下。茶农以一家一户独立生产为主要形式,就地销售鲜叶原料是茶农的首选,以当地市场交易或者经纪人上门收购为主。专业茶农占比越来越高,调查中60%的受调查户茶叶收入占该户全年收入80%以上。

1.2.2茶农自身文化结构参差不齐

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45周岁以上年龄是当前茶叶种植农户的主力军。缺少年富力强、接受能力强、有较高综合能力的新型知识型茶农。

1.2.3良种是当下最让茶农接受的新技术成果

调研区域无性系良种率达到70%以上,老茶园也是国家级良种鸠坑种为主,良种推广应用的效益明显。

1.2.4农民接受技术培训的渠道多样化

农业部门、科技、乡镇、妇联、民宗局、民政局等涉农部门都会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茶叶技术培训,次数多,覆盖面广。但培训内容雷同,缺乏直观,缺乏实时指导,让农民感到培训流于形式。建议将培训改为小规模的、现场指导式的实时指导为宜。茶农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新型农药能及时推广到基层农资部门。

1.2.5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偏重施化肥,少施甚至不施有机肥。有机肥成本高,撒施肥效缓慢,施肥成本高,农民了解有机肥的好处,但出于成本和效益的考虑,很少使用有机肥。化肥特别是尿素和复合肥见效快,节省人工,相对成本较低,农民偏爱使用。茶园土壤出现的板结、酸化与过度施肥有关。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缺乏系统的知识培训,缺乏统一防治,新型农药购买不到或存在安全风险。

2 对策及建议

2.1发展茶业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

2.1.1政府扶持引导,规范合作社运行

政府对农村合作社的引导和帮助不仅体现在必要的财政资金投入和金融优惠上,更要体现在对合作社法律地位的确认和保护、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的设置及对合作社所需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等多方面。茶叶是丽水的农业主导产业,建好茶叶专业合作社对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的杠杆作用。要坚持把农民自愿、农民受益作为合作社发展的出发点;坚持以茶农为基础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多主体、多形式创办领办;根据产业特色和品种布局,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跨区域发展;扶持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2.1.2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合作经济

市场经济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有的县域茶叶品牌(惠明、银猴、龙谷丽人等)已经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建议品牌建设中充分利用县域品牌的公共效应,注册合作社的子品牌以加强个性化发展。要积极引导合作社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途径,打造自己的市场;要注重开发“名、特、优、新”茶叶新产品,加强品牌的宣传,利用媒体、展销会等促销手段,做大做强,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竞争能力。要加快新技术在合作社的推广应用,提高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

2.1.3多渠道融资,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加强管理,提高合作社经营效益,提高社员内部集资比例。在组织内部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将成员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筹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茶园、设备,也可以用劳务出资,还可以将专利、品种等折算成资金等。其次引导外部融资。建议政府可把现有的部分支农资金直接投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在农业信贷方面采取向合作社倾斜的政策,实行信贷优惠、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等。落实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合作社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解决资金缺口。

2.1.4加快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传统农民的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年龄偏大。要通过现有的农业、教育、民政、民宗、移民、妇联、团委等培训资源,创新形式,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他们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尽快培养一批合作社的带头人和其他经营管理人才,新建合作社,建议选择文化素质比较高,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担任带头人;已经组建的合作社,需要强化培训。加强培训使这些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合作社的运作管理、经营管理法则、利益分配政策等;能够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现代农业建设、市场经济的运作等,提高他们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

2.2提高茶农经营效益的对策建议

2.2.1加强政策引导,培养新型茶农

引导有知识的年轻人到茶叶生产一线工作,加快、引领茶农知识和理念更新。

2.2.2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或合作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或者合作经营等模式,扩大单一农户的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

2.2.3创新技术培训形式,加快技术普及

在技术培训方面,根据茶农需求,减少教室授课,增加现场指导和一对一指导;并开展技物结合的培训模式,特别是病虫害防治方面,带着农药去上课更为可行。突出农民技术需求重点,强化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灾害预防与灾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普及。

猜你喜欢
茶农丽水社员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丽水发现新物种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早春茶”开采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从《丽水日报》、丽水网实践看地方媒体网络问政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