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上进之谈

2016-03-24 15:46李朝鲜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者土壤教师

李朝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3-01

中学语文教学是一块肥沃而重要的土壤。学生是这块土壤里的新苗。语文教学不仅是这块土壤里的播种者和施肥者,也是这块土壤里的浇水者和观赏者。这块土壤里的树苗是否长得枝繁叶茂、赏心悦目取决于教师的辛勤耕耘,取决于教师激励于人的教学之道。

要想这块土壤里的树苗长势良好,使其顺利成材,你就得热爱这块土壤,热爱这块土壤里的树苗。只有你热爱他,你才会去多观察他、爱护他、保护他。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他懂事与否、知识的多与少,你都得热爱他。只有你热爱了每一个学生,你才会去广泛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使每一个学生的心集于教师的一掌之中,因势利导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有了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给学生加油鼓劲,激励学生上进,努力鞭策他们健康成长,教他们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向着目标,向着成功冲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迈向自立自强。

要想让你的学生能够积极上进,能够自立自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收学生之心于教师的掌中,简而言之就是收心。治国之君要收民心,治校之长要收师心,教育学生必须收学生之心。只有你充分地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了学生的心思,才能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施教,才能取得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师将学生之心收好,教起学来就很方便。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劲头便会很大。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送给学生一颗自信力的种子:“自信力的种子——世界上因为有人类而美丽,教室里因为有我们而精彩。我们是世界里的人,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大脑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我们想得到,就没有我们做不到。自信的我是最好的,自信的我是最棒的。”这几句话可以每天在教室里齐诵一次,既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学生学得好,培养兴趣不能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进学生追求知识的步伐,探索知识的奥秘,促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是学习活动中强大的推动力。因此,教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呢?

第一,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励学生上进。

趣味具有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它有一定吸引力的特征。趣味因素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词句、动人的情景、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本身就是很有趣味的。只要教师注意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或创设情境,或制造悬念,就可引导学生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概括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事物动态化。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形式,教师引发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进行积极思考,就会学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乐学。

第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激励他们上进。学生的好奇心往往是他们寻根问底的催化剂,是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出于对某种问题的好奇,产生疑问,总想得知而后快,因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教师要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上进。

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思维自疑问和惊喜开始。”苏霍姆林斯基更明确指出:“所谓课上得有趣,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说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说要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可根据内容制造悬念,巧妙设疑,激起学生急切的追根寻底的好奇心理,达到引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上进的目的。

第三是要点燃学生探索求新的心灵之灯,引发其兴趣,从而激励其上进。

教学艺术的高超之处,就在于教者在学生面前揭示一种新事物,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奥秘面前的惊喜感。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求新意的思维训练,帮助他们把知识学得更深刻,使学生在学习中大展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见地探索知识,理解知识。二是要鼓励和发扬学生的怀疑精神,让学生敢于大胆怀疑,勇于追求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是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勇于探索。四是精心设计一些“半生不熟”高而可攀的问题,激发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激励他们“起跳”解决。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独立思考探索,并从中得到充分的满足,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新知识,勇于创新。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不能不说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积极上进的可贵心理品质的最有效途径。

学生一旦有了强烈的上进心,如果教师想要其继续一如既往地走向成功,那么还需要多加激励。激励的方法会有哪些呢?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一下就会发现,其主要的激励法有:

1.目标激励法

每学期的开学初,教师可组织学生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如:每天阅读课外文章2000字,每天自学词语200-300字,每周背诵两篇课文或者精美的课外阅读,写好一篇600-800字的优秀作文,每学期课外阅读5-6本书,写18-20篇习作,学期期末检测成绩在最初的基础上提高多少分,达到70-80分,或者90-100分。有了目标,学生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目标实现后,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就会信心倍增,劲头更足,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激励效应。

2.正反激励法

正面激励是用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来影响感化学生,促其进步。教育学生要以雷锋、邱少云、张海迪、孔繁森等英雄任务为榜样,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习身边的榜样,严于律己,努力向上,自觉地向先进典型靠拢。

3.扬长激励法

扬长激励法就是创造条件,采取措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增强荣誉感,提高信心,奋发向上。教者可根据其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兴趣活动,如书画比赛、小记者、演讲比赛、语文兴趣小组等,多给学生提供参与和锻炼的机会、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成为全面发展,特长显著的杰出人才。

此外,还有褒扬法。褒扬即赞美表彰。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振奋学生的精神。每当学生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时候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哪怕是一个颔首,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要继续努力,决心更上一层楼的思想,并转化为一种自觉的、积极向上的行动。

一个教师的成功,体现在学生,一个学生要成功,要取决于教师的艺术和激励之道。这艺术和激励之道包含了教师的收心之方,包含了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法,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之道,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因为学生胸中没有大目标,一根稻草可能折断腰,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这种理想和目的实现,要教会学生合作。合作是成功者的基础,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科技社会,是一个需要高度分工合作的社会,学生如果懂得协作,懂得团结,他才有可能赢得美好的未来。

激励之道中还包含了适度的压力,适度压力是勇往之前的动力之源。因为压力,人才会产生一种责任,一种上进心,还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猜你喜欢
教者土壤教师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土壤
改造土壤小能手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土壤的平行宇宙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