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杭州市委有先见之明
加快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关键是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特别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重视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建设高素质队伍的重要一环。以前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朦胧,见事不敏,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后来我才逐渐意识到兹事体大,越来越引起关注,并投入了不少精力和心血。是谁最早启发、推动我去抓这件有意义的大事的呢?这要从卜昭晖、沈惠娟两位正副主委以民进杭州市委的名义,在1998年4月向中共杭州市委提交《关于将心理卫生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报告》说起。
当时我已兼任市政协党组书记和副主席,但日常工作仍在市委副书记岗位上,这份《报告》就送到了我的手中。我看后很激动,因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湘湖师范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熏陶,几十年来的工作生活实践,也使我深知心理素质时时处处在影响着、有时甚至左右着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因而觉得民进杭州市委的建言很有道理,就写了一大段批语,对落实“民进”的这一“建言”提出了初步意见。
当年7月我们就先后召开心理卫生工作座谈会和市文明委会议,提出“心理卫生工作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要求“像抓普法教育那样抓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确定把心理卫生工作作为考核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印发[1998]97号文件,采取了六项举措,成立了市心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条块结合的心理卫生工作指导网络,对心理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把提高心理素质纳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实施这些步骤举措,当时在全国还是很少见的。
“民进”的建言,激发起我抓心理健康工作持续不断的热情。1998年11月我到市政协工作后,继续热心于呼吁提高干部心理素质。1999年9月14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理事会在苏州召开,会议邀请我到会介绍杭州市重视心理卫生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与会专家学者听完我的讲话很感慨,特别是对我提出的“心理素质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等观点和杭州市为此而采取的各项实际措施,引起了强烈共鸣。他们觉得一个非专业人士说了他们专家学者心里想说的话,就引为知音。会议最后确定杭州为“全国首家心理卫生工作示范城市”,决定将“杭州模式”向全国推广。
1999年11月市委开展市各级领导干部“三讲”教育活动,市委巡视组邀请我向市政协和统战系统的干部作了“领导干部要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报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为各级领导班子将要进行的“民主生活会”起到了促进作用。会后,市政协把我在讲话中提出的“要把心理素质作为评估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依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更新组织人事工作观念,在对各类干部和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考察、评价、选拔、任用中,都要把有良好心理素质作为一个重要依据”等主张,通过报送全国政协信息中心向高层提出建议。令人感到鼓舞欣慰的是,2006年党中央把心理素质状况列为考察领导干部4项重点内容之一,还特别强调“考察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尤其要注意对心理素质方面情况的了解”。到了2011年,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还专门下达了《关于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的意见》。显然,把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列为领导干部考察、选拔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在中共干部工作史上还是第一次。
2006年夏天,我应国家卫生部等单位的邀请,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医学与心理卫生发展论坛”和“北京EAP国际论坛”上,先后作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发展心理卫生事业的首要环节》的演讲,得到了中外心理专家们的热烈好评。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看到我的“演讲稿”就作了批示,认为 “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要求“总结经验,趁势而上,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得更好”,并将“演讲稿”全文印发到市直各单位和各区、县(市)。
民进杭州市委当年的这个“建言”,就像一个点火器和催化剂,激发起我学习探索心理卫生知识和为提高干部心理素质而奔走呼号的热情。卜昭晖、沈惠娟等“民进”同志在17年前就有这种先见之明的建言倡导,很不简单,我很钦佩他们的敏锐与远见,受到他们的启示与推动,我心里一直对他们怀有感佩之意。
2006年7月作者在北京心理健康国际论坛上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