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更适合一年级的语文教学

2016-03-23 13:02陈凤莫国夫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第一学段评析语文教学

陈凤+莫国夫

[摘 要]陈凤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对当下的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特别是起始学期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在识字教学上,基于学情证据,体现精准教学的追求;在情境的创设上,体现第一学段的游戏精神;在写字教学上从严要求,体现指导设计形象生动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乐于学习,体会到语文学习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第一学段 实录 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06

【课前活动】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冬天。

师: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上课前,我们先做个小游戏,活动活动身体。

(教师出示一种小动物,小朋友用声音或者动作来表示。教师依次板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识字

师: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呀吹,把一朵朵小雪花吹进了我们的教室。仔细看,小雪花上面还坐着字宝宝。如果你认识他们就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在优美的音乐中,课件出示生字雪花一朵一朵飘落的情景。学生盯着一朵一朵雪花,尝试读出上面的生字)

师:这些生字,老师都还没有教过,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挑其中一个来和大家说一说吧!

生1:我早就认识了“加”,就是我们做加法的“加”。

生2:这是“加油站”的“加”,我陪爸爸去给汽车加油的时候就看到过这个字。

师:这个“加”字能和上面哪一个字手拉手组成一个词语呢?

(学生纷纷喊“参加”)

师:(手举“参加”词卡)这个词谁愿意领着大家读?

师:你在学校参加过什么活动呢?

生:我参加过画画比赛,得了二等奖。

师:老师发现,“参加”这个词语你读得特别准确,尤其是平舌音,你带着大家读一读吧。

【评析:此处生字、新词不再是抽象的书面字符,而是和儿童的生活经验发生了联系和建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

师:再说说认识的别的字吧。

生:我认识了“洞”,三点水加“同学”的“同”就是洞,山洞的洞。

师:小朋友,你们看山里的洞叫——

生:山洞。

(课件出示图片山洞)

师:那么树上的洞叫——

生:树洞。

师:它是小松鼠的家。

(课件出示图片树洞)

……

师:小朋友,“洞”这个字我们要读好后鼻音。上面还有一个字也读后鼻音,你找到了吗?

(教师手举“成”字卡片,指名多人读)

师: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中就有这个字,这个小朋友是谁呢?请站起来。

师:戴成俊,你领着大家读读这个生字吧!

师:小朋友的名字中也藏着好多生字朋友呀,以后大家可要多留个心。

生:我知道这是“沉睡”的“成”。

师:哦,“沉睡”的“沉”是这样写的。(教师板书“沉”)这个字读前鼻音。我们汉字中有很多字音相同、相近的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火眼金眼,把它读准了。

师:我们还可以在这些词语中看到这个生字,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成长、成语、成绩、成熟)

生:老师我认识了“睡”,妈妈每天晚上要给我讲《睡前故事》。

师:你能再读一读这个生字吗?读准翘舌音。

(学生很认真地拼读一遍。全班学生拼读一遍)

师:小朋友,很早以前,睡的意思并不是躺着睡觉,而是 “坐着打瞌睡”。 (课件出示图片)后来,慢慢地“睡”的意思才跟我们今天的意思相同了。中国的文字,在不同时代,意义往往存在着一些小小的差别,是不是很有趣呀?来我们学一学古人是怎么睡的。

(学生学着图片的样子坐着打瞌睡)

师:小朋友,不管是躺着睡觉,还是坐着打瞌睡,睡觉的时候,我们都要把眼睛闭起来,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睡觉的时候眼皮就垂下来了,这个就是“垂”字。眼皮垂下来就是睡。你瞧,我们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呀!

【评析:这里体现了字理逻辑和学生学习心理逻辑的契合。】

师:最后这个字,有孩子认识吗?

生:蛙,青蛙的蛙。

师:说说看,青蛙的“蛙”字为什么这样造呢?

……

二、感知全文

师:小朋友,你们看,小雪花一直飘呀飘,雪越来越厚了。这个时候,你最喜欢干什么呢?

生1:我喜欢堆雪人。

生2:打雪仗。

……

师:是呀,下雪可真是让人高兴呀!那谁愿意宣布这个好消息呢?

(课件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

生:(大声读)“下雪啦,下雪啦!”

师:你真是一个喜爱雪的孩子。你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所有的朋友听,你来!

生:(很有表情地朗读)“下雪啦,下雪啦!”

师:你读的时候,脸上笑眯眯的,一定也是一个特别爱雪的孩子。你读得这么好,看,感叹号跑来给你鼓掌了。他说有他在这里,就是要读出特别高兴、特别兴奋的语气。(课件将句子中的感叹号变大变红)你能加上动作再读一遍吗?

生:(将两手拢在嘴边,朝着大家表演读)“下雪啦,下雪啦!”

师:让我们一起来宣布这个开心的消息吧!

【评析:孩子天生会被任何愉悦的形式所吸引。这样的朗读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对一年级儿童心理的准确把握。】

师:小朋友,你们的呼喊声引来了一群爱雪的小动物。他们要在雪地上画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翻到123页去读一读课文,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吧。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雪地里的小动物会画什么吗?

生:知道。

师:好,请完成课文后面的连线题。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评析:从常见的一问一答转向自主完成书面连线实作,关注的是适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层级,避免了文本信息提取的零敲碎打。】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

生:小鸡画的是竹叶,小鸭画的是枫叶,小狗画的是月牙,小马画的是梅花。

师:月牙是什么呢?

生:月牙就是月亮。

师:圆圆的月亮也叫月牙吗?

生:弯弯的、尖尖的月亮叫月牙。

师:(拉着一位小姑娘上台)恩,弯弯的、细细的月亮才叫月牙。你们看这个小姑娘,她的眉毛呀,也是弯弯的,细细的,我们可以说她的眉毛像月牙。

【评析:好的教学要善于联系。这里体现了很好的课程资源意识。】

师:你们看到过梅花吗?

生:看到过,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过梅花。

师:你知道梅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生:春天,冬天……

师:梅花一般在冬天开放,越冷越开得鲜艳。我们来看一看梅花吧。

(课件出示梅花图。齐读“梅花”)

三、边读边悟

师:小朋友,把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话写下来,就变成了长长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指名读)

(一个学生读,读得比较流利,但显得比较拖沓)

师:如果把小动物名字连起来读,就会更好听。再试一次。

(学生读,但进步不太明显)

师:来,听老师读。

(教师范读后,请学生再读,学生读得有明显的进步)

师:竹叶、梅花、枫叶、月牙都是大自然中很美的事物。想象着这些事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我们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读得流利、好听、不拖沓。

(男女生比赛读,教师以掌声的数量来评价读的质量)

师:小朋友,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画,多有意思呀!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动物去雪地上跑一跑吧。

(音乐《铃儿响叮当》响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律动)

师:(教师一边做骑马的动作,一边念)小马嗒嗒跑得快。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念)小马嗒嗒跑得快。

师:(一边做骑马的动作,一边问)小马小马画什么?

生:(一边做骑马的动作,一边说)小马小马画月牙。

师:小鸭嘎嘎摆一摆,小鸭小鸭画什么?

生:小鸭嘎嘎摆一摆,小鸭小鸭画枫叶。

师:小鸡小鸡轻轻走,小鸡小鸡画什么?

生:小鸡小鸡轻轻走,小鸡小鸡画竹叶。

师:小狗汪汪跳一跳,小狗小狗画什么?

生:小狗汪汪跳一跳,小狗小狗画梅花。

(学生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渐熟练、放开,尤其是学做小狗的时候,显得非常快活)

师:(指着板贴的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就学它在雪地上跑一跑吧!

(此时,教室里更热闹了,孩子们有的离开座位学小马跑,有的学小狗边叫边跑。音乐停)

师:小动物们,快回来,别跑了,要不雪地上的画都要糊了,不好看了。

(学生一下子都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

【评析:基于文本内容的课中操运用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既调节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又推进了教学进程。】

(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师:你好,刚才你扮演的是谁?

生:小狗。

师:小狗,你好!你刚才在雪地上画了什么呀?

生:我画了梅花。

师:哦,梅花很美。那你会画月牙吗?

生:(想了一会儿)不会。

师:谁会画月牙?

(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

师:(指名一个小男孩)你是谁?

生:我是一匹小马。我会画月牙。

师:那你会画竹叶吗?

生:不会。

师:你会画枫叶吗?

……

师:那你是怎么画的呀?

生:我只要在雪地上踩一下,就画出来了。

师:哦,踩一下就是一朵梅花,再踩一下又是一朵梅花。原来你画的梅花,就是你的——

生:(齐声答)脚印。

(教师完成板贴,引导学生说:“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

师:原来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的画画方式是这样的。谁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学生读)

师:这种画画方式好奇特、好轻松呀!

……

师:(疑惑地说)奇怪,这么热闹的场面,我们的青蛙怎么没有参加呀?

生:(七嘴八舌)他冬眠了。

(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了。”)

师:你们都知道呀!那老师问,你们来回答吧!

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他在洞里睡着了。”

师:你们问,让陈老师也来回答一下吧!

生:“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学生没有读好疑问句)

师:你们问得一点也不奇怪,我不告诉你们。

生:“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学生读好了疑问句,尤其读好了“为什么”)

师:“他在洞里睡着了。”

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要冬眠,来问问大家吧。

(出示句式: 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了。)

生:狗熊为什么没参加?

生(齐):他在洞里睡着了。

……

师:小朋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课文学完了,让我们拿起课文,一起读一读吧!

(师生一起读课文)

【评析:合宜的情境创设,让朗读教学轻松自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习得相关的语文能力。】

四、指导书写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你们看,调皮的生字宝宝躲到了另一首儿歌中,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出示儿歌,同桌互读)

下雪啦,下雪啦,

大地一片白茫茫。

院子里,梅花开,

一朵两朵十几朵。

操场上,同学笑,

参加活动身体棒。

小青蛙,最怕冷,

躲在洞里睡大觉。

师: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下美丽的图画,我们也要在洁白的纸上留下美丽的铅笔字。

(课件出示:“几”字)

师:(教师一边示范写,一边说)第一笔竖撇,要写得直直的,第二笔横折弯钩的折也要直直的,字的两脚要一样高低,这样这个字就能写端正了。

师:(出示课件)要把这个字写得漂亮,还要注意这两个圆圈的大小哦,“横折弯钩”要写得圆润。

(学生开始书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教师实物投影点评两位学生的书写,再让学生书写)

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四位雪地里的小画家,请大家课后观察其他小动物的脚爪,想一想他们会画什么。下节课,我们大家自己编儿歌。

评析:

最近,有幸听了“第五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交流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绍兴市学科带头人陈凤老师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课,觉得对于当下的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特别是起始学期的语文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因此,做一些简要评述,以期共享。

一、识字教学基于学情证据,体现了对精准教学的追求

与课中学情的多变复杂、把握难度较大不同,课前学情相对稳定静态,因此教师进行课前学情分析和应对更具有确定性。这样通过解读具体的学情,使得教学预设更加精准。

陈老师的做法无疑值得称道。她在教学前先对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进行前测,确定本节课生字教学的重点为“参、洞、睡、蛙、成”等字。对大都数学生已经认识的高频字“几、加、为、啦”等则不再展开,而是通过儿歌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尝试齐读屏幕中伴着雪花飘落下来的字。事实上,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孩子是“识字先进户”。这个环节就是他们展示的平台。通过“你早就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的教学衔接,达到“同伴教学”的目的。学生认识一个字,并不代表掌握这个汉字。陈老师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引导孩子读准字音,还“因字施教”,进行多种识字方法的渗透。在教学“参”时,重在平舌音矫治,让学生在“我参加过什么活动”的说话训练中,巩固正确的读音;教学“洞”时,采用扩词的方法,通过相应图片的出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睡”时,则通过欣赏“睡”的小篆体,了解“睡”的本义,感知“睡”的会意构字法,重在感受汉字文化;教学“蛙”时,重点在字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识记。这样“因字施教”的灵动教学,让学生兴致盎然,学习增量明显。

另外,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还体现了较强的课堂生成意识。如,学生在给“成”组词时,说出了“沉睡”一词。这时,教师将“沉”写在黑板上,并告诉孩子,这个字读前鼻音;同时还告诉他们,汉字中有许多读音相似或相同的现象,所以一定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二、积极创设情境,体现第一学段教学的游戏精神

基于文本的课中操设计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本课的课中操设计基于文本内容,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学小动物跑跑跳跳,并通过有趣的师生对答“小马小马画什么?小鸭小鸭画什么?小鸡小鸡画什么?小狗小狗画什么?”对前一个环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小结。而后,教师的一句“大家快坐下来吧,再跳下去,雪地上的画就乱了”,让学生从玩闹中迅速安静。教师通过情景采访:“小马,你画了什么?你会画别的画吗?”使得学生顿悟:原来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的画是他们脚印。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游戏精神的“自由”和“愉悦”,而学习的目的又隐含其中,可谓十分高明。

这堂课的游戏精神还体现在整体的情境设计上,踏雪无痕。如,一开始,陈老师创设大雪纷飞的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喜爱玩雪的积极情绪,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来朗读“下雪啦,下雪啦!”这样学生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又如,感叹号的教学,也创设了相应的朗读情境,使学生对感叹语气的朗读十分到位。

三、写字教学从严要求,指导设计形象生动

一年级上册的写字教学不在数量,而重在笔画和结体的质量。每堂课教师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字进行抛锚式教学,以期每位学生都能写端正、写到位,不留死角。这样的缓慢等待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无疑,陈凤老师对此有着敏锐的洞悉。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陈凤老师以近10分钟时间,指导孩子书写 “几”字,有着其合理性。特别是陈老师发现孩子书写存在两个困难:一是“竖撇”不够直,字的落脚处不够平,从而导致整个字不够端正;二是“横折弯钩”弯钩的转弯处不够圆润,不够舒展。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在指导书写时,主要借助画辅助线和辅助图的方式来突破上面的难点。在随后的书写评价时,教师紧紧围绕“竖撇写直”“两脚平放”“横折弯钩舒展”进行评价,收到了十分好的效果。

一堂课的容量是极其有限的,但作为一位第一学段语文教师,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语文天使,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熏陶、享受语文带来的美和力量。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第一学段评析语文教学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读题百遍 其义自见
方寸之间 独具一格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