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海燕
[摘 要]“预习单”的合理设置对提高学讲课堂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学讲课堂中“预习单”的设计要做到培养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方法,评价要有效度,从而使学生、教师、课堂教学都有所变化,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预习单 学讲课堂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9-004
一段时间以来,在小学语文学讲课堂上,学生学得被动,读得乏味,抄写生字时错误百出,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或无话可说,或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学前预习得不全面、不彻底。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师只是简单笼统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设置具体化的预习内容并进行有效评价,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彰显学讲课堂的活力。教师要让“预习单”成为学生走进学讲课堂的一张门票。
一、语文自主“预习单”在学讲课堂中的重要性
“学讲”理念的核心是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拓展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外在彰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达到多学而至不教。“学讲”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激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在“兵教兵”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加工、重组,巩固和深化。
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把“预习单”发到学生的手中,有条件的做到人手一份,没有条件的可以每个小组发一份,并且把“预习单”的内容用校讯通发到家长的手机上或校园网站上。语文自主“预习单”中的内容一定要明确,要具化,不能出现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例如,读什么、读几遍、查哪些字词都要交代清楚;圈画什么内容,是心理描写还是外貌描写都要说具体;网上的资料查找,要求更要具体,要让学生在预习时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东西来。
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学生的家庭条件差别也很大,有的家中有网络,家中有自己的书房,父母文化层次较高;有的父母不在身边,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自主预习的条件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都能如数家珍,在分组时合理分配,不仅要考虑小组成员成绩上的互补,还要考虑家庭情况的互补。语文学习是不断积累和不断应用的过程,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运用语言。而有了家长的配合,孩子在试读课文时就有了听者,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读的欲望,家长及时的鼓励和纠错也增添了孩子继续学习的动力。
二、语文自主“预习单”的设计与评价
1.培养学生兴趣
如果把每堂学讲课看做是一场表演,“预习单”就是学生走进学讲课堂的一张门票。语文自主“预习单”的设计首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题目设置要做到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圈画结合、查问结合。题型的多样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愿学、乐学。“预习单”从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到文本中涵盖的情感、作者的生平、文章的结构与写作方法等语文知识与技能,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相关的链接,都以表格或序列的形式条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便可据此进行课前的资料查阅、相关知识的有效筛选。
学生有了“预习单”这张门票,语文学讲课堂就会活起来,真正实现了学讲课堂教学的原生态,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深度、问题探讨的广度。有了这张门票,学生可以自由地走进或走出文本,做到了游刃有余,也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被动沉闷、学习效率低下的境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讲方式的教学变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预习单”的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来引导学生熟悉文本,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学生可先行批注文本,自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然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自我探究。“预习单”成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助推器,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2.教给学生方法
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不是让学生拿到教师的“预习单”后机械地去写生字、做题目,而是要按一定的方法有序开展预习。首先,进行常规预习,扫清“拦路虎”。一是学生试读课文,解决课文中的生字、冷词,圈画查找相关内容,标注问题,提出困惑。二是进行合作预习,充分发挥小组的团队精神,互相切磋、交流。三是进行分工预习,小组长要熟悉本组成员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要清楚每个人的强项和弱项,对预习的内容分工负责,既做到节约时间,又做到预习充分。四是有针对性的预习。即重点预习,针对文本重点寻求突破;链接预习,对相关知识的链接进行了解,可以下载必要的视听材料,放宽眼界;求异预习,学生在预习时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怀疑提出来,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学生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利用各种颜色和设定的符号对文本进行圈、点、批、注。小到一个字的读音、偏旁,大到文本体裁与定位,学生预习后或多或少要做到心中有数。“预习单”的使用不是让学生把注意点都集中到“预习单”上来,而是以“预习单”为抓手,把学生的精力引到文本中去,给学生指条路径,使他们可以寻到不同的路径走进文本。第一课时的“预习单”设置至少要有这三项内容:学习本课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朗读课文;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出疑问。第二课时的“预习单”包括这几项内容:用波浪线标注最喜欢的优美句段,把自己喜欢的理由或读后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课后问题;收集相关课外资料。
3.评价要有效度
美国心理学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的兴趣。”针对学生的“预习单”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单”的评价可采取小组评价、学习委员评价、教师评价三级评价方式,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要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评价,以得“星”的形式进行具化,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星星”的机会。只要学生书写规范、工整就说明学生把预习放到心上了,小组长就应该给组员一颗“星星”。这样,每次检查都会有80%-90%的学生获得“预习之星”。根据小组推荐,学习委员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再给其加一颗“星”,鼓励优秀的同学在预习时更加努力。教师每次都要把学生的“预习单”收上来看一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把握学情,调整课堂预案。对“预习单”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口头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学生也不要讽刺、挖苦,而应和大家一起探根求源,耐心辅导,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心理共鸣。
三、自主“预习单”的使用效果
1.学生的变化
在学讲教学方式变革前,教师的预习布置总是这样安排:“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其结果是学生预习得怎样,有没有预习,教师不知道,学生也不会把预习当成任务。特别是后进生,早把教师的话扔在了一边。而教师采取“预习单”的形式,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抓住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点。每一次预习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而具化的“预习单”也便于督查、检查,使预习真正得到了落实。
2.教师的变化
过去,预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现在,“预习单”的设计在教师编写预案前就已经成了教师的事。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情、研读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自主“预习单”。教师在备课前还需要对文本进行梳理、提取。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却减少了学生的劳动量,节省了学生的时间。教师一个人的劳动换来的是几十名学生的轻松,这种变化使预习和课堂教学之间成了直线,形成了整体,使学讲课堂的教学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
3.课堂教学的变化
以往的课堂,学生读课文时磕磕巴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愿意举手发言。现在实行自主“预习单”后,学生预习的目标更明确,学习任务更具体,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通过科学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学讲方式下的课堂教学一般分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等几个环节。自主先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学生依据“预习单”在课前自主学习,整理资料,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带着思考和质疑进入课堂讨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同时,“预习单”给予了学生一定限度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安排的自主性,保证了不同学习速度的学生“异步”学习的公平机会。叶圣陶在《论国学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一文中写道:“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学生的学习快感和求知的欲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正襟危坐、循规蹈矩,而是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堂看似有点儿“狂野”,有点儿“乱”,实则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这时,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之道,任重而道远。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预习单”正是学生走进学讲课堂的一张门票,教师要在课前把这张门票交到每一个学生手中,把学生能够自主习得的内容放手交给他们,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进去”“讲出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