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碧月,张志江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批评隐喻分析视域下的美国国情咨文解读
方碧月,张志江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基于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框架,结合AntConc 3.2.4软件,识别、阐释并说明2015年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通过各源域的鸣值,发现语料中的主要概念隐喻为战争隐喻、旅程隐喻、上下方位隐喻以及比赛隐喻,皆隐含了说话者的积极评价。这些概念隐喻围绕概念键展开,形成概念键、概念隐喻及语言隐喻的认知层级模式,形成良好的篇章连贯性,有利于达到传达政治信息、劝谏和引导大众意识形态的目的。
关键词:批评隐喻分析;美国国情咨文;概念隐喻;意识形态
美国国情咨文是总统回顾过去一年中政府的工作,分析国内外形势并提出来年政府的优先事项和政策方针的年度报告,蕴含着执政党的政治导向和意识形态。随着现代媒体的推广,国情咨文的听众已不局限于国会议员,还包括广大的选民。因此,国情咨文演讲的发布正是执政党向大众渗透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良机。鉴于政治的抽象性,演讲者往往借助隐喻的映射机制使政治具体化,也使依附于源域的情感因素转移到目标域,达到激发听众情感、赢得听众认同其意识形态的政治意图。2015年1月20日,奥巴马在国会发表任期内第六份国情咨文。在输掉中期选举,面对共和党控制参众两院的情况下,奥巴马是如何运用语言策略来赢得民众支持从而推销自己的国内外政策呢?本文从批评隐喻分析的视角,结合AntConc 3.2.4软件,识别、阐释并说明其中的概念隐喻,探讨隐喻选择的认知、语用因素及语篇中的隐喻连贯性。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隐喻不只是语言修辞,而是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政治语篇建构中,说话者借助隐喻的映射机制来解释复杂抽象的政治,引导大众通过生活体验和具体概念理解意识形态、政治方针、社会结构等抽象范畴。意识形态制约隐喻映射模式,隐喻折射出政治意识形态。
基于隐喻的意识形态性和认知在话语分析中的中介性,Charteris-Black[1]融合了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提出了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方法,将研究过程分为:语篇层面上的隐喻识别(metaphor identi⁃fication)、话语层面的隐喻阐释(metaphor interpretation)和社会层面的隐喻说明(metaphor explanation),运用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分析政治、经济等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探究说话者在某一特定语境下选择隐喻而非其他表达式的意识形态动机。隐喻识别与概念意义相关,要辨别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是否存在语义张力,首先要细读文本,甄别候选隐喻,把常含有隐喻义的词语列为隐喻关键词,并加以统计;其次,判断隐喻关键词属于字面义还是隐义,要核查隐喻关键词的语料语境,不符合标准的候选隐喻会被排除,不纳入下一步的分析。隐喻阐释与人际意义相关,就是确定语言隐喻和决定语言隐喻的认知因素和语用因素之间的关系,推理出概念隐喻和概念键(conceptual key)。隐喻说明与语篇意义相关,指识别隐喻背后的社会因素和隐喻的劝谏功能。通过语料分析可补足概念隐喻理论中的语境缺席,有助于探讨隐喻在意识形态和修辞上的动机。
批评隐喻分析这一跨学科研究范式吸引了国内学者的兴趣。纪玉华和陈燕[2]认为批评隐喻分析是深入研究语言、认知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用此方法对英美政治人物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演讲进行分析,就能对其隐喻的使用动机有更深层的阐释和说明。徐莹[3][4]从国内外的角度描述、分析了批评隐喻研究的现状,指出目前该研究发展在理论构建、研究方法、文本类型方面的困境并提出展望。凤群[5]以Charteris-Black的理论为框架,认为对里根、克林顿、布什和奥巴马演讲的批评隐喻分析折射了各有特色的政治神话,提出喻德、喻理、喻情功能在4位美国总统的演讲中各有侧重。曾洁、杨丽萍[6]运用批评性隐喻分析方法,以奥巴马2014国情咨文和共和党人Mike Lee和Rand Paul对其回应的讲话为语料,揭示执政党和在野党在隐喻选择方面体现出不同意识形态和道德价值体系。
根据批评隐喻分析的三个步骤,细读了2015年国情咨文①语料来源: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pid=108031,识别候选隐喻,然后依照Charteris-Black对隐喻的语言、语用和认知标准核查这些候选隐喻,排查不符合隐喻标准的词汇或词组,统计隐喻的词频,析出相关的概念隐喻和概念键。表1为其中的主要概念隐喻,其中“鸣值”为某类源域在语料中使用频率高低的参数,由隐喻关键词总数乘以来自同一源域的隐喻形符总数所得。下文主要分析前四种主要的概念隐喻。
表1 2015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
(一)国家发展是战争
在本语料中,战争隐喻的比例最高,占语言隐喻的39%。Charteris-Black[1]在对英国宣言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概念隐喻:政治是战争。战争隐喻是为了突显个人牺牲和肢体冲突对于达到社会目标的必要性,也暗示战胜苦难对获得有价值的长期目标的必要性。在本语料中,国家发展域与战争域之间存在同构关系,也拥有相似的一系列惯例化活动的脚本:首先有威胁,认清楚敌人;然后号召联盟采取针对敌人的军事行动。如例(1):
(1) ... the evolving threat of cyber attacks, combat identity theft, and protect our children's information.
表2 战争隐喻的映射结构
如表2所示,气候变化、疾病、恐怖主义被概念化为敌人。气候变化直接威胁国家安全,疾病威胁国民健康,网络黑客威胁国民隐私和商业机密,因此要“发动”对这些“敌人”的“战争”。自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被美国视为最大的威胁,也是威胁世界上其他国家安全的敌人。因此,美国要和其他国家以及国内行业建立最大限度的合作关系,确保政府整合一切情报打击恐怖主义网络威胁。在战争脚本中,士兵应该遵从军事指挥者并忠诚于自己的使命,如果战争失败,他们将沦为阶下囚。因此战争隐喻能激起民众的危机意识和战斗激情,让他们投入到对抗气候、疾病和恐怖主义的战争中,以保卫美利坚众合国、保护环境、保护人民健康和民众隐私。把恐怖主义列为与气候变化和疾病一样需要国民大众、各党派、各行业一起齐心协力对抗的敌人无疑使反恐斗争合法化。恐怖主义者袭击网络,盗取商业机密,盗窃民众身份,侵犯民众隐私,对美国及其盟国造成威胁。无疑恐怖主义者就是恶棍的形象,本性邪恶。打败恶棍,达成道德善恶平衡,就是正义之战。如果共和党不赞同打击网络威胁议案,则成了不义之举!打击恐怖主义意在保卫美国及其盟国,维护世界和平,但旨在于越过党派之争的障碍,推行民主党的政治决策,使民主党的意识形态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并控制国家发展大局。
(二)国家发展是旅程
在本语料中,旅程隐喻占语言隐喻的25%。Lakoff[7]把“生活是旅程”的隐喻引申为“有目的的行为是沿着道路向目的地前进的旅程”。旅程隐喻能形象地描述旅行者在向导的带领下携手同行,朝着他们所预期的目的地前进的情形。如例(2):
(2)This is where America needs to go. I believe it’s where the American people want to go.
表3旅程隐喻的映射结构
如表3所示,国家的发展被概念化为旅程,美国人民在总统奥巴马的带领下,在价值观的指引下,朝着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竞争力的目标前进。途中遇到国内社会问题、恐怖主义网络袭击等路障,但大众仍然在美国政府的领导下朝着美国发展的方向及美国人民向往的目标前进。基于身体体验词汇,如strides映射到发展域,跨出的大步伐代表着前进、发展,折射出民主党在国家发展旅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旅程隐喻的使用旨在劝导民众相信尽管美国在发展旅途中出现了路障,但也取得了成就,经济的复苏、就业率的增加等使美国翻开发展史中新的一页。旅程隐喻能传达一种积极的取向:要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旅行者携手共行,克服艰难险阻。
(三)国家发展是上下调控
上下方位隐喻占语料中语言隐喻的17%。垂直维度(vertical dimension)的方向性是由我们对万有引力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因此,垂直性在物理和心理上都具有显著的空间维度,在语言上是基本维度(primary dimension)[8]。方位隐喻的源域是基于意象图式(image schema)的空间经验,目标域是抽象经验。Lakoff[9]指出,意象图式映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使目标域具有意象图式的基本逻辑。意象图式和隐喻制约着意义建构和理解,它们之间建立了理解和推理的模式。上下图式(UP-DOWN SCHEMA)最根本的身体体验基础是人体的特征和人类的动态上下空间运动体验。上下图式映射到抽象领域,就形成了MORE IS UP,LESS IS DOWN这样的概念。语料中析出的概念隐喻为:国家发展就是上下调控,就是增加民生所需,减少不利因素。
(3)Wages are finally starting to rise again.
(4)Our unemployment rate is now lower than it was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
表4上下方位隐喻的映射结构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陷身于经济发展的沼泽之中。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财政赤字的缩减、工业以及能源生产的不断发展,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发展的泥潭。经济的复苏使得大众人民的工资水平开始再次上升(例(3))。检索了向上方位隐喻关键词rise,raise,high及它们的变体,得到27个词,其中与薪水、收入搭配的就有12个,与品质、质量搭配的有2个。奥巴马突显了方位空间的“向上”元素,在向上的空间运动体验与经济发展、工资和医疗保健这些抽象概念之间建立相似性,利用民众对向上的空间运动来理解美国经济的振兴、工资的提升和医疗保健条件的提高,强调在他的领导下美国处于上升、发展的趋势,意在借经济复苏的势头宣传民主党政绩,为2016年的大选铺路。
语料中向下的方位空间概念隐喻主要关键词为lower,lowering,lowest,lows,主要搭配为“失业率”(例(4))“医疗通货膨胀率”“石油价格”“房贷”“税收”“学费”“少女怀孕率和堕胎率”,这些都是国民或国家在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不利因素的减少有利于加快到达目的地的步伐。通过目前美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描述和对未来发展蓝图的描绘,奥巴马向民众传达这样的信息: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在朝着美国梦前进的道路上,民众的负担和社会问题在不断减少。
(四)国家发展是比赛
描绘一幅让人憧憬的景象,增强人民大众对将来发展的信心是政治语篇的一个重要特点[1]。比赛域中的领先、统领、第一的概念投射到国家发展域中,突显了美国在国际发展大潮流和国家联盟的领先地位,形成“国家发展是比赛”的概念隐喻。
表4比赛隐喻的映射结构
(5)…we are modernizing alliances while making sure that other nations play by the rules.
国家发展被概念化为比赛,赛手为美国及其盟国、中国和亚太国家。奥巴马声称把军事力量和有力的外交结合起来时,美国便能发挥最好的领导作用。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使美国在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和挑战,因此美国把中国视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对中国出口贸易这一赛场上,中国不能给美国制定规则,而应让美国自己来定规则,并冠之以“公平贸易”之名。在亚太地区,美国还要确保其它国家在一些领域按规则行事(例(5))。隐喻中的Lead,leading,number one这些词汇能激发美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让人民感受到美国的强劲经济和领先的国际地位,产生积极的情感移就,激励广大民众为美国奋斗,而且彰显了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意识形态:试图以军事力量和有力的外交手段来使其他国家在世界发展中服从于美国的领导和指挥。
隐喻在语篇建构中的衔接是隐含式的,它借隐喻机制的构成要素的关联性而将语篇衔接在一起[8]。在本语料中,隐喻的连贯主要体现为概念键、概念隐喻与语言隐喻之间的连贯,概念隐喻之间和概念隐喻内部的连贯。
(一)概念键、概念隐喻与语言隐喻三个层次之间的连贯
Charteris-Black[1]认为大脑中的概念层次由概念键、概念隐喻和语言隐喻组成。语言隐喻就是产生语义张力的语言表征,即用一个认知域的表达式来解释另一个认知域。从语言隐喻可推理出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的析出有助于辨别不同语言隐喻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语言隐喻做出解释。概念键从大量的概念隐喻推理而来,是解释某些概念隐喻之间如何相互关联的高级隐喻。可见,概念隐喻和概念键能解释语言隐喻的选择动机。通过识别概念键把概念隐喻关联起来有助于解释语篇连贯。
从语言隐喻中析出了主要的概念隐喻:国家发展是战争、国家发展是旅程、国家发展是上下调控以及国家发展是比赛,它们共享的概念键为:“社会/国家是一个人”。“国家”被拟人化,被赋予人类的特性。Charteris-Black[10]认为拟人具有劝谏功能,因为它能唤起民众关于人的态度、情感和信念,并把这些投射到关于抽象政治实体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上,运用拟人的意识形态基础是让民众对获得积极评价的社会群体、意识形态和信念产生情感移就,或者引起民众对获得消极评价的社会群体、意识形态和信念的反对。“国家是一个人”含有很强的劝谏力,是国家政策中常用的隐喻。正如一个人健康、强壮是好的,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健康、军事上强大也是好的,这就是国家利益[11]。因此,“美国是一个人”这一概念键能使美国国民对自己的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产生积极的感情移就,激励民众为国家利益而付出努力。
(二)概念隐喻之间的连贯
隐喻的使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主导层级性(domi⁃nance hierarchy):某一隐喻形式充当主隐喻,其他形式用作次隐喻,诸隐喻形式之间构成相互关联的复杂的网络状组织结构[8]。本语料中的主隐喻为析出的主要概念隐喻:国家发展是战争、旅程、调控及比赛。战争域突出个人牺牲和肢体冲突,意指在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过程中,要付出努力和精力,甚至要做出牺牲,这些对于实现有价值的社会目标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旅程隐喻突显要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旅行者共同经历艰难险阻,克服种种困难;上下调控隐喻以人类对上下空间运动体验来突显美国经济发展的上升趋势和不利因素不断下降的现状;比赛隐喻则强调领先地位所带来的优越感和权势,及参赛者付诸努力的重要性。这四个概念隐喻都隐含了说话者的积极评价:为了发展美国,政府要和气候变化、疾病、恐怖主义作斗争,政府要和民众携手同行达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准,降低不利的因素,以打败竞争对手,制定贸易规则,引领国际发展潮流,巩固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三)概念隐喻内部的连贯
源域中突显的元素与目标域中对应元素之间的映射所形成的语言隐喻是概念隐喻下的次隐喻,一系列的跨域映射构成概念隐喻统领下的一个隐喻体系,从不同的视角对目标域进行阐释。本语料中的主要概念隐喻国家发展是战争、旅程、上下调控和比赛,构成四大隐喻体系,并在各自的隐喻体系下衍生了一系列的次隐喻,以不同的视角影响、制约着听众对目标域的理解。例如,奥巴马利用旅程源域中不同的蕴含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发展是旅程”进行阐释,构成了一个连贯的系统。如旅程隐喻中的例(6):
(6)And these policies will continue to work as long as politics don’t get in the way.
奥巴马把经济发展目标概念化为旅程的目的地,把美国和民众概念化为旅行者,在奥巴马的带领下朝着目的地前进。在例(6)中,源域中的蕴含“旅程途中的障碍物”映射到国家发展目标域中的障碍“政治”,使目标域共享了源域的蕴含:为了让美国发展旅程朝着目标顺利前进,党派之争、政治不能成为绊脚石。
在政治语篇中,政治家通过隐喻的映射机制突显源域的某些元素,在使抽象政治具体化的同时,也影响、制约着听众的理解,改变大众对现实的认知,从而实现对现实的重构。隐喻的权力体现为对事物之间相似关系的“建构权”,享有隐喻制定权的权势群体对事物进行符合自己意识形态与社会权利的界定、划分与归并;隐喻负载意识形态,是一种认知框架,在意识形态和社会现实建构方面有强大的力量[12]。从批判隐喻分析的视角探讨政治中的意识形态性有助于增强听众的反操控能力,并对社会结构有清楚的认知。
参考文献:
[1]Charteris-Black, J. Corpus Approach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25-244.
[2]纪玉华,陈燕.批评话语分析的新方法:批评隐喻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7(6) : 42-48.
[3]徐莹.国内批评隐喻研究(2002-2012):现状及展望[J].学术争鸣, 2013(5) : 90-94.
[4]徐莹.国外批评隐喻分析:困境与展望[J].外国语文研究, 2015(4) : 32-37.
[5]凤群.隐喻和政治神话的实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1) : 18-22.
[6]曾洁,杨丽萍.美国两党政治语篇的批评性隐喻分析[J].外文研究, 2014(3): 32-38.
[7]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 Ortony. A. Metaphor and Thought (2nd Ed.)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02-251.
[8]卢卫中,路云.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知机制[J].外语教学, 2006(1) : 13-18.
[9]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y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9.
[10]Charteris-Black, J. Politicians and Rhetoric: 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5:61-62.
[11]Lakoff, G. 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 Know Your Values and Frame the Debate[M]. Vermont: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2004:69.
[12]林宝珠.隐喻的意识形态力[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3.
责任编校秋晨
作者简介:方碧月(1980-),女,福建漳州人,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张志江(1980-),男,福建漳州人,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5B260);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C089);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课题“政治语篇的多维视角研究”(H201556)
收稿日期:2015-12-14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83(2016)01-00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