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
陈满案一直受人关注,看到这篇报道,解开我许多的疑惑。没错,一个冤案的平反,不只是法律的胜利,背后为此付出的艰辛是不足与外人道的。它夹杂着人情、伦理以及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现在都在为陈满案叫好,但真正得到掌声的应该是那些为此案奔波的法律人士,和恪守职业准则和良知的法官们。当然,媒体的力量也不能忽视。(老西医)
丁石孙的稿子经“百万庄的小星星”发出后,微信后台收到了一些留言。有人说,上他的课真是享受。有人说,丁先生是永远的丰碑。
我并不意外,还有这么多人在惦念他。
写他的想法由来已久,但待我真正行动起来,他的身体已不允许再接受采访了。因着这份遗憾与歉疚,我更想了解这个人做过、经历过的事。于是,我根据他的回忆录,列出一份采访名单,都是在他做校长期间与他有过较多往来的人。
我挨个给他们打电话。几乎没有人问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写丁石孙。有的人像是在等我的这通电话,从80年代等到2016年,他同意立刻与我见面,絮絮回忆与丁石孙相处的过往。还有的人与他认识将近70年,看着彼此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走向耄耋之年,因为太了解对方,反而因现状而痛心。
我看到了丁石孙的许多照片,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你看,以前的他总是这个表情,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提出解决办法。照片上的丁石孙像是正在说话,扬着手,微瞪着眼睛。
他又指着另一张照片说,后来啊,丁石孙就变成了这样,不爱笑,也不怎么说话。那是丁石孙近几年的照片,嘴角下压,眼神沉郁,像是有千钧重担压在心里。
隔了那么久,又隔了那么些人,我好像逐渐了解了丁石孙。
他怀揣理想,少时参加学生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教书育人。但在反右、反右倾、文革中,他被大潮拍倒,直至文革结束后,重新站稳。随后,他被推到了北大校长的位置上。
上任前,他说,自己要努力战斗。妹妹丁永宁说,这么多年来,她第一次觉得哥哥脸上有了笑容,好像春天进入了他的心里。然而,他站到了时代浪尖,又快速地回落。后来,他回到系里,做普通教师,给大一新生上基础课。之后,进入民盟中央,又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老友发现,年少时爱谈论政治的他,晚年几乎不谈这个话题了。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心却愈发澄澈。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用在丁石孙身上,每个字都那样贴切。
有那么一刻,我觉得我与他在某个时空相遇了,那一瞬,一切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