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玛提影响下的维吾尔族生命周期礼仪仪式
——以新疆鄯善农村调查为例

2016-03-23 21:06司马义热西提
关键词:维吾尔族生命周期

司马义·热西提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2;新疆社会主义学院 统战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哲玛提影响下的维吾尔族生命周期礼仪仪式
——以新疆鄯善农村调查为例

司马义·热西提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2;新疆社会主义学院 统战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摘要:生命周期礼仪是贯穿每个人一生乃至身后的各种礼仪仪式。维吾尔族生命周期礼仪之所以延续至今,与伊斯兰教文化息息相关。从命名礼仪式到摇篮礼仪式,再到割礼仪式,直到乃孜尔仪式,伊斯兰教信仰群体哲玛提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关键词:维吾尔族;生命周期;鄯善县;礼仪仪式;哲玛提

“中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产生于不同的生态人文环境,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内容。但是,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却又在民族群体互动及随之而来的文化融合过程中相互渗透。”[1]在维吾尔族社会伊斯兰教知识体系的本土化、民族化过程中,哲玛提(源于阿拉伯语的借词,在阿拉语里表示“一群”“一批”“集中”之意。中国穆斯林用来指具有共同文化背景,一起做礼拜的人们)起着重要作用。哲玛提是维吾尔穆斯林人生仪式的组织者,是由德高望重的伊玛目、年长者、宣礼员等人组成的社会群体。本文通过对哲玛提在维吾尔人宗教民俗仪式中的作用进行人类学考察,以透视农村维吾尔人生命周期礼仪仪式的特殊意义。

迪坎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火焰山南麓,距县城58公里,乡境纵距150公里,横距100公里,乡总面积15000平方公里。迪坎乡2014年居住人口为8212人,其中维吾尔族8142人,汉族70人。迪坎乡下属7个村委会(其中一个牧业村),24个村民小组。笔者主要调查的行政村卡孜库勒村下属麦村、卡村、西村、琼村、马村等自然村(村民小组)。行政村卡孜库勒村有3089人(其中汉族5人),其中麦村有672人,卡村有649人,西村有597人,琼村有716人,马村有455人。从2010至2014年,笔者在卡孜库勒村前后6次共62天,针对生命周期礼仪仪式进行了人类学田野调查。卡孜库勒村维吾尔人都信仰伊斯兰教,在其生活中,按照自己的信仰举行各种人生仪式。对于伊斯兰教仪式的分类,有学者认为:“根据伊斯兰教法的解释,可将仪式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伊巴达提’,即主命五功,可称之为崇拜仪式;第二类是‘穆阿买俩提’,即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仪式,如婚姻、丧礼、搬请阿訇、纪念亡故等,可称之为社会生活仪式。”[2]本文主要针对卡孜库勒村的社会生活仪式进行分析。

一、命名礼、摇篮礼仪式

(一)命名礼仪式

卡孜库勒村维吾尔族人的命名礼仪式,通常在孩子出生后的三天内举行。举行该仪式时,除了婴儿的长辈参加外,还要邀请该村清真寺的伊玛目或哲玛提来主持仪式。举行命名礼仪式时,婴儿的姥姥首先用小被子把婴儿包裹住,然后小心地从婴儿妈妈怀里接过婴儿,传递给伊玛目。伊玛目双手接住婴儿,先对着婴儿念宣礼词,接着念几段经文,然后念出婴儿的名字。伊玛目将婴儿的名字虔诚地念三遍后,传递给仪式中年长者。年长者用伊玛目选定的名字称呼婴儿,祝福婴儿,然后传递给下一位长辈。他们重复着同样的祝福。最后由孩子的父亲将其抱回至母亲怀中,仪式才结束。按照维吾尔人习惯,婴儿快出生时,孕妇的母亲带着两个亲戚把女儿带回娘家分娩,所以该仪式在娘家举行。

当婴儿快要出生的时候,传统意义上,母亲家人会叫上村里有经验的接生婆以及亲戚。在她们的帮助下,孩子顺利生下来后,要用温水给她或他洗澡,先洗右边,再洗左边,然后从上边洗到下边,就像洗大净一样,要符合顺序。这一般是由一名中年妇女负责的。洗完后,中年妇女再把婴儿放回母亲身边,然后给婴儿父亲家里报喜,让他们来参加婴儿的命名礼仪。接到喜讯后,婴儿的父亲、奶奶和爷爷等人,要邀请几个哲玛提同来母亲家里。这时,父亲会把孩子抱过来,交给伊玛目。伊玛目双手接过孩子,同时念着宣礼词,给孩子取名字。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话,一般在孩子出生20天左右,家里会宴请帮忙的哲玛提。这时,宴请方通常会宰一只或两只羊,哲玛提也会给孩子做祈祷。(访谈时间:2010年8月2日。地点:卡村哈提家。受访人:萨姆奶奶)

《突厥语大词典》中有该仪式的相关记载。[3](P525)这充分说明,该仪式在维吾尔族社会有很长的历史。哲玛提主持参加命名礼仪式,标志着出生的婴儿获得了伊斯兰教的身份认同。这表明,伊斯兰教的宗教因素,在维吾尔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摇篮礼仪式

“公元732年前后,‘毕须克’已经在古代维吾尔人以及其他突厥民族中非常流行。”[4]由此可见,摇篮礼仪式要早于伊斯兰教的兴起。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摇篮礼仪式中加入了许多伊斯兰教因素,遂逐渐形成了现在伊斯兰教的摇篮礼仪式,如现在的摇篮礼仪式中,必须要邀请哲玛提参加并做祈祷。

摇篮礼仪式一般选择在婴儿降临这个世界后的第40天举行。在汉族文化中,这40天通常被称为坐月子,一般在婆家;但在维吾尔族文化中,尽管也称为坐月子,但必须在娘家。这期间,婴儿的父亲及家人会常来探望,婴儿的外婆也会向婴儿母亲传授有关抚养婴儿的知识。除此之外,婴儿的父母都要为婴儿的摇篮礼仪式做准备。

举行摇篮礼仪式的那天,做完晨礼后,男女双方家人都要去清真寺,邀请哲玛提来各自家里举行摇篮礼。伊玛目等人首先虔诚地念完一段经文,送上他们真诚的祝贺。男女双方家人都会热情款待他们,一般是用抓饭款待。最后,伊玛目等人享受一顿美味的抓饭,集体做完祈祷后离去。下午,婴儿的父亲家族亲戚,要去婴儿外婆家里,把婴儿和婴儿母亲接回家。这时,男方会在亲人的陪同下,带上丰厚的礼物,去感谢亲家对媳妇的照顾。(访谈时间:2010年7月12。地点:卡村麻木家。受访人:加罗汗)

哲玛提在摇篮礼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维吾尔族则言,摇篮礼不仅是一种仪式,也是维系姻亲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割礼、尼卡仪式

(一)割礼仪式

维吾尔语把割礼仪式叫孙乃提托依或海提纳托依。行割礼的时间是相当有讲究的。通常,该仪式在秋天或春天的单月举行,小孩的年龄是单数,5岁或7岁最好。对于卡孜库勒村村民而言,割礼是值得庆祝的大事情。在举行割礼前,他们都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比如要提前准备孩子的新床、新被褥、新衣服。实行割礼的当天,孩子的母亲会给儿子穿上新衣服,戴上花帽,让他和伙伴一起玩耍。家长则邀请会做割礼的民间割礼匠或割礼医生。伊玛目等哲玛提在房子外诵经。诵经完后,开始哄孩子脱掉裤子,也会给孩子讲故事,趁孩子不注意,割掉孩子生殖器上的包皮。现在一般请割礼医生来完成割礼,哲玛提仍然会给孩子念经。割礼完成后,家长都会悉心照顾好孩子。

割礼仪式能使孩子强化宗教身份认同和民族社会认同。这对孩子的人生,有非常深刻的社会化影响。“最早的宗教表达总是以仪式为特征的。仪式行动一般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不得不做的事和不得不说的事。举行仪式是与重复神圣公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宗教的观念化是以宗教活动为基础的。宗教根源在于日常生活的实际事物。”[5](P121)因此,穆斯林割礼仪式有着神圣的宗教生活的一面。这种宗教民俗仪式,扎根于维吾尔人的日常生活中。

(二)尼卡仪式

一般而言,维吾尔族人仅限于民族内部通婚。迪坎乡维吾尔族男子成婚年龄通常在20~24岁,女子成婚年龄则在18~20岁。其通婚地域由近至远,先是本村,再到周边乡村,再到乡镇。其婚姻从说亲到定亲,再到结婚等,都有讲究。就说亲而言,男子到了结婚年龄,其父母会派媒人去说一门亲事,说亲对象或是男子父母已经相中,或还没有找好让媒人介绍。女方家人同意后,媒人则来报喜。然后,男子要到女子家见面,相互确认姻缘关系。《西域图志》记载,维吾尔人“将议婚,婿家邀媒氏造女家,以连襟为辞,不敢质言议婚。女家邀集宗族尊亲会议,意允可媒氏以告于婿家。婿家乃烹一羊,盛之以桌,借之以,覆之以被,媒氏将之送于女家为定婚之礼”[6](P517)。说亲之后的程序是定亲。定亲通常被简称为五次做客仪式,也就是男子要带上礼物去女子家五次。礼物一般是一只羊,几块丝绸,几个馕。馕和丝绸的数目应是单数。《西域见闻录》卷七记载,维吾尔人“婚娶,两家合意,男家馈送牛、羊布匹,邀请亲戚,更求阿浑数人,同赴女家议婚,念经为定”[7](P183)。定亲之后的程序则是婚礼。因为婚礼上伊玛目等人要诵《古兰经》,念尼卡哈,所以当地人习惯把婚礼简称为尼卡仪式。婚礼当天,在新郎家,伊玛目等哲玛提首先要做的事情,是选出新郎的结婚代表和证婚人各一人。他询问新郎是否愿意让某某作为新郎的结婚代表,是否愿意让某某作为新郎的证婚人,征得新郎同意后,确定人选。此时,在新娘家,其所在村落的伊玛目也通过同样的方式,选出新娘的结婚代表和证婚人。如《古兰经》所说的:“如果你们怕夫妻不睦,那么,你们当从他们俩的亲戚中各推一个公正人,如果两个公正人欲加以和解,那么,真主必使夫妻和睦。”[8](P148)通常证婚人和结婚代表都是男性,他们必须是哲玛提成员,大多在两方的亲戚中选出。而后,新郎父亲、伊玛目、宣礼员、证婚人、结婚代表等8个人,在晨礼后一同去女方家里。到新娘家后,在伊玛目的帮助下,男女双方商量聘金,然后,新郎和新娘的两位证婚人、两位结婚代表,坐在哲玛提的中心位置,新娘的证婚人作证,然后新郎的证婚人作证,最后,伊玛目先要念《古兰经》,后念尼卡仪式。这时,伊玛目问新娘的结婚代表:“你愿意替亚某的女儿玛丽嫁给阿某的儿子伊某江吗?”新娘结婚代表就回答:“我愿意替亚某人的女儿玛丽嫁给阿某的儿子伊某江。”然后接着问新郎结婚代表:“你愿意替阿某的儿子伊某江娶亚某的女儿玛丽为妻吗?”然后新郎结婚代表就回答:“我愿意替阿某人的儿子伊某江去娶亚某的女儿玛丽为妻。”然后问新郎和新娘的结婚证明人:“你们能证明阿某的儿子伊某江跟亚某的女儿玛丽成为合法的夫妻吗?”证婚人回答:“我们能证明。”紧接着该仪式结束。当天下午,新郎会带着自己的亲戚、邻居,到新娘家把新娘接回,然后在男方家招待女方家来的客人。在整个尼卡仪式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就是媒人、伊玛目、证婚人、结婚代表等。他们直接关系着婚事的顺利与否,而这些人都必须是哲玛提成员。这说明了哲玛提在婚姻习俗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迪坎乡举行尼卡仪式过程与新疆其他地区的维吾尔族有所不同。笔者2010年8月在喀什、阿图什等地区做田野调查时,很多受访人讲述,维吾尔人口集中的南疆现在不派结婚代表替新郎和新娘参加尼卡仪式,而在鄯善县迪坎乡和周围的乡镇,则仍然存在着这种独特的宗教仪式。

三、葬礼、乃孜尔仪式

(一)葬礼仪式

卡孜库勒村维吾尔族人都比较重视葬礼。在某人临终前,人们首先会请伊玛目或会念经的哲玛提来念祈祷词,祈求安拉饶恕病危者有意无意犯的罪过,还要提醒病危者自己祈求安拉,回顾自己过去的一生。除此之外,那些平时交往中与病人有过摩擦,甚至发生过一些矛盾和不快的乡亲邻里,这时要向病人请求原谅。病人病危时,除了亲戚朋友外,其他人都不能去打扰。当病人停止呼吸后,一直在他身旁守候的亲戚或者伊玛目要用白布包裹下巴,及时通知他的亲戚、朋友和周围村落的人。之后,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亡人家里,悼念故人,慰问家属。“伊斯兰教对死亡要求不能过分悲哀,过分悲痛被认为是对真主旨意不满。死亡不是人生的结束,世界末日无论活着的还是死亡的人都会集在一起。”[9]受居住环境的影响,乡村和城市洗身的地点不一样,城市一般在清真寺,而卡孜库勒村维吾尔人洗身的地点却是亡人的家。在卡孜库勒村,通常情况下,帮死者洗身要四人操作,两位负责倒水,两位负责洗亡人,“一位洗遗体的上身,另一人洗下身”[10](P133)。除此之外,还有几位宗教操守好的哲玛提在房外边念经。“洗完后,用已经准备好的‘克凡’包裹,按照伊斯兰教的教法规定,男子一般三件,而妇女常常是五件。”[11]在为死者洗身之后,要为死者举行葬礼。葬礼后,死者的埋提(尸体)被抬往墓地安葬。在迪坎乡,通常情况下,“参加葬礼的人数在三百左右”[11],由迪坎乡的阿訇担任葬礼的主持者。从宗教教义来看,葬礼相当于活着的人代替去世的人向真主作最后一次祈祷,该仪式的回赐就转给亡人。在葬礼之前,阿訇会介绍亡人的生平、品德、在世时做的善事以及其与邻居之间的关系等等,然后参加葬礼的人会给亡人讨“口唤”[12](P571)。这时,逝者长子就会问葬礼主持人,逝者是怎样的一个穆斯林?伊玛目便说出一连串好话,大意为逝者是个虔诚的穆斯林。有关对逝者的评价,逝者家属和家族亲属会继续对葬礼主持人发问。一般而言,其评价的侧重点往往都集中于逝者的修行、品德、对家属的日常关怀及其与村民的交往等方面。在葬礼仪式正式开始前,逝者的儿子或者家族亲戚会当场问逝者生前有无欠债,有家属会当场表示承担亡人生前的欠债。为了让亡人得到安息,之后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即由亡人的家属清点礼物送给前来参加葬礼的人。“你要从他们的财产中征收赈款。你借赈款使他们干净,并使他们纯洁。你要为他们祈祷。你的祈祷,确是对他们的安慰。”[8](P148)

“用于特定场合的一套规定好了的正式行为,它们虽然没有放弃技术惯例,但却是对神秘的(或非经验的)存在或力量的信仰,这些存在或力量被看作所有结果的第一位的和终极的原因。”[13](P176)特纳强调的是作为某种在特定场合举行的规范性仪式,其产生的原因毫无疑问是信仰。正是基于伊斯兰教信仰,维吾尔人在参加葬礼的过程中,才会有如此庄重肃穆的行为。

(二)乃孜尔仪式

乃孜尔在维吾尔语里意为纪念、祭祀,即悼念死者的宗教习俗。一般情况下,其维吾尔族人在亲人去世后的第3天、第7天、第40天和周年,都要举行乃孜尔仪式。[10](P328)由于维吾尔族人居住的地域环境及其生活习俗的不同,其举行乃孜尔仪式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南疆和田等地维吾尔族人,除了上面提到的日子外,还要在亲人去世后的第20天举行乃孜尔;而笔者调查的鄯善县维吾尔族人,在亲人去世后的第4天、第7天、第40天,都要举行乃孜尔。在卡孜库勒村,人去世之后,通常是活着的人给去世的人念经祈祷。念经的人一般是死者三代之内的家族亲戚。如果死去的是老人,最好是他的儿子给他念经,做祈祷。如果死者没有儿子,便由家族亲戚给他念经;如果家族亲戚里找不到会念经的人,死者的家属便请村里会念经的哲玛提来念经。举行葬礼的当天、第2天、第3天、第4天以及到40乃孜尔之前的每一个星期四,与死者关系好的村民以及隔壁村的哲玛提和家族亲戚,做完早晨的礼拜后,都会到死者家做祈祷。通常情况下,所诵经主要是《古兰经》的《国权章》和《雅辛章》。在举行乃孜尔时,死者家属会邀请该村的伊玛目、宣礼员、寺管会成员、家族亲戚以及村民。这些人念完经后做集体祈祷。死者家属会用馕、油香、甜点以及抓饭等食物招待他们。人们再做一次集体念经祈祷后,就离开死者家。男性村民离开后,由村里的妇女来慰问死者家属。举行该仪式时,死者的家族亲戚、邻居、亲朋好友等人,会自觉地担当迎接、招待、送客等角色,以尽可能地减轻死者家属的负担和精神压力。通常情况下,参加乃孜尔的妇女都会带些礼品,比如白砖茶、馕、方块糖、布料等。乃孜尔仪式不仅体现了以伊斯兰教为核心价值观的维吾尔族传统的丧葬风俗,也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维吾尔族乡村社会和睦、友好、团结、和谐的文化生活风貌。

“如果从伊斯兰教与维吾尔族民俗知识体系关系的视角出发,我们就很容易进入伊斯兰文化体系的研究。可以说,伊斯兰教知识体系及其传承群体是理解维吾尔民俗文化的一条纲。举起了这条纲,我们就可以顺利展开各种相关事项的研究。”[1]将维吾尔族宗教民俗仪式放到具体人生礼仪当中,通过哲玛提的行为来解读维吾尔族民俗文化和伊斯兰知识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许是研究维吾尔族文化体系的关键和突破口。

身份认同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仪式则是得到这种身份认同的象征性行为或手段。笔者在迪坎乡卡孜库勒村做人类学田野调查时发现:卡孜库勒村维吾尔人穆斯林获得身份认同与社会认同的最重要途径,就是那些有哲玛提参与的人生宗教民俗仪式。这些仪式通常都由阿訇、伊玛目、穆安金、乡绅等人主持,哲玛提成员则通过参加这种庄严的人生宗教仪式,得到自己的穆斯林身份认同与民族认同。在整个仪式过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这种民俗文化中,哲玛提所起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这充分表明,在维吾尔族文化的核心领域中,无处不渗透着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同时,这些宗教民俗仪式,反过来也强化着他们对自己民族的身份认同以及对伊斯兰教的宗教认同。“对人类学家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宗教信仰和实践在任何一社会里是如何影响社会成员的心智、情感、生活和人际关系的。”[14](P142)在卡孜库勒村维吾尔族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宗教民俗仪式过程中,哲玛提的作用,恰如其分地证明了人类的宗教信仰、实践以及与参与者(社会成员)之间的三维一体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建新.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宗教研究方法论探析[J].民族研究,2009(3).

[2]马强.生命周期仪式与穆斯林移民文化变迁[J].思想战线,2012(4).

[3]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第1卷)[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

[4]吐尔逊·吾守尔.论摇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维吾尔文社科版),2003(1).

[5](美)彼德·贝格尔.神圣的帷幕——社会学理论之要素[M].高师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6]钟兴麒,王豪,韩慧.西域图志校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7]何星亮.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古兰经[M].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迪力木拉提·马合木提.论维吾尔族葬礼后一些习俗及其文化根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维吾尔文社科版),2004(1).

[10]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满.维吾尔族习俗[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8.

[11]司马义·热西提.维吾尔族乡村哲玛提功能研究——以鄯善县迪坎乡麦村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1.

[12]廖泽宇,马俊民.维汉词典[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13](英)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M].金泽,何其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4](英)埃文斯·普理查德.原始宗教理论[M].孙尚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责任编辑 韩玺吾E-mail:shekeban@163.com

Uygur Life Cycle Ritual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Jamaat——Taking Shanshan Rural Area in Xinjiang as an Example

Ismail·Rexiti

(TheChineseWesternFrontierResearchInstitute,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TheUnitedFrontWorkDepartment,XinjiangInstituteofsocialism,Urumqi830063)

Abstract:Life cycle is a ritual ceremony that runs through every person’s life and even after death.The reason why the life cycle of the Uighur people continue to date,and Islamic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From the naming ceremony to cradle ceremony,circumcision ceremony,until nazer ceremony,Jamaat of Islam faith groups are the indispensable participants.

Key words:Uygur;life cycle;Shanshan County;rituals;Jamaat

收稿日期:2015-12-11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15BMZ062)

作者简介:司马义·热西提(1982-),男,新疆鄯善人,助教,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疆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

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6)02-0015-05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维吾尔族手艺人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煤粉热水锅炉生命周期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分布的多态性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