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扬,杨路华,柴春岭,康 浩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单微喷头的水量分布特性除了与微喷头自身性能有关外,还与微喷头的安装高度和工作压力等有密切关系。微喷灌灌水质量的好坏通常以喷灌组合均匀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喷灌组合均匀系数是指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喷灌组合均匀系数关系到作物长势是否均匀,是否产生径流、水洼,导致水土流失或是水资源浪费,喷灌组合均匀系数过高又会造成投资成本的升高和能源的浪费。
微喷灌在进行组合喷洒时,插杆高度需要多高?工作压力需要多大?组合间距为多少时喷灌组合均匀系数能达到最佳效果,则需要通过电子计算机以及科学的计算方法求得。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电子计算机分析微喷头水力性能及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邓鲁华(2003年)利用Delphi语言和解析算法编制软件,进行单喷头实验数据处理及多喷头组合喷洒分析,实现了结果可视化[1];张志宇[2](2006年)运用Matlab径向神经网络研究了基于径向基模型的组合喷灌均匀系数的计算,然后通过遗传算法进行组合最优化,得出最优组合间距;韩文霆、劳冬青[3](2007年)将Visual C++和Matlab工具整合起来,开发了喷头水量分布仿真和喷头组合优化分析系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洋[4](2012年)以C#和OpenGL为开发语言,开发了一套集喷头水力性能和喷灌系统评价的软件系统,可以计算出给定的任意组合形式和组合间距进而求得组合均匀度。
以上研究均对大射程喷头进行了组合优化,对于微喷头来说,微喷头安装高度也是影响水量分布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微喷头安装高度、工作压力与组合间距共同作用下对水量分布的影响,也是微喷头组合优化的一部分,对微喷灌系统的投资有重要影响。
单微喷头雨量筒的布置形式有网格式和射线式2种,网格式的雨量筒布置形式又分为2种:第一种是雨量筒在每个网格的中间,第二种是雨量筒在网格的4个角上,而网格式布置的缺点是需要布置的雨量筒个数繁多,按照每个网格间距0.5 m计算,如果是8 m×8 m的喷洒区域则需要289个雨量筒,雨量筒太多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误差,通常试验采用射线法。射线法可以采用8条或12条射线。本试验采用射线法布置雨量筒,共布置12条射线。
试验选取WPX90-250型微喷头,以微喷头安装高度和工作压力作为试验设计的影响因素。安装高度取30、60、90 cm 3种方案,工作压力取0.15、0.20、0.25 MPa 3种方案。
采用射线法收集到的数据不能直接用于微喷头的叠加计算,必须经过插值运算标准化为方格状才能使用矩阵进行叠加计算。本文采用surfer软件进行微喷头数据的插值运算。Surfer软件提供12种数据网格化方法,包括加权反距离法、克里金法、最小曲率法、改进谢别德法、自然邻点法、最近邻点法、移动平均法等,根据试验所测数据和surfer软件中网格化方法的特点,点数据在小于250个时适用于用克里金法,本文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网格化计算。
克里金插值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点(x0,y0)处的估计值就是权重系数。采用加权求和法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来估计待插点的值。与一般插值算法不同的是,克里金插值法的权重系数是估计值与真实值z0的最小差值的一套最优系数,而并非距离的倒数,即
minλiVar(z*0-z0)
(2)
无偏估计的满足条件为
E(z*0-z0)=0
(3)
原始数据的输入格式为X、Y、Z的excel或文本格式,X、Y为确定水量分布图的坐标点,Z为测点的点喷强,如图1。通过GRID程序,将原始数据转化为grd数据,由它生成水量分布图。在这一操作中,可以通过弹出的窗口选择所需要的网格化方法,还可以查看并修改用到的数据,在网格线素几何学中可以对网格间距进行调整。在软件的主菜单地图项,打开等值线图或在软件右边的工具栏选择等值线图,选择需要显示的grd数据,该数据的水分布图就会显示出来。打开线框图,则会显示该数据下的三维水量分布图。选择GRID里的Extraction项,提取生成的网格化数据并保存为dat格式文件。
图1 数据转化示意图Fig.1 The sketch map of data transformation
叠加法是计算组合均匀系数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缺点是需要人工将测得的喷洒强度绘制在纸上,在进行叠加时,水量分布曲线也并不一定会在中心点处交叉,还需要人为的估算,这种方法并不精确,而且求最优组合间距时工作量巨大不易完成。
文中微喷头采用矩形布置进行组合优化。优化系统以投资作为优化目标,及喷头间距和支管间距所围成的典型面积最大为目标;约束条件设定为组合均匀系数大于75%小于85%、喷洒强度大于4 mm/h小于12 mm/h。
如果说典型面积的选择是计算微喷头组合均匀度必要的条件,有效微喷头的确定则关系到计算的精度问题。典型面积分为以微喷头为中心,四周包围的面积作为典型面积,另一种是以喷头为角点所包围的面积为典型面积。如图2,根据陈学敏[5](1981年)的试验研究,采用图2(b)较为合理,因为该方法所需要的微喷头个数较少,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工作量。
图2 典型面积示意图Fig.2 The sketch map of typical area
典型面积的水量叠加表示为矩阵叠加,但矩阵相加的个数随着支管间距和微喷头间距的不同而不同[6]。最极端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无论支管间距还是微喷头间距,最长不会超过微喷头的有效喷洒直径,因为这种情况下典型面积就已经出现了漏喷。另一种情况是支管间距或者微喷头间距无限接近最小,典型面积就会受到较多的微喷头影响。本文讨论的典型面积内水量最多受16个微喷头的影响,也就是说喷头沿支管的间距不大于0.5倍有效喷洒半径R[7],如果微喷头间距太小会增加不必要的投资,而且组合间距太小时,喷洒强度大,可能产生径流。
单微喷头射线法测得的数据经过插值化后,可以表示为一个矩阵形式Xn×n,为了方便以后叠加计算,n在数值上以微喷头在最大压力下的有效喷洒直径为行数或是列数,记为:
Xn×n=[eij]n×n
(4)
在程序编制过程中,只考虑微喷头间距或是支管间距在0.5R到2R之间的变化。首先将微喷头支管距离定为0.5R,让微喷头间距从0.5R到2R变化,变化幅度为一个网格节点,并计算出每个组合下的平均喷洒强度和组合均匀系数;然后让支管间距增加一个网格节点,再让喷头间距从0.5R到2R变化,依次循环,直到支管间距和微喷头间距都达到2R时结束。图3为矩形组合叠加示意图。
图3 矩形组合叠加示意图Fig.3 The sketch map of rectangle combination
for循环是最常用的程序语句,通过for循环可以简化编写程序。因为典型计算面积的a和b都是变化的,所以可以套用两个for循环语句,以微喷头间距和支管间距都最小为例。16个微喷头喷洒在典型计算面积中的数据分别记为矩阵A,B,…,O,P。先以微喷头间距a为固定值,a取1.5 m,支管间距b从1.5 m到8 m变化,每次增加0.1 m。例如当支管间距和微喷头间距都为8 m时,1、2、5、6号喷头叠加到典型计算面积内的区域示意图如图4。
图4 矩形组合4个喷头作用区域示意图Fig.4 The function area of sprinklers spaced in
以微喷头安装高度为30 cm、工作压力为0.15 MPa为例,进行单喷头射线法水量分布试验。通过Surfer软件将射线法数据转化为网格化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对网格化数据进行组合优化,结果见表1。
典型面积越大,单位面积内的喷头个数越少,投资也就越低。在均匀系数和喷洒强度均在约束范围内时,将典型面积从大到小排序,结果显示,喷头间距4.3 m,支管间距1.7 m时组合效果最优。
表2为微喷头在3种安装高度和3种工作压力下的组合优化结果。由表2可知,3个安装高度的典型面积在工作压力为0.20 MPa时均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微喷头在工作压力0.20 MPa下的投资最小;在工作压力为0.20 MPa时,安装高度为60 cm时典型面积最大,可见安装高度不能过低也不可以过高;工作压力在0.15和0.20 MPa下喷洒强度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变化;工作压力在0.25 MPa下喷洒强度要大于0.20 MPa下的喷洒强度,而0.25 MPa下的典型面积要小于0.20 MPa下的典型面积,这说明微喷头在工作压力0.25 MPa下的喷洒效果没有0.20 MPa下的好。WPX90-250型微喷头进行组合微喷灌,微喷头安装高度可以取60 cm,工作压力取0.20 MPa,这样效益可以达到最佳值。
表1 安装高度30 cm、工作压力0.15 MPa下的组合优化结果Tab.1 Combined optimization results under installation height 30 cm and working pressure 0.15 MPa
通过surfer软件和Matlab软件求最佳组
表2 微喷头组合均匀系数与喷洒强度Tab.2 The uniform coefficient and spraying intensity of the micro-sprinkler
合间距,可以简化工程量,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把微喷头安装高度、工作压力和最佳组合间距考虑在最优化里,使得微喷头最优化更为合理,更趋近于实际。WPX90-250型微喷头进行组合微喷灌,可取工作压力0.20 MPa,安装高度60 cm,通过组合优化可以达到WPX90-250型微喷头的最佳喷洒效果。
[1] 邓鲁华,郝培业.基于Delphi的喷头喷洒分析软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3):33-36.
[2] 张志宇.喷头水量分布的智能仿真与组合间距的优化[D]. 河北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3] 韩文霆,劳冬青.圆形或异形喷洒域喷头组合均匀度分析系统V1.0,软件登记号:2007SR18122,2007.11.17.
[4] 张 洋.基于C#与OpenGL喷头水量分布动态模拟及组合优化[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 陈学敏.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组合喷洒强度和均匀度[J].喷灌技术,1981,(1):6-12.
[6] 李小平,罗金耀. 单喷头水量分布的三角形组合均匀度叠加计算[J]. 水利学报,2005,(2):238-242.
[7] 李小平.喷灌系统水量分布均匀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