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非
“特朗普现象”是崛起的愤怒的下层百姓与既得利益者对决的结果,是偶然与必然性的历史聚首。
当前,美国总统选举的共和、民主两党初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特朗普和希拉里分别领先。专家预测,“信口开河”的地产大佬特朗普获得共和党提名的概率在50%左右,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共和党内反对特朗普的势力开始没有把他当回事,现在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着手反击。这段时间,媒体上攻击特朗普的广告铺天盖地。但是,恐怕为时已晚。
“特朗普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深刻折射出美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的种种内在矛盾。
支持特朗普的是何许人也?美国媒体专门为此造了个词,称之为“愤怒的”共和党人。据最近的选举民调,在部分州共和党初选中,对政府强烈不满或者“感到愤怒”的选民加起来占总数的80%以上。以目前的势头看,特朗普在白人选民特别是白人男性“蓝领”阶层中受欢迎的程度可以用“一呼百应”来形容。
为什么会出现“愤怒的共和党人”这样的情况呢?这实际上凝聚了这些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日趋严重的矛盾。据统计,如今美国不到1%的高收入阶层占有超过40%的财富,有些统计数据还要高。“愤怒的共和党人”最痛恨所谓华尔街人士。特朗普的几家公司的破产案,反而使他成了这些人眼中对抗华尔街的英雄。相比之下,希拉里去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公司演讲出场费高达22.5万美元。对“蓝领”工人来讲,这一事实显然是其与华尔街为伍的有利证据。
在许多美国人看来,2007/2008年肇始于华尔街的世界金融危机给美国人民和其他国家带来空前灾难,而华尔街“大而不能倒”的银行和金融企业却在纳税人资金的支持下照样赚钱,高管们依旧灯红酒绿,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没有丝毫忏悔之心。美国“1%与99%”的差距继续拉大。这使得敌对情绪上升,社会更加割裂。“下层百姓”(Unprivileged)普遍认为,特权阶层或者“受保护阶层”根本无视他们的利益,肯定也不会以国家利益为上,由这些人统治和治理国家的局面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老百姓的愤怒在大选年喷涌而出,寻找着自己的代言人。不管特朗普本人功过如何,他加入竞选以来恰恰一直在“替老百姓表达愤怒之情”。不少美国媒体认为,“特朗普现象”是崛起的愤怒的下层百姓与既得利益者对决的结果,是偶然与必然性的历史聚首。
希拉里的优势显而易见,长期从政使她对国家的各项政策性议题都有明确的看法,而特朗普却对医疗改革、减税等政策性议题所知有限,说不出个所以然。可是,“没有对策”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在某些场合,这恰恰给了特朗普腾挪的空间,让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反而不受共和党传统立场的束缚。
这次美国大选最突出、最尖锐的议题,是移民包括非法移民问题。根据多次民调,这一议题排在“恐怖主义威胁”之后居第二位。事实上移民问题又往往与恐怖和极端势力联系在一起。两党都认为,移民问题很可能将成为决定选举成败的核心议题。
目前美国的非法移民至少有1200万,也可能达2000万,许多季节性临时工作都依靠来自墨西哥等国的“非法移民”。移民问题不仅涉及种族关系、普通百姓的就业、城市犯罪率的高企,还直接关乎选票,尤其是“非白人”即黑人、拉丁裔、亚裔等族群的大批选票。每次大选两党候选人都会在移民政策问题上出现激烈的争吵。2016年美国大选中,围绕移民问题的争论更加激烈。正是在这一问题上的过激言论,使特朗普“一举成名”,在共和党初选中脱颖而出,遥遥领先。
在大西洋彼岸,一些国家打开国门,而一些国家也因为难民潮的冲击面临历史性的考验。欧盟国家纷纷关闭边界,拒绝接受来自中东的难民。难民潮甚至“割裂”了欧盟的一体化进程。这也印证了移民问题对一国政治的重要性。
移民问题上的种种争议,反映出民粹主义在美国和欧洲社会的上升,同时折射出美国民众对现状和政府的不满,尤其是对政府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无所作为的强烈不满,凸现了美国民众对于正在大幅变化(全球化迅猛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等)的世界的紧张和焦虑感。
民粹主义虽然在各国表现不一,但是其基本诉求是类似的,就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缺乏安全感。受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影响,欧洲失业率高企不下,美国普通工人收入增长长期停滞。而移民问题往往与工作机会的丢失、工资水平持续低下、犯罪率攀升有关联。一到大选年,普通老百姓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移民问题,以普通百姓的“担心”(Fear)为基础的民粹主义大行其道,人道主义等政府平时所推崇的“高尚”原则让位于工作机会和收入水平,口袋里有没有钱才是大问题。因此,候选人对移民问题的态度就成了“决定因素”。
从这个意义看,“特朗普现象”事出有因,特朗普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可能性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