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文课程的改革?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学要这样改:课改应以“改”字为重。课改就是改教学,课改就是改理念,课改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改,改思想,改教学方法,改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作好课程设计,学生要学好课程内容,以达到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53-01
教育部反复强调要对我国的教育进行改革,但是中职语文课程在中职教育中并不被学生所重视,中职的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改?笔者认为课改就是“改”字为重,课改就要改教材,课改就要改教学,课改就要改理念。中职语文课改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改,改思想,改教学方法,改学习理念。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不重视语文课,为改变学生的这种不爱学习语文的现象,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教师在语文课的课改上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对语文课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喜欢学习语文,进而认识到学习语文对自己很有用。我设计的语文教学过程就是要根据课程内容,以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历史典故及文学常识,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上课时不仅能学到文化知识,还能够感受到这个老师的课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堂课都有主题、有过程、有收获,并且在课程结束时与学生一起针对这堂课的内容设计进行总结,使学生不断培养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感悟与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时,不只讲解诗词内容,而是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酒中仙”李白的个人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艺术成就,联系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等作品,引入历史上关于李白的野史与传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先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将进酒”词牌名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是“请”与“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然后逐渐引入《将进酒》的课程内容,着重讲解《将进酒》的意蕴与内涵,不知不觉间将学生引入古诗词欣赏与品读的意境中。
及时纠正学生诗歌朗读时的错误读音,并引导学生理解李白诗歌的内涵与意象,这首诗歌的教学形式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小插曲,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李白,当时应该如何吟诵这首诗歌”。在扮演角色吟诵的过程中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朗读,而是从形象、动作、举手投足的形象设计着手,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吟诵时的语气、停顿、重音等环节,更重要的是学习体会诗人当时的心理情感变化,以李白的形象来朗读、吟诵这首诗歌,把李白的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狂放的心态表演出来。吟诵这首诗歌时,诗人的情绪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感伤,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诗歌要由朗读到诵读。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吸引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在他们积极踊跃的表演过程中,自觉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与设计的环节中。学生们通过扮演角色吟诗的过程,对这首诗歌由普通的朗读到吟诵,由吟诵到背诵,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圆满完成本次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设计过程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
通过对语文教学形式及方法的不断探索与改革,我对中职语文课的教学改革有了大致的方向,不论教师如何教,都必须相信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施展空间;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利用语文课启发学生,教会他们珍惜、懂得、感兴趣;利用语文教学架起教师与学生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爱”是教学工作中的关键、重要、核心的内容。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用“爱心”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营造爱的氛围,熏陶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这是语文教学设计中必须包含的重要环节。
“听”老师讲课,“看”学生学习,这个过程既是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进行沟通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语文教法改革理念,尽可能使语文课生动有趣,使中职学生对语文课由被动学习、不爱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热爱学习,这样的语文课改才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顺仁《语文教法改革之我见》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2]江赛霞《中职语文课改专业化的思考与探索》教育导刊2005年05期
个人简介:
许海英 (1969.3-),女,吉林省扶余县人,本科;高级讲师、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从事中职语文教育、德育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