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商务洽谈中常见语用偏误研究*

2016-03-24 10:58金翰钧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策略

金翰钧(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中日商务洽谈中常见语用偏误研究*

金翰钧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 要:中日商务洽谈过程中,由于语用偏误从而导致交际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针对这一现象,从语用偏误的种类、分布、特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解析,并从认知语境的视角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语用偏误的策略。

关键词:语用语言偏误;社交语用偏误;认知语境;原因;策略

在实际商务交际中,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语用偏误情况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有的偏误例横跨多个语用范畴,有的偏误例所在范畴与发生形式出现错位。如何帮助交际者理清语用偏误的分类和特征,如何减少或避免跨文化商务洽谈语用偏误,提高语用交际能力,日益引起学界关注。

一、语用偏误概念

语用学主要研究在特定情景中,如何结合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话语。意义和语境是它的两个基本单位。“pragmaticfailure”的概念最早在1983年由Thomas在《应用语言学》中提出,这个词汇的翻译在国内并不统一,有人翻译为“语用错误”[1](P13-18),有人翻译为“语用失误”[2](P52-57)。笔者认为其包含了偏差和错误二个方面。因此,将其理解为“语用偏误”。Thomas认为语用偏误是指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应该理解语言符号所传达的言外之意,然而实际上听话人却没有真正理解话语意义的一种语言现象[3](P84)。Leech将其定义为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由于说话方式、语言习惯的不同或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发生冲突的语言现象[4](P4-19)。我们将语用偏误解释为在话语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系统干扰而使交际双方在语言的使用上以及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上所发生的偏差或错误。语言偏误是违反或偏离了固有的语法体系中的语言规则;语用偏误是受到母语系统干扰而造成的语言社会现象。

二、中日商务洽谈中语用偏误的表现形式

Thomas将语用偏误二元分类为语用语言偏误和社交语用偏误[5](P186-187),这已经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和认可。但在实际商务交际中所发生的日语语用偏误情况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往往横跨了这两个语用偏误范畴。

(一)语用语言偏误

语用语言偏误不是指一般的遣词造句中所出现的话语偏误,是因说话人语言使用不得体而导致听话人对其话语含义的误读。因此,语用语言偏误属于语言使用的不得体。语用语言偏误主要分布在语音的辨识、词汇的使用、句子的表达方面的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的错误提取。

1.语音控制和辨识的偏误

在语言交际中,往往会受到母语语音的干扰,导致语音控制和辨识不准确,因而无法把握话语的含义和真实意图,影响交际效果。其一,日语不像汉语那样在一个音节之中就有高低音调,而是一个假名占一拍,其音调就是音拍的高低位子。受到母语影响,中国人说日语时,容易发音夸张,不但让人觉得不够自然,甚至会导致日本人无法理解其话语含义。如:はな(花)②型声调——はな(鼻)型声调。其二,语言交际中,还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来突出语义。如:「そうお伝えいただければお分かりになると思います」。如果重读「そうお伝えいただければ」,强调的是“让他明白”的条件是“如果您这样给与传达的话”。如果重读「お分かりになる」,强调的内容是“他会明白的”。如果重读「思います」,则表达的是“我个人是这么想的”。因此,需要灵活准确地控制和辨识语音来传达和理解话语含义的语用技巧。

2.词汇使用的偏误

受本民族文化影响,词汇形成了特有的词源意义,因此汉日的词汇在语义上并非简单地一一对应。如果脱离语境单纯地套用母语的语义去传达和理解,势必造成沟通障碍。

偏误例1:“日本是亚洲四条小龙之一”(译为:「日本はアジアの四匹の小さい龍の一つです」)

此处就句子的表述来看,翻译并没有问题,但日本人却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甚至有点生气。中日对“亚洲四条小龙”的概念意义是相同的,但受本民族文化影响和制约,词汇“龙”具有了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在中国龙却是力量和尊贵的象征,中国人一直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而在日本龙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原本是赞美之词却被误解为讥讽之意,此处应改用「NIES」来表达为宜。可见,忽视文化意义,盲目地套用汉语是形成语言语用偏误的主要原因。

3.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的使用偏误

中日在“形式—功能”的对应上,常常出现“一对多”甚至“多对多”或者相同的形式却不同的功能等多种情况,这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困难,出现套用以母语的句子结构自觉或不自觉编码目的语或错误提取目的语的其他表达方式的语用现象,从而导致交际误会甚至交际失败。

中日在“形式—功能”的对应上,常常出现“一对多”甚至“多对多”或是相同的形式却不同的功能等多种情况,这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困难,出现套用以母语的句子结构自觉或不自觉编码目的语或错误提取目的语的其他表达方式的语用现象,从而导致交际误会甚至交际失败。

偏误例2:价格方面,请贵公司再次考虑调整一下折扣的比率。(译为:「貴値段については、値引き方をもう一度検討してください」)

这里套用了汉语“请做~”的句子结构来编码日语,因此不恰当地表达为「Vてください」。然而,在日语中,同是表达“请做~”,却存在多种形式,需要根据语境来区分使用。「Vてください」带有轻微命令口吻,并不适用于客户。应改用尊他语「ご∕お~ください」礼貌地提出请求,或者用「~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ご∕お~いただけませんでしょうか」(能否)表示商量语气提出建议。

(二)社交语用偏误

社交语用偏误是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惯及身份地位、心理状态和认知特点等影响,造成语义无法有效得体地表达或理解。对于以汉语为母语者、商务日语社交语用偏误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领域:跟客户初次见面寒暄语的语用方法(寒暄、交换名片、向客户介绍我方人员)[6](P6-7),称呼语、附和语和郑重语的语用方法[6](P10-18),商务敬语的语用方法[6](P128-137),推进洽谈的语用方法(洽谈的切入法、说明的方法、洽谈收尾法)[6](P85-89),提议的语用方法[6](P53-57),拒绝的方法(洽谈中:洽谈的断然拒绝、保留或委婉拒绝、洽谈破裂时的告别用语;拒绝礼物:以公司规定为由拒绝、礼貌拒绝;招待的接受或拒绝:友善型、洽谈型)[6](P92-99)。《日语会话·商务篇》中详细地描述了在以上不同场合应该如何交流的语用方式和策略。

在商务洽谈中,社交语用偏误主要特征表现在用词失礼或是过谦方面。首先,日语有庞大复杂的敬语表达体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敬语,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难题。如:

偏误例3:(电话铃响起)A:「富士産業でございます」B:「住友商社の須々木と申します、山本課長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A:「山本課長は,ただいま席をはずしていますが。」

偏误例4:金:「須々木、紹介します。当社の営業部の山本課長です。」山本課長:「初めまして。山本と申します。」金:「こちら、住友商社の営業部の須々木課長です。」住友商社の須々木課長:「初めまして、住友商社営業部の須々木と申します、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偏误例5:(向住友商社的須々木課長询问)「須々木はこの資料をもう読まれましたか。」

以上三个例句都属于尊他语和自谦语的误用。日本人有严格的高低尊卑意识和清楚的内外亲疏意识。只有确定谈话的对象或谈话中涉及的人或事是属于“内丿者”还是“外丿者”,是“上役”还是“下役”,才能确定是否应该使用敬语及该使用何种程度的敬语。对不应该使用敬语的人使用敬语或对应该使用敬语的人而没有使用敬语都是失礼的表现。因此,当小金接到其他公司给自己的上司山本科长打来电话时,应该称上司山本科长为:“山本~”,因为此时山本科长和自己是同一集团的内部成员。但是,如果是山本科长的家人打来的电话,此时形成了我为内,科长及其家人为外的内外关系,此时应尊称山本科长为“山本課長”。向其它公司的人介绍自己的上司山本科长时,又形成我和山本科长为“内”,其他公司的人为“外”的内外关系,因此,应称其为“課長の山本~”。如果向須々木科长询问情况,此时是内外级关系,要称其为“須々木課長”。

除了敬语,我们还要注意通过称谓语、寒暄语、暧昧语、缓冲语、问候语、致谢语、恭维语、禁忌语等诸多语言的使用,来给对方留下礼貌友好的印象,中国人在这一块也比较容易发生语用偏误[7](P81-85)。此外,日语语言表达具有以自然为主体,以他人为主位的礼貌特征,在商务场合更是如此。而中国人往往缺少这方面的意识,给日本客商留下主观、自我、强势等不好的印象。如:

偏误例6:「もう一歩踏み込んだ譲歩案を出してみてください」(表述生硬失礼)

如果能将句子表达改变为疑问句的形式「もう一歩踏み込んだ譲歩案を出していただきませんか」,语气会显得来柔和礼貌的多。

偏误例7:「うちは方案を決めました。」(较强地传达了主观意志,给人感觉态度强硬)

如果能使用自动词「うちは方案が決まりました」来表达,则会弱化主体的主观意志表达效果,句子语气则变得柔和。

偏误例8:「取引先は会社に商品の価額について再検討の要求を出した」(简单地陈述了对方的变化,没有表现出主体对于这种变化的心态)

如果能使用被动句「会社側は取引先から商品の価額について再検討を要求されました」,可以传递主体顺应变化的尊他心态。

偏误例9:「お客さまにこの点をよく理解させました。」(主观驱动性强)

使用请求、依赖,受惠等句型可以弱化主观驱动效果。这里如能采用「お客さまにこの点をよく理解していただきました」的受惠的表达方式则更显礼貌得体。

三、中日商务谈判产生语用偏误的原因

(一)沟通是一个明示和推理的过程

1.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

通过语言符号明示话语意图,表达时要考虑语境因素,注意符号的生成与话语意图的关联性。

偏误例10:“三资企业”(译为:「三つの資本の企業」)

中国人将“三资企业”说成“三つの資本の企業”,这说明了说话人没有考虑听话人(日本人)的认知语境或自认为听话人知道“三つの資本の企業”的含义,但事实上听话人并不明白其含义,误以为是拥有三种资金的企业,因此造成听话人认知语境的偏误。考虑到听话人的认知语境,此时应该用「外資と中国資本との合弁、業務提携、外資100%の企業商という外資系企業」来加以解释。

2.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

听话人接收到语言符号之后要对其进行推导。只有结合语境来推导才能正确解明说话人话语的隐含意义。

偏误例11:当日本人说「私個人の一存では、何ともなりませんので、上の者と相談しないと」这是日本人用于拒绝的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根据日本人的语用规则来理解话语,方能明白其中隐含着的拒绝含义。

(二)言语交际过程是语境假设不断被激活的过程

在交际状态下,认知语境(语境假设)不断被激活。前一句话的语境假设结合新信息进行推理得到的语境效果则是下一句话的语境假设。在会话过程中,只有正确选择每一句话的语境假设,才能达成最佳关联,实现交际目的。(图1)

图1 认知语境示意图

(三)语境假设是一个推导的过程

熊学亮提出认知语境的操作是以“知识草案”“心理图式”为基本单位[8](P117)。“知识草案”“心理图式”都为变量,每一个变量都会影响话语隐含意义推导结果。(图2)

(3)从气囊、气阀、压缩空气着手,保证气囊同步举升。①重新购置气囊,对破旧、损坏的气囊进行更换,保证四个气囊工作性能一致。②对脱模机两端气阀(如图3所示)进行定期检查,保证两端气阀进气、放气同步,使模具两端顶升同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维修。③针对广东地区空气潮湿问题,在空压机出口处增加空气干燥机(如图4所示),避免潮湿空气堵塞气阀造成脱模时气囊放气不同步。

图2 话语隐含意义推导示意图

1.“知识草案”错误选择

话语或与话语相关的外界符号对知识草案起到激活的作用。当交际者的知识草案中具有可以用来处理话语的相关概念、记忆和经验时,这些概念、记忆和经验就会被激活然后协助实施推理。以“商务洽谈”为例,该草案可以划分为如下4个场景:洽谈前的准备阶段;进入会议室准备恰谈;开始对商务上的条件和条款进行协商;签订合同或以洽谈失败告终。该“商务洽谈”草案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结构单元,四个场景是依据一定关系按顺序排列的单元组件,如因果关系、大小、先后关系等。这类关系建立在人们的经验和自然逻辑上,是人们对世界上事情理解的内在化和认知化的产物。因此,提到“商务洽谈”时,会刺激其组件,进而推动推理进程。导致知识草案激活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

原因之一在于,语言知识的欠缺。

首先,不能结合语境来选择和区分多义词或是近义词。多义词既一词多意,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了不同的含义,这是让汉语母语话者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近义词尤其是日汉同形近义词,它们虽然语义接近,但在词性、使用范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也很容易引起语用偏误。

偏误例12:A:「もうちょっと話をしましょうか」B:「結構です」。

如果A把「結構です」简单地理解为“好的”,就可能造成误会。「結構です」实际上它包含了二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好的、可以”,另一方面指“足够、充分”,因此是否要继续话题,还是要看具体的语境来推断其含义。

偏误例13:如果对上级或是对客商说「ご苦労様でした」就不恰当。「ご苦労様でした」通常是上对下使用的寒暄语,作为上司往往对下级以「ご苦労様でした」表示感谢或者慰劳,但作为下级职员却不能这样讲。「お疲れ様でした」比「ご苦労様でした」表敬程度高,因此可以用于对上司或客户的劳累表示问候,虽然可以使用,但更为最理想的说法应为「お疲れになったでしょう」。

其次,不能正确使用专业术语。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商务专业术语数量庞大,这些专业词汇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外来语和英文缩略语。此外,还有很多从常用词派生而来的半专业词汇。形形色色的商务专业术语的存在给以汉语为母语的商务洽谈者造成很大困难,想要全部记住并非易事。其次,很多商务称呼用语还未得到统一。

偏误例14:「それは十分引き合う商売だ」(译成:“那真是桩拉锯般的买卖”)

「引き合う」一般意义是:“互相拉、拽”,但在商业领域的意义却是:“询价、询盘∕交易、成交∕合算、上算”。因此,这里应该理解为“那真是桩十分合算的买卖”。

最后,不能正确解读省略句。日语表达中经常会省略词汇或是语句,日本句法学者松尾捨治郎认为,敬语、语序自由和多省略是日语的三大特征。省略表达方式不仅能回避冗长、突出重点,有效地传递交际信息,还能避免直接尖锐,使语言表达委婉含蓄,起到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交际双方需要通过语境、句型结构、敬语形式、内容等诸多方面来表达或是获取语言信息。而中国人习惯使用完整的表现形式,这种日汉语表达方式的差异性给汉语为母语话者带来了难度。

偏误例15:「クレームがまだまとまっておりませんので、新規注文ができません。」(因索赔问题尚未解决,(卖方)难以受理新订货)[9](P207)。

此句省略了主语,原句应该是:「(主語は)新規注文ができません」。究竟被省略的主语是“买方”呢还是“卖方”呢?「新規注文ができません」意为“不能下新的订单”,由此判断其行为者应该是买方。但案例中却把卖方当作主语,因此将其误译。

原因之二在于,由于不同母语的洽谈者储备了不同的知识草案,在言语交际中,最容易激活的往往是自己最熟悉的知识草案。一旦知识草案错误连接之后,自然就不可能再协助心理图式的正确构建。

2.“心理图式”的突显意象

心理图式是一种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是由许多子图式,按层级构建而成的立体网络系统。该立体系统的顶端封装了各类子图式的基本属性。例如,当提到单词“房间”时,人们最先想到的图式或概念信息就是有墙壁、地板和屋顶的建筑物内的一部分。这样,具备共同属性的事物就会浮现于人的脑海中,如卫生间、客厅、会议室等,但他们仍保持原有的具体属性,具有不同含义,例如提到会议室子图式中的桌子,人们会公认它是供会议参与者围坐的而不是用来就餐的。所以,必须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交际对象,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中进行推理,才能选择出最佳词义。交际者将接受到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与原来的心理图式结合,进行选择、匹配、整合,然后“根据不同的文化知识在社会心理表征层次上进行交际准则的排列,从而导致不同的推理结果”[8](P117)。

忽视社会文化差异是导致心理图式错误构建的主要原因。在认知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或事件的记忆形成了心理图式的映像基底,文化差异就是意象凸显。意象凸显部分的不匹配导致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明说的意义)却无法理解话语含意(隐含的意义)。因此,文化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图示。

此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构成了不同的社会心理表征,不同的社会心理表征决定了社交语用方式。比如,日本人喜欢以暧昧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日语表达显著的特点之一。相对而言,中国人则比较直接坦率。因此,在语言表述过程中,汉语母语话者因受到母语影响,即使在语法和句型上都没有错误,却仍然给日本人留下过于直接,有欠礼貌的印象。

四、减少语用偏误的策略

(一)提高语用素养和能力

文化影响和制约商务谈判人员的语言交际,增加文化知识的储备量是提高跨文化语用素养的一个好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文化交流活动、听讲座等方式来宏观地了解和学习日本文化知识。其次,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法(实践锻炼、问卷调查、访问、座谈等)收集整理商务洽谈记录的文本和资料,还可以采用情景演练的实践教学模式记录学生的语用偏误案例,也可以通过CNKI等数据库收集文献资料。将收集到的语用偏误实例进行精选并科学分类,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给予修正,论述修正理由,长期以往,就可以建立一个专门针对自己的语用数据库,微观地把握和学习日本文化知识。

(二)积极采取礼貌语用策略

由于两国文化的不同,中日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施策略具有很大差异性。日本人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细节令人叹为观止,尤其在商务洽谈等特殊场合,语言表达更遵循以自然为主体,以他人为主位的礼貌原则。礼貌的语用特征除了庞大而且复杂的敬语表达体系,还要考虑客体的立场,较少给客体施加压力,在提出邀请劝诱、陈述主张和意见、询问事情、做出判断等情况下,尽量避免直接的表达方式,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尽量少用主观意志表达较强的他动词,多用自动词,这样可以营造事件的形成是自然客观结果的印象;尽量多用被动句,因为被动句除了表述主客体的被动关系之外,还表示主体顺应自然、时态等变化的心态;尽量采用请求、依赖,受惠等句型来表达使役,可以弱化使役句的主观驱动效果等。只有积极采取礼貌策略,这样才有利于中日商务洽谈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三)选择和顺应语境

语用过程就是不断做出选择和顺应语境的过程。如果没有做到语言形式和交际语境变量之间(交际对象、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动态选择和顺应,那么即使运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言语行为和句法结构,也无法获得话语的隐含意义,也会造成语用偏误。首先,要顺应交际对象。这需要在洽谈之前做好充分地调查准备工作,了解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专业知识、社会地位及其动机。其次,顺应洽谈时的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物理世界。最后,顺应交际对象的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影响一个人的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由于中日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化差异使交际者在语言选择和使用上很容易产生语言和文化负迁移,从而给双方留下不好的印象,给商务洽谈带来一些障碍。因此,顺应文化背景是顺利达成交际目的的必要条件。

五、结 语

在中日国际商务洽谈过程中,由于中国人日语语用认知的差异或缺失而无法准确地解析日方的语言信息,从而产生了诸多贸易摩擦。本文分别从语言语用偏误和社交语用偏误二个方面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解析,再通过认知语境的变量详细阐释了发生语用偏误现象的原因,对尚未成熟的商务洽谈日语语用偏误研究本身是一个完善的过程,还可以为国际商务贸易一线的日语翻译人员或日语教育者提供理论依据及可实践运用的路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次栋.语用学与语用错误[J].外国语,1984(1).

[2]何自然.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

[3]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2).

[4]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5]黄细燕,梁法丽,杨棣华.商务口译中语用失误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4).

[6]木黑真实,细谷优.日语会话·商务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金翰钧.商务日语社交语用偏误特征及原因[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

[8]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范崇寅.经贸日语[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铁晓娜]

On the Common Japanese Pragmatic Failures for Chinese Peopl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JIN Han-jun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Huzhou University,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It is very common that pragmatic failures have caused numerous communicative failure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Japan Business negotiations.The author has scientifically classified the kinds,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agmatic failures,and made an in-depth study of it from the cognitive context perspective,and finally presented countermeasures for pragmatic failures.

Key words:pragmalinguistic failure;sociopragmatic failure;cognitive context;reason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16)01-0079-06

作者简介:金翰钧,硕士,副教授,从事日语语言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外文学会2015年专题研究重点项目“商务日语翻译语用偏误体系研究”(ZWZD2015001);湖州师范学院2014年科研项目“商务洽谈中中国人的常见日语语用偏误研究”(2014XJKY18)。

*收稿日期:2015-09-28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