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诊治疗创伤性休克的可行性研究

2016-03-22 11:51朱英怀任毅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4期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

朱英怀++任毅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诊治疗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研究纳入的9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将院前急诊治疗应用到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则由家属送入医院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率以及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通过相关抢救方法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利用统计学软件计算,P<0.05,差异性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应采用院前急诊治疗,以此来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MODS的产生。

【关键词】院前急诊治疗;创伤性休克;可行性研究

创伤性休克则为机体在受到严重创伤之后使得组织血液无充分灌注,同时有效循环血量逐渐降低,而主要的器官产生缺血现象等一种全身性临床综合征[1]。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则表现出上升趋势,因为创伤性休克产生的死亡逐渐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对于创伤较为严重的患者而言,因为其病情严重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此研究对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9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纳入此研究中,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研究纳入的9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各为47例。对照组是由28例男性患者以及19例女性患者组合而成,患者年龄最大者为62岁,年龄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为(40.3±10.4)岁;观察组是由30例男性患者以及17例女性患者组合而成,患者年龄最大者为63岁,年龄最小者为21岁,平均年龄为(41.4±10.8)岁。纳入此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创伤性休克的相关诊断标准。54例患者为交通事故,20例患者坠落伤,8例患者为砸伤,12例患者为刺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选择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差异性并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存在,两组数据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则由家属送入医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选择院前急诊治疗,其治疗内容如下:

1.2.1 抢救方法

医护人员需要在产生事故时及时到达现场,同时对患者的病情予以相应的评估。随后创建静脉通路,采用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扩容,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采用右旋糖酐等药物对其渗透压进行维持[2]。此外按照患者的休克分期状况采用血管活性药物。确保其呼吸顺畅的同时予以患者吸氧,其吸氧浓度应为40%,每分钟流量应为2-4L。如果患者出现活动性外出血现象,需要对其进行包扎,不应长时间对患者的血流时间予以阻碍,而骨折患者需要通过夹板进行固定,并减少患者活动的次数。如果患者产生呼吸困难应及时对其进行插管等,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时将其转送入医院中[3]。

1.2.2 急诊解决

患者在入院之后其护理人员需要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同时对患者的神志、尿量等相关指标予以检测,确保其血压控制在平稳状态中,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应放置导尿管[4]。同时对患者予以支持治疗。而对于颅脑损伤以及脑疝患者而言,需要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其使用剂量为每次1-2g/kg,当出现特殊情况时需要采用呋塞米以及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滴注,两种药物的剂量分别为20mg以及10-20mg。随后为手术进行术前准备,协助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以及处理,数据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均采用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表示,而组间通过对比后如P<0.05,差异性较为显著,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结果

观察组47例患者通过院前急诊治疗后,44例患者抢救成功,其抢救成功率为93.62%,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为4例,发生率为8.51%;对照组47例患者未经过院前急诊治疗后,32例患者抢救成功,其抢救成功率为68.06%,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为10例,发生率为21.28%,比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显著性较强,统计学意义产生。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通常会产生骨折以及软组织挫伤等现象,因此如果出血后无法获取有效控制,而在休克期的患者如果长期无充分灌注或者长时间存在缺氧现象,则会对机体产生相应的刺激性,从而产生相应的炎性反应介质,与此同时细胞因子会出现充分释放作用而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如果患者未进行及时治疗,则会引发败血症以及ARDS等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5]。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早期就诊救治,特别是在受伤后的1小时内,而关键性时间则为患病初期的10分钟,上述时间对患者抢救是否能够成功存在直接的联系。

临床中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具有一定综合性,主要治疗原则则为早期以及及时,对于已经休克的患者而言,应及时创建静脉通道,保证液体可以输入,同时在呼吸道处于顺畅的基础下对其进行吸氧,而后续急救方法则包含气管插管、固定以及运送等。

综上所述,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每个环节均较为重要,特别是早期院前急诊治疗,由于院前急诊治疗对患者抢救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责任心,从而提升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志宏.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诊治疗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4(18):86-86,87.

[2]胡承军.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诊治疗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4(17):83-84.

[3]牛丽丽.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3):366-367.

[4]陈陆奇.不同补液方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运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3):8.

[5]张叶平.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体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328-328.

猜你喜欢
可行性研究
察哈素选煤厂末煤干选可行性研究
ENVI-met模拟地表温度可行性研究
TD-LTE技术在CBTC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VFM的地铁PPP项目可行性研究
局部放电检测用D-dot探头的可行性研究
PPP项目识别与可行性研究
12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可行性研究
Widuri油田聚合物驱可行性研究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
TD-LTE应用于CBTC车地通信系统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