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万寿几案间清宫旧藏菊花工艺盆景赏鉴

2016-03-24 06:02:29刘思桐
紫禁城 2016年9期
关键词:盆景故宫博物院寓意

刘思桐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明清竹木牙角与盆景类器物相关研究工作,

长春万寿几案间清宫旧藏菊花工艺盆景赏鉴

刘思桐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明清竹木牙角与盆景类器物相关研究工作,

盆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开始,文献中已见有「盆池」、「盆花」、「盆窠」、「些子景」、「盆玩」等词汇,皆为历代对盆景的雅称。而「盆景」一词最早出自苏轼《格物粗谈》:「芭蕉初发分种,以油簪横穿其根二眼,则不长大,可作盆景。」

盆景是将绘画美学、园艺技巧与文学诗意巧妙结合于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创作者将自身情感通过对花草树木等植物进行特殊栽培,加入各种人工配景,栽植于精心挑选的盆钵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神境界便浓缩于这盆钵之内,形成微缩的景观。盆景通过对花草树木进行特殊栽培,加入人工配景,栽植于精心挑选的盆钵内,寄托了创作者自身的情感,浓缩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神境界。异彩纷呈的盆钵,形态各异的工艺菊花,美好的寓意,富丽的珠宝,

菊花工艺盆景既能体现皇室的雄厚财力,又能堆砌各种带有吉祥寓意的符号,成为了清代宫廷陈设中独具特色的装饰佳品。沿袭自中国传统盆景,表现手法上均借鉴中国传统画理与园艺之论,《占景盘图式》书名亦沿袭中国古称。占景盘,在我国原指插花器皿。宋陶谷《清异录·器物》:「郭江州有巧思,多创物,见遗占景盘,铜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许,底上出细筒殆数十。每用时,满添清水,择繁花插筒中,可留十余日不衰。」在日本则为一种沙盘景物,于盘中摆放景石、栽种小型花草,盘面覆砂,浇水后形成自然山水景色。《占景盘图式》与《东海道五十三驿钵山图绘》是日本古代传统盆景的专论。二书内容、形式和内涵均

一八四八年(【日】嘉永元年) 木村唐船编、歌川芳重绘 《东海道五十三驿钵山图绘》之「藤泽」木刻水印 史密斯·卢瑟福(Smith-Lesouëf)图书馆藏

一八二六年(【日】文政九年) 墨江爱山编、墨江武禅绘(著) 《占景盘图式》内页木刻水印 早稻田大学藏

一九三五年 中原华外编 《小原流盛花瓶华杰作选集》之「秋之盛华」

盆景的源流与发展

盆景的发展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的演变密不可分。且不论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插有六枝红花的圆盆是否为最早盆景的雏形,单就章怀太子李贤墓前甬道东壁画上手捧盆景的仕女来看,具有美学价值的盆景艺术在唐代就已进入成熟期。明清时期,盆景艺术达到全盛,《花镜》、《广群芳谱》等园艺学专著相继问世,同时在南方出现了多个花卉栽培园地。对于园林设计的美学构想则在明人计成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中得以体现,书中提倡的自然、如画、尚雅,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和审美特征。清代陈淏子《花镜》云:「至若城市狭隘之所,安能比户皆园,高人韵士,惟多种盆花小景,庶几免俗。」明清盆景艺术集有限的体量于无限的意境之中,使观者不下堂筵而能坐穷泉壑,是谓「卧游」的最佳用具。

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前甬道东壁画上手捧盆景的仕女

在天然盆景迅速发展的同时,一种由贵金属与各种稀有宝石为材料的工艺盆景应运而生。这种力求顺应自然但又超脱于自然的工艺品,创造性地将自然与人工融为一体,使之能够跨越时间的界限为世人所目睹。目前,关于工艺盆景的起源尚无定论,不过从《山海经·海外南经》「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汉武故事》「上(汉武帝)起神明殿……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来看,虽只为传说,但用宝石拟花的思路确有相同之处。而今我们所见到的工艺盆景,大都为清宫遗存,归其制作原因大体有以下四种:一、自然盆景因天气时节与花期的时限不可常年盛开;二、自然盆景的养护工作不便;三、工艺盆景可以体现富丽堂皇的宫廷格调;四、工艺盆景可突出体现清代宫廷对吉祥寓意的渴望。

在众多可用于盆景艺术的花卉中,菊花因其清贞绝俗的品格、淡远旷达的情怀,长期以来受到世人的喜爱。菊是一个古老的花卉品种,因生长要求不高,又较耐寒,所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起初谓之野菊,而后,东晋诗人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云:「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既是「秋菊盈园」,又时常「采菊东篱下」,可见已有人工种植菊花的痕迹。到了唐代,萧颖士在《菊荣一篇五章》中云:「采采者菊,于邑之城……采采者菊,于邦之府……采采者菊,于宾之馆。」诗中「馆」即「舍」,这时已将菊移入室内,成为盆栽。宋代文人赏菊的风气兴起后,艺菊、赏菊、赋菊、画菊成为社会上层人士的风雅之举。菊与梅、兰等清雅花卉一起,成为文人赏花的主要对象,文人以这些花卉的传统寓意和清淡疏朗的外形来寄托恬淡高雅的精神境界。明清时期的菊花盆景既保留了菊花之品(清代王韬云:「花有三品,曰神品,曰逸品,曰艳品。菊,共兼者也。高尚之志,淡然不厌。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复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菊乎菊乎,宜于东篱之畔,独殿秋芳也。」),又被赋予了长寿的吉祥寓意。从植物盆景到工艺盆景,菊花将这种给人以强烈心理暗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既能体现皇室的雄厚财力又能堆砌各种带有吉祥寓意符号的菊花工艺盆景为皇室所爱,成为了清代宫廷中不可替代的陈设佳品。

清宫菊花工艺盆景的陈设与来源

工艺盆景与天然盆景的作用大体相同,天然盆景置于室外与其他园林景观相配合时,室内的工艺盆景则与之遥相呼应,共同点缀着清宫中的景致。工艺盆景较多地出现在与人密切活动的场所,如书房、起居室内,为适合传统建筑形式与习惯,多对称放置,并依据主人喜好放于桌、几、案等不妨碍日常活动之处。由于室内家具高度不同,盆景的大小也不尽相同。故宫博物院藏菊花工艺盆景中,高者可达八十五厘米,低者只有十八厘米。据档案记载,不同的宫殿、依陈设位置的不同,盆景的选择也有差异。「乾隆十年九月二十五日,太监胡世杰交石头盆景一件,奉旨送往京内,交重华宫看地方摆。」这则档案表明,也会根据盆景的大小再选择陈设空间。同时,也有一些小型工艺盆景因制作精美而置于收藏赏玩精品的多宝阁内:「乾隆九年正月二十三日,首领开其里交漆边镶白肖子石八方盆象牙牡丹花点翠叶盆景一件、紫檀木镶嵌银母六方盆象牙长春花点翠叶盆景一件、黄杨木盆松树盆景一件、乌木镶嵌盆蜜蜡佛手点翠叶盆景一件。传旨:着收拾,得时仍在清玩格上摆,钦此。」

清 铜镀金嵌玉石玻璃盆玻璃菊花盆景通高三八·九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原陈设于延晖阁

如今,在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内,有诸多依原状复原的宫殿,虽难以达到若合符节,但也可为我们认识工艺盆景的陈设提供一个直观的途径。现正值养心殿大修,以正殿东暖阁内间的一对铜镀金嵌松石葫芦式料花盆景为例,这对盆景分别放置在约九十厘米高的紫檀镂空花几上,与两旁的掐丝珐琅大瓶并置,中间高堂悬挂「寿寓春晖」四字匾,从外间的镂空楠木折扇门望去,利用借景的原理,成为精致的独景一处。

清宫中的菊花工艺盆景来源大体有以下三种:

其一,内廷造办处的相关作坊制作。造办处的工艺盆景活计主要交由镶嵌作承办,珐琅作、木作等承担花盆及香几、琴桌等座托的配置。如乾隆十二年七月十四日《活计档》记载,木作为两件紫檀木镶银母盆鹤顶红塔盆景配香几座子。不过,由于造办处承制活计的能力有限,完整制作盆景的记录并不常见,较多的为收拾见新、添配或修补。如:乾隆九年五月十八日,镶嵌作将四件镶嵌玳瑁牙花盆景的花叶粘好;乾隆二十年三月二十日,镶嵌作为一件象牙花盆景收拾见新;乾隆十一年五月十七日,玉作将一件紫檀木六方玻璃罩金盆景上松石拆下,另配绿猫石补上。诸如

此类还有许多,不一一赘举。目前,雍正、乾隆时期造办处各作档案中承接菊花工艺盆景的制作活计记载较少,其他花卉工艺盆景也多以「象牙花紫檀木玻璃盆景」、「钧釉盆珊瑚枝金盆景」这种以材质为主,或类似「事事长春盆景」、「五瑞呈祥盆景」这样吉祥寓意的方式命名。故宫博物院藏菊花工艺盆景中菊花多瓣的形态很多以层叠的珊瑚枝来表现,同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以珊瑚枝命名的盆景不在少数,所以推测档案中关于珊瑚枝盆景的记载有部分疑为菊花工艺盆景的制作活计。

其二,内务府管辖的京外机构,包括苏州织造、长芦盐政、凤阳关监督等八处造作。这些造作本无承办宫廷活计的任务,但由于造办处活计日渐增多,加之南方工匠技术高超,所以地方造作应运而生。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初四的行文中就记载有八处造作承接节后瀛台永安寺等处四十八对盆景需要收拾见新的活计。

其三,王公大臣的进贡。《万寿盛典初集》是记载康熙皇帝六旬寿诞庆典的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其中记载雍亲王胤禛进献的二十八件礼物中,有五件盆景作品,分别取「群仙庆寿寿山珐琅盆景」、「仙山珊瑚彩石盆景」等吉祥寓意之名。又如《宫中进单》中记载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广东海关副监督郑伍赛进珊瑚盆景一件;乾隆五十九年七月二十四日,两广总督长麟进四季长春盆景两对等。每当年节,王公大臣对帝后均有贡献,以讨帝后欢喜。

清宫菊花工艺盆景的造型

故宫博物院现藏菊花工艺盆景一百三十余件(不包含故宫博物院各宫殿内现原状陈列的展品),其中包括单一品种的菊花盆景和多种花卉组成的混合盆景。菊花工艺盆景造型多样,搭配丰富,呈现出多样的观赏角度。究其原因,与盆景在清代的流行方式不无关系,最为常见的有写景式盆景和谐音式盆景。

写景式盆景以仿生为主,风格以追求自然美为特点。写景式工艺盆景采用写实的手法,利用打磨后的宝石表现花卉在大自然中的形态。清代汪灏《广群芳谱》中记载的菊花品种达三百到四百种,黄、白、紫、红、粉色系皆有,唯绿色品种只有一个,此后绿色系菊花品种数量则逐步增多,自成一系。品种的繁盛,使得乾隆皇帝在弘旿所绘《洋菊图》册中,为四十四种洋菊逐一题诗,以描述其花形貌色并赞美其品。故宫博物院藏菊花工艺盆景中,仿生意味浓重的黄色品种多见大金黄、黄罗繖(伞)、状元黄、金万铃、金丝菊、野菊;白色品种多见九华菊、雪莲台、月下白、佛顶菊、白牡丹、万卷书;紫色品种多见状元紫、紫牡丹、孩儿菊、瑞香紫、玛瑙盘;红色品种多见大红袍、紫霞觞、海云红、楼子红、鹤头丹;粉红色多见粉蜡瓣、合蝉菊、楼子粉西施、粉玲珑、胜芙蓉。植物生命的短暂使我们无法感受到清代菊花的娇艳、闻到四溢的菊香,但亦可从清代品类丰富的菊谱和工艺盆景中遥想当年宫廷植菊、赏菊之盛况。

谐音式盆景则是利用花材、花器名称的谐音表现吉祥的寓意。姚宽在《西溪丛语》中将菊比为「寿客」,《西京杂记》中亦记载西汉重阳节时宫廷中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五朝小说大观》记载:「汉高祖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英、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将菊花的药用价值与重阳节的风俗相结合,体现了健康长寿的吉祥寓意。而这种寓意恰好满足了宫廷的需求与渴望,多种繁复工艺下珍宝的堆砌,更能体现皇室奢华,只是发展到后期,却都与原有的盆景大异其趣。故宫博物院藏菊花工艺盆景中,以菊为主要花材的盆景通常辅以山石、小草、灵芝点缀。山石的粗犷与菊花的娇艳相结合,使造景完整、丰满,寓意「寿比南山」;再搭配有「如意」、「仙草」之称的灵芝,「灵仙祝寿」之意尽显。同时,以多种花卉共同配景,谐音借意的造型方式也极多,如以菊配竹,寓意「祝寿」;配佛手、海棠寓意「福寿满堂」;配兰花、三多(石榴、佛手、桃子,寓意「多子多福多寿」),寓意「连寿三多」;配天竹花、佛手寓意「天祝福寿」;配桂花寓意「贵寿」;配天竹、莲花寓意「天祝连寿」等。

清 仿哥釉盆玉石菊花盆景通高二四·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 汪承霈 洋菊四十四种图局部之“雪莲台”纸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同时,菊花工艺盆景的造型与中国古代绘画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菊花题材的绘画创作中,早期作品以陶渊明赏菊、采菊、嗅菊、栽菊的形象描绘较多,而清代画坛中的花鸟画派使咏菊独占晚香。这时,菊花清高傲世的精神渐渐淡化,逐步发展,最终成为适合普通大众欣赏的世俗题材。在宫廷中,关注菊花的物种以及长寿寓意的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命郎世宁、钱维城、邹一桂等以菊为题进行绘画创作,使得菊在工笔、写意、重彩、水墨等各种艺术手法的描绘下获得了艺术上的永生。同时,绘画作品也常在装饰器物中成为粉本,这类作品遵循构图、配色与留白等绘画中的常用技巧,取其精华,稍加修饰后以图案化的面貌呈现。

清宫菊花工艺盆景的材质

虽然宋代刘蒙《刘氏菊谱》中将菊花颜色依黄、白、紫、红依次定品:

或问,菊奚先,曰先色与香而后态。然则色奚先,曰黃者中之色,土王季月,而菊以九月花,金土之应,相生而相得者也。其次莫若白,西方金气之应,菊以秋开,则于气为钟焉。陈藏器云,白菊生平泽,花紫者白之变,红者紫之变也,此紫所以为白之次,而红所以为紫之次。

但今之赏鉴,无论原生与否,同样娇艳。在繁多的菊花品种中,菊花工艺盆景遵循了清代花谱中的主流颜色—黄、白、紫、红、粉色而制之,因此,制作材质也不尽相同。

清 汪承霈 洋菊四十四种图局部之“鹤头丹”纸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清 钱维城 洋菊图卷局部之“胜芙蓉”纸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清 粉彩桃蝠纹盆珊瑚菊花盆景高四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 关槐 洋菊十六种图册局部之“万卷书”纸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清 碧玉盆玉石珊瑚菊花盆景故宫博物院藏

魏晋时期钟会《菊花赋》中盛赞菊花的五种美德,其中咏黄色「纯黄不杂,后土色也」。黄色乃菊之贵色,通常使用与之颜色相近的天然蜜蜡制作,蜜蜡为琥珀的一个品种,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有时还具有天然流动纹,这种富有变化的材质特征恰好可以表现黄色菊花初生、生长时的样子。由于摩氏硬度(宝石学中的硬度标准)在二至三度(最硬为十度),所以磨成薄片后,能够在上面雕刻出微细的生长纹理。

唐代白居易《赋白菊》云:「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色菊花清冷而高洁的形象通常使用天然白玉表现,玉料来源虽不能确定全部为新疆地区,但颜色均属上乘,且结构紧密、质地细腻。磨成大约一到两毫米的厚度,分层次粘结成花瓣。

据清代《广群芳谱》卷四十八载:「墨菊,一名早紫,花似紫霞觞而厚大,色紫黑秾艳,开于九月前。」墨菊为深紫色的菊花品种,色泽需由天然的青金石材质呈现。青金石通常情况下呈深蓝紫色,以无裂纹、质地细腻、无方解石等杂质为优。其上分布的黄铁矿似星星闪耀,为卷曲的叶片增添了几分韵律动感。

清 铜镀金嵌玉石玻璃长方盆玉石菊花盆景故宫博物院藏原陈设于养心殿

宋代范成大《范村菊谱》中记有「胭脂菊,深红浅紫,比胭脂色尤重,此品既出,盖奇品也」。红色菊花的胭色斐然,唯有天然的珊瑚枝可以展现。珊瑚枝呈树枝状,深橘红的颜色,表面较为光滑且拥有蜡质光泽,与菊花多瓣的形态最为类似。珊瑚虽珍贵,但性脆易折,选用颜色接近、质地类似的粘结在一起,巧妙并联后的外观浑然天成。

宋代刘蒙《刘氏菊谱》中记载桃花菊「粉红单叶,中有黄蕊,其色正类桃花,俗以此名,盖以言其色尔」。在诸多宝石材料中,粉色是较为常见的颜色,之所以选用芙蓉石来制作粉菊盆景,大概是因为这种宝石的色泽浓淡与之更为类似、结构更为干净通透、光泽更为温润祥和。

除以上列举的天然宝石之外,碧玺、玛瑙因拥有多种颜色也被大量使用。料石是一种以加颜料的玻璃为原料烧造而成的人工制品,可以烧制成各种颜色、长度、弧度,成为制作菊花瓣的不二之选。花蕊的材质虽没有花瓣丰富,但也充满异趣巧思。依不同的菊花品种分料制作,比如金色花蕊用鎏金小圆珠,白色用米珠,红色用珊瑚磨成的小珠等,也有用细金丝穗扎成花团为花蕊的情况。花叶的制作材料通常选用岫岩玉。产自辽宁省的岫岩玉为我国四大名玉之一,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呈绿或湖水绿色,为花叶原料的最佳选择。除此之外,点翠叶、碧玉叶也偶尔作为点缀出现。

宋 朱绍宗 菊丛飞蝶页绢本设色 纵二三·七厘米 横二四·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画珐琅委角长方盆花卉盆景通高五三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 碧玉盆珊瑚菊花盆景(一对)故宫博物院藏

盆,在工艺盆景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当盆景成对出现时,花卉品种或相同或不同,这时就需按照相同的盆加以区分。李斗于乾隆年间撰写的《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当时流行的「花树点景」:「盆以景德窑、宜兴土、高资石为上等……其下养苔如针,点以小石,谓之花树点景。」可见在清代已将盆钵分门别类,有高低之分。故宫博物院藏菊花工艺盆景的盆钵几乎涵盖了所有可用于制作的材料,如描彩漆嵌象牙、翡翠、铜镀金嵌石、掐丝珐琅、窑变釉、剔红等。同时,盆上的空白处还是镌刻御题诗的好地方,如故宫博物院藏剔红长方盆白色菊花盆景上题刻《菊》:「黄花开矣秋临九,数典东篱作美谈。只恐渊明应暗笑,被人屡举转难堪。」又掐丝珐琅嵌玉方盆菊花盆景的白玉上题刻有乾隆御制诗《万寿菊》:「花大如杯金作色,瀼瀼瑞露湛琼卮,设云腻献南山寿,未识华封尧所辞。」

纵观所述,异彩纷呈的盆钵与形态各异的工艺菊花花束相得益彰,美好的寓意加之富丽的珠宝,使菊花工艺盆景成为了清代宫廷陈设中独具特色的装饰佳品。

猜你喜欢
盆景故宫博物院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7:34
盛放的寓意
诗选刊(2021年1期)2021-01-04 04:16:12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英语文摘(2020年1期)2020-08-13 07:25:54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模仿老鹰的乌鸦
微型盆景欣赏(二)
花卉(2017年11期)2017-07-20 11:13:57
微型盆景欣赏(一)
花卉(2017年9期)2017-07-20 11:12:12
微型盆景欣赏(一)
花卉(2017年5期)2017-05-25 00: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