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玲,李丛彬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安徽淮南232000)
综合型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分析及思考——以安徽某高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为例
陈庆玲,李丛彬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安徽淮南232000)
[摘要]分析安徽某综合型大学从2011年至2015年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思考在综合性大学如何提高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分析;就业思考
[引著格式]陈庆玲,李丛彬.综合型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分析及思考——以安徽某高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6):75~77.
临床医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科学专业,致力培养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得到相应改善,招生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目前,全国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度加大,作为综合型大学的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1]。
1.1毕业生人数增加
虽然安徽某综合型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受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因素制约,没有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人数变化不大,但全国的毕业生人数从2011年660万上升到2015年的749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就业难度日趋加大[2]。
1.2医疗卫生单位用人向高层次人才倾斜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对较好,使他们在校期间有优越感,缺乏忧患意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大部分的省、地市级医院的医疗人员趋于饱和,招聘临床医学专业学历要求基本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加上部分毕业生希望就业一步到位,缺乏脚踏实地精神,导致“基层医院下不去,没有编制留不去,专业不对口看不上、考研失利不就业”等现象,存在“有业不就”情况,被动成为就业“困难生”,就业难不言而喻。
1.3毕业生临床技能较差
受办学体制局限,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强调知识的传授,专业课程繁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不长,忽视临床技能培养,导致毕业生临床操作较差。安徽某高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本身在校期间临床见习机会少,临床操作动手更少。为期一年临床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五月份至次年四月底,一方面部分实习医院担心医患纠纷,不愿意让实习生参与临床操作,只是让实习生观摩和做事务性工作;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疲于应付考研、实习和就业,实习往往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由于进入医疗卫生系统需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报考人数多,部分毕业生尽管专业知识扎实,但因临床技能薄弱惨遭淘汰,加大毕业生就业难度。
1.4 毕业生创业意识淡薄
临床医学由于专业性强、知识面较窄、学习周期长、学业压力大因素,绝大多数的毕业职业倾向从事临床医生,很少选择自主创业,创业意识淡薄,绝大部分都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从事其他行业所占比例较少,2011~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4人。
安徽某高校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就业创业服务和指导工作政策,推进“1-2-3-4”特色就业创业工程体系建设,即坚持一个思想,夯实两个基础,打造三级梯队,搭建四个平台,促进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安徽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仍保持较高的就业率。2011年至2015年分别为90.32%、96.71%、94.09%、95.82%、94.40%。
2.1确立一个指导思想
学院领导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确立“明确责任、全程指导、用心服务”的指导思想。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学习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研究当前就业形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就业情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面向基层建功立业,增设《全科医学概论》等课程,适应医疗改革形势。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拓宽就业领域,到专业相近新兴行业中工作,如医疗保健、康复、医药代表。充分发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中党员和干部等骨干作用,鼓励他们与就业“困难生”结对帮扶,形成全院联动的良好就业氛围,有力保障就业工作开展。
2.2夯实两个基础
就业竞争归根到底是能力的竞争,既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竞争,又包括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的竞争,后者往往是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3]。因此,学院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同时,注重全方面人才培养。
一方面加强学风建设,学院相继出台若干学风建设文件,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引导临床专业学生主持或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提高临床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增强临床专业知识技能竞争力。近五年为南京军区定向培养国防生200名,为部队输送大批合格的军医。克服没有附属医院短板,与上海市某中心医院和本地三级医院联系,强化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自2011年起,为两家医院选送192名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临床见习和实习,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鼓励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为他们创造有利的学习,举办考研讲座,指导毕业生选择合适专业,提高研究生录取率。近五年考研率取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
另一方面学院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在校期间参与校园文化和活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活动参与者和优异者。在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文体竞赛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可迁移技能和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自我管理技能,使他们具备优良的品质,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2.3打造三级梯队
学院着力打造三级梯队,即学院领导—毕业班辅导员—班级(或实习队)就业联络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和保障。
学院继续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院就业工作第一梯队,统一研究、指导和安排学院就业工作,在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动员全院教职工关心和参与就业工作,群策群力,增强就业工作实效性。
毕业班辅导员是就业工作第二梯队。毕业班辅导员在学院支持下,参加由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处组织的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增强辅导员就业创业理论和实践指导能力,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解读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尤其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为他们择业解疑答惑,进行就业技巧指导。
班级(或实习队)就业联络员是就业工作第三梯队。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辅导员个人精力有限,学院打造班级(或实习队)就业联络员梯队,让毕业生参与到就业工作中去,联络员由威信高和责任心强的毕业生构成,每周定期向辅导员更新班级(或实习队)就业信息,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提供集体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2.4 搭建四个平台
学院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搭建四个服务平台,为他们就业保驾护航。
一是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与实习医院开展订单式实习模式,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即开始科室轮转,享受医院补贴,顺利毕业后即成为医院员工,为医院节约培训时间、费用的同时,也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环境。
二是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使用海报、图表等毕业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国家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大政方针,宣传国家、学校和学院出台的促进就业创业措施,报道就业典型事例。根据医院对临床岗位的需求,分时段、分类别推送就业信息,采取动态管理[4]。通过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临床医学毕业生检索信息,提高就业率和满意率。
三是创新能力培养和就业创业能力锻炼平台。鼓励临床专业毕业生利用实习机会,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思维。毕业生中既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者,也有医药技术类和社会科学类论文的发表者,这些“人无我有”的优势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学院以校职业规划大赛暨创业大赛为契机,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等能力,减少就业时的盲目性,提高自信心。他们还积极参加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处主办的各种培训,通过在校期间的创业模拟实训,稳步提升毕业生创业能力。
四是校园专场招聘会平台。在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校园“双选会”提供临床医学岗位有限。学院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色,联系走访用人单位,建立以专业为核心的相对稳定市场网络和用人单位信息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稳定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院举办医学专场校园招聘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省内其他医科类高校招聘会之时,推荐临床专业毕业生就近参加医学院校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减少就业风险,增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胡吉富.当前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65~66.
[2]周瑞.福建省立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及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2011(2):130~133.
[3]刘春华,杨春燕,陈晓东,等.医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12):427~430.
[4]达建,刘明捷.关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60~164.
[编辑] 刘阳
[作者简介]陈庆玲(1977—),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通信作者:李丛彬,xjglk@aust.edu.cn。
[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AH201410361270)。
[收稿日期]2015—12—1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06—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