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侨宇,李章来,冉姗姗,胡梦雨,马利加,于 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北京 000,hanqiaoyu99@6.com;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北京 00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影像科,北京 00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北京 000;北京大学医学部0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北京 009;6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学生教育办公室,北京 009)
关于不同阶段长学制医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韩侨宇1,李章来2,冉姗姗3,胡梦雨4,马利加5,于晨6*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44,hanqiaoyu1992@163.com;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北京100044;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影像科,北京10004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44;5北京大学医学部2013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北京100191;6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学生教育办公室,北京100191)
〔摘要〕通过对某医学院校临床八年制医学生32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对患者的态度、对职业的认知、自身利益与患者利益的权衡、对医德与医术的看法、从医的价值观及职业精神培养相关问题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在今后的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中应从以下几点着手:职业精神教育应分阶段进行,应加强在第二、三阶段的职业精神教育。
〔关键词〕长学制;医学生;不同阶段;职业认知;职业精神教育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改革,长学制医学教育模式逐渐为医疗机构所认可和欢迎,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生及家长的青睐。医学生由于临床医学专业投入成本高、学习时限长、学习压力大,再加上可能因为对自身和医疗行业认知不足产生职业困惑[1]。纵观国内外研究,鲜有涉及长学制临床医学生职业认知的相关内容。为此,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某医学院校320名不同阶段八年制临床专业学生职业认知现状,以期为不同阶段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提供参考。
1.1对象
北京市某医学院校2007级—2013级八年制临床专业学生320人。
1.2调查问卷内容
主要包括:①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等。②与职业认知相关问题:包括对患者的态度、对职业的认知、自身利益与患者利益的权衡、对医德与医术的看法、从医的价值观等方面,为打分题,分值为0~10分,共22题。③职业精神培养相关内容:包括是否经常参加职业精神培养相关课程、在职业精神培养对医生成长必要性的看法、希望接受职业培养的途径、希望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及希望指导自己职业精神培养的人员等,为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共5题。
1.3方法
采用分层后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将320名医学生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调查:①基础医学阶段(第一阶段)105人,即未进入临床的在校临床专业医学生(2011级—2013级);②临床本科阶段(第二阶段)115人,即已进入临床但未进入二级学科的医学生(2009级—2010级);③临床博士生阶段(第三阶段)100人,即已进入二级学科的医学生(2007级—2008级)。
本研究于2014年8月~11月采用自拟问卷的方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通过网络与纸质进行发放。
对调查获取的资料使用SPSS20.0建立数据库,并使用非参数检验及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处理。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32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08份,其中第一阶段100份,第二阶段112份,第三阶段96份,总有效回收率为96.25%。
2.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中男生151人,占49.00%,女生157人,占51.00%;家庭所在地为大中城市者140人,占45.45%,小城市者105人,占34.09%,农村者63人,占20.45%。
2.2不同阶段职业认知现状比较
本研究就不同阶段职业认知现状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22个选题,其中有差异的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阶段职业认知现状比较
注:*为P<0.05,**为P<0.01
2.3职业精神培养相关内容
本次研究就长学制医学生目前参加职业精神培养相关课程情况、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希望接受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内容及指导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①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仅有9.42%的同学经常参加职业精神培养相关课程,而其余90.58%的同学均选择了否定答案,且三个阶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74)。②在职业精神培养对医生成长必要性的看法上,三个阶段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3),尤其体现在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P=0.002),且从第一到第三阶段分数呈递减趋势。③希望接受职业培养的途径(多选)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学校课程69.81%,讲座69.48%,社区实践40.26%,网络资源39.29%,图书馆资源36.36%,其他3.9%。④希望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多选)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医患沟通69.81%,职业规划65.58%,行业前沿进展63.31%,人文知识54.87%,其他0.97%。⑤希望指导自己职业精神培养的人员(多选)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临床医生86.04%,专家50%,学长38.96%,老师36.04%,其他0.65%。
3.1不同阶段职业认知现状比较
三个阶段的同学在医疗服务政策规定、医学模式选择、患者知情权和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看法基本相同(P>0.05),且显示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不管患者社会背景如何,所接受的医疗服务应该是平等的”“患者有权利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即将接受的治疗做出决定”;作为医生,要“不断扎实临床技能,并不断从临床工作中吸取教训,努力提高医疗质量”,要“能够和患者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不利用患者获取任何方面的利益”。
尽管三个阶段之间有些看法趋于一致,但他们之间存在更多的是差异,特别是第一阶段与第二、三阶段之间在很多问题上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患者的态度、对职业的认知、自身利益与患者利益的权衡、对医德与医术的看法、从医的价值观等方面。
具体言之,第一阶段的同学对职业的认知更积极、更单纯、更趋理想化。究其缘由,一方面归功于学校在此阶段职业精神培养的成功,如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医学生宣誓仪式、职业规划讲座等,使学生们坚定了从医信念,并在职业精神和人文修养等方面得到了正向提升;另一方面,因为他们生活在单纯的校园环境,尚未进入临床阶段,对临床接触较少,了解不充分,对临床相关的认识和判断都基于自己既往的经验与想象,因此,前期职业精神培养的结果很少受到现实因素的干扰和冲击,故能保持理想的初衷。而第二、三阶段的同学对职业的认知更现实、更复杂、且常伴疑惑与矛盾。探其原因,一是因为这两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临床阶段,接触了许多鲜活的案例,经常会受到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冲击,从而考虑问题也日趋实际,特别是第三阶段的学生需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地管理病人,受到的实际困扰也更多,因此表现也更为明显;二是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医疗现状与就医环境,以便提前做好成为实习医生的心理准备,会适时介绍一些临床相关的负面实例,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们的认知产生影响。现就三个阶段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差异及由理想向现实转变的变化趋势举例说明如下:对于能否“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以饱满的热情与足够的耐心对待每一个患者”,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5),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的学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且从第一到第三阶段分数呈递减的趋势。在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方面,在回答“是一项危险而又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当感到患者的谢意时,医生所有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问题时,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且从第一到第三阶段分数分别呈递增和递减的趋势。在考虑自身与患者利益方面,选择“能够将患者的利益时刻摆在首位”“即使在患者利益与自身利益起冲突的情况下,也可以尽最大努力保护患者的利益”的学生,在第一与第三阶段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且从第一到第三阶段分数呈递减的趋势。
3.2职业精神培养相关内容
医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培养的必要性,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关注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严重失衡,而学生主观上也认为专业课比较重要,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也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生要成长为合格的医学人才,必须加强职业精神的培养[2]。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九成以上的医学生并未经常参加职业精神培养相关课程,且部分认为“医生收患者的红包是可以理解及接受的”“医疗公司对自己的馈赠是理所当然的”。此外,某省一项对医学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3]:81%的医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作用不大;65%的医学生认为在大学阶段开展医德医风教育为时尚早;78%的医学生表示不清楚医生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超过30%的医学生表示医生收患者红包可以理解。这说明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刻不容缓。
3.3对今后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思考
3.3.1职业精神教育应分阶段进行。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职业精神关系到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所以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应该渗透在医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中[2],且应根据阶段不同有所侧重。第一阶段在现有培养模式(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医学生宣誓仪式、职业规划讲座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早期接触临床的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临床专家走进学校,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使其职业精神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第二、三阶段是医学生从学校跨入社会,由学生转变为医师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怎样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进行正确的医学判断、伦理判断,都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另外,身边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精神最好的素材,故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容忽视。
3.3.2应加强在第二、三阶段的职业精神教育。
从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医学院校在第一阶段的职业精神培养较为成功,而二、三阶段较第一阶段相比有下滑趋势,故今后应加强二、三阶段的职业精神教育。教育途径以学校开设课程、进行相关讲座和参加社区实践为主,培养内容侧重介绍医患沟通、职业规划、行业前沿进展和人文知识等。
总之,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医学院校应该充分重视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和医德信念教育,对医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级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晓华,刘浩,薛志敏,等.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7-8.
[2]胡晓燕.对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精神途径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58-59.
[3]包利荣,袁强,马重阳,等.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4-15.
〔修回日期2015-12-25〕
〔编辑李丹霞〕
·医改伦理·
Investlgatlon on the OccuPatlonal Cognltlon of the Long Schoollng M edlcal Students ln Dlfferent Stages
HAN Qiaoyu1,LIZhanglai2,RAN Shanshan3,HU Mengyu4,MA Lijia5,YU Chen6
(1 DePartment of Anes the siology,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0044,China,E-mail:hanqiaoyu1992@163.com;2 Trauma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0191,China;3 DePartment of Radiology,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0044,China;4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100044,China;5 Eight-yearsClinicalMedicine,Grade 2013,Health Science Center,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6 Student Education Office,Faculty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 Medical,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320 eight-year clinical studentswas conducted in amedical schoo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the studentswho wer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ir schooling in many asPects,such as the attitudes towards the Patients,the cognition towards their occuPation,the trade-offs between the self-interests and the Patients'interests,the attitudes towards the medical ethics and the medical skills,themedical values,the voc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and etc.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vocationalmental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stages an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stages.
Key words:Long-term System;Medical Students;Different Stages;OccuPational Recognition;Voc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5-07-24〕
*通信作者,E-mail:yuchen8778@163.com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65(2016)01-0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