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毽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6-03-22 08:40王思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毽球安徽省对策

王思乐

(安庆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1)



安徽省毽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王思乐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安庆246001)

摘要:本文通过整合近几年来安徽省内毽球比赛信息及相关经验,以及对高校开设毽球运动的发展现状的了解,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校园毽球建设及社会共同发展的视角,结合毽球的文化、传统、教育的相关要求,对安徽省内毽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毽球;对策

毽球运动是从我国古老的民间游戏毽子演变而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历史记载,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和隋唐.唐朝《高僧传》二级卷十九《佛陀禅师传》载:“沙门慧光年立十二,在天街井栏上,反踢蹀铕,一连五百,众人喧竞异而观之.”[1]说的就是北魏著名佛教领袖慧光禅师在12岁时便可立于井栏上踢毽子,并能连踢500多次,令观众赞叹不觉.毽球运动是有氧运动,它的运动强度始终控制在中强度有氧训练状态.另外,据有关研究证明,毽球运动不但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功能,而且有助于提高青少年身体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

近些年安徽省对毽球运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每年都有相应的教练员及裁判员的培训,每年也有相关的毽球比赛.但是,如何让这项运动更好的在群众中健康推广?如何发挥出毽球自身的健身价值?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1 毽球运动规则简介

毽球比赛设男、女单人,男、女双人,男女混合双人,男女团体(三人赛)共七个比赛项目.毽球运动比赛场地长为11.88米,宽6.1米,中间用球网相隔.网高1.4米(女子)或1.6米(男子).毽球比赛由发球一方队员在罚球区内抛球,用脚踢至对方场区即为比赛开始.在比赛进行中,每方队员不得超过三人总四次击球,每人最多连踢二次,如果超出,即判为犯规,由对方发球和得分.比赛中双方队员可以用除了手及手臂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击球,但是不得将毽球明显的停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否则判为持球.毽球比赛不受时间限制.

1.1毽球课程开发的研究

毽球运动源于中国,于20世纪中期(1947年)的广州逐渐形成了现代网毽的雏形[6].随着毽球运动的发展,1984年3月国家体委发布《关于把毽球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之后[7],20世纪90年代毽球列入了中小学体育课程.高校开设毽球课及提高毽球竞技水平也就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作为高校教师兼教练员,从心理学方面入手,在训练及比赛的指挥上,要尽可能使运动员的自我价值感发挥出来,激发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内部动机.

通过近年来的文献显示,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到毽球所具备的健身功能,已有研究者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开展毽球课程及如何提高学生毽球学习兴趣上,希望以此来推广和传播这项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目前从队伍的建设角度入手对毽球开展现状的研究较少.

本文章从领队、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的动机角度对参加安徽省毽球比赛的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毽球运动对青少年学生、大学生以及社会群众的教育价值及身心得到锻炼的意义、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及相互帮助优良品德的特点.为当代毽球运动价值的培养、运动队的和谐训练与友谊比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 毽球的健身及训练功能

金幼申先生《毽之总论》中论述:“毽者,运动身体之妙品也[2].柔中有刚,坚中有软,虽柔软而武士亦有可练,虽坚有可为.欲急则急至,欲缓则缓随,曲儿就伸,断而复连,动高则高,动低则低,远而能退,瞻前顾后,盼左觅右,千变万化,末归一理,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可见,踢毽子游戏对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能力等均有所裨益.赵伟在《河北省毽球运动发展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毽球项目不仅能提高健身效果,更具中华文化元素和追求和谐的文化个性,和现代竞技体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易于在中小学和大学体育课中开展[3].

踢毽子方法也相当多,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癳子,三五成群,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亦蹴鞠之遗事也”[4].陈良业在《毽球运动研究》一文中提出:毽球运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毽球包括花毽和网毽,花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网毽则蕴含西方现代竞技运动文化;毽球运动具有教育、健身、心理健康、城市文化、经济等价值;各体育行政部门、各个毽球运动社会团体和广大毽民是毽球运动传承的主体,以人为本、惠及民生[5].这充分表明了毽球运动适合大众健身,对青少年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对广大群众也有一定的健身休闲作用.

3 毽球的社会与教育功能

首先,毽球运动是历史文化的延续,也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毽球运动中的基本动作是现代体育对民间体育的进一步充实,开展毽球运动有利于对参与者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毽球运动具有趣味性和平等性的特点.毽球运动是对参与者限制较少的项目,它可以不分年龄不论性别的选择参与,每个人都可以轻松、自由、平等的参与,使参与者获得自由表现的机会.毽球在规则上的约束也是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实条件,毽球运动的规则可以“放松”,对动作规范的要求上也可以“淡化”,场地大小、球网高低,以及参与人数的多少都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调整,参与者在兴趣参与的基础上尽情的参与到毽球运动中,充分享受毽球运动的乐趣.再次,毽球运动具有十分明显的教育功能.毽球运动从毽子游戏开拓过来,在花样表演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抗性,排除了个人表演的排他性,同时强调了参与者的团体协作意识.不但给予个人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满足了人的交往、合作需要.在比赛环境中,对手间斗智斗勇,队友间团结协作,磨炼了人的意志,集体主义精神和战胜困难的作风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4 毽球在我省普及开展的状况

4.1毽球发展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体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人格健全和体格健康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各级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全民健身的开展也客观要求学生在受教育期间要接受和学会一项自己有兴趣又力所能及参与的运动项目.体育课程的改革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爱好以及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将改变竞技项目充斥教学内容的现状,增加具有竞争性、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体育项目.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文化内涵,还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丰富学生的余闲生活,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毽球正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不仅顺应了高校体育改革,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而且能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较好途径.

4.2毽球在安徽省开展的现状调查

表1对开设毽球课的现状调查

本问卷是在2014年毽球锦标赛期间就开设毽球课的教学方式对安庆师范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肥东圣泉中学、淮北师范学院、蚌埠五河中学、六安寿县等六所学校及单位的参赛队员进行随机调查上课情况.经效度、信度检验,问卷符合调查要求.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46份.其中有效问卷1580份,有效回收率86.4%.从表1可以看出,6所学校中近一半的学校在对毽球授课时一般是在课下进行的,有三支队伍是在临时组队参加省级比赛的,只有三支队伍在课堂中进行过教学,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内对毽球发展的重视度不够,亟待相关领导对其重视.

表2对开设毽球课的必要性调查

表2通过对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和专家共113人、学生100人进行关于开设毽球课的调查,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8人,讲师30人,助教45人,学生100人.认为应该开的占73.1%,认为可以开的占19.0%,持反对态度认为没必要开的占7.9%.结果显示,广大教师和专家及学生都很支持开设毽球课.

4.3安徽省对毽球开展的支持状况

安徽省经济欠发达,体育设施短缺,且城乡差距教大.2014年至2015年年笔者对合肥工业大学、蚌埠五河于六安、安庆等城市及学校的毽球开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目前只有安庆师范学院体育馆借用羽毛球场地训练,蚌埠和六安还没有室内的毽球场地也是租用其他项目的场地,合肥工大具有专门的毽球比赛场地.另外有些中学虽然开设了毽球课,但是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踢花毽为主,而且也没有专门的毽球比赛场地.多年来安徽省的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在民运会举办年时受到一点的重视,民运会之后被忘记的怪圈中生存,只有个别项目被管理部门重视,如中国角、武术等民族传统项目都是长期通过努力自己整理和挖掘并列入安徽省正式比赛的竞技项目,所以该运动一直开展的较好,每年还举办一、二次比赛,其它的项目基本没有比赛,疏于管理,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每次组队都是临时拼凑而成,不能系统地训练.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现状令人担优.其次安徽省缺乏从事毽球运动的专业教师和教练,由于毽球运动需要很好的脚上控制能力、腿部柔韧性和身体协调能力,所以对从事者身体素质和毽球技术要求较高,加上由于是民族传统项目,在自治区开展比较落后.目前,安徽省从事毽球运动的专职教师较少,普及程度极低,大部分中学及高校还没有开展此项运动.专业毽球运动教练更是严重短缺,这也是阻碍毽球运动传播和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5 结论

5.1毽球是集运动、健身、娱乐、教育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可开展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项目,师生对其项目的热爱度很高.

5.2增加毽球课能拓宽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能够发展学生个性,容易被学生接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5.3毽球易于开展,根据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及中小学的调查等体育教学现状,适于开设毽球课并且满足于学生的兴趣也适合教师的培养目标,应当建立毽球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为民族传统项目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6 建议

6.1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开设毽球课的教学经验,尽快将毽球运动列入安徽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之中,丰富教学内容.

6.2加强毽球师资队伍、场地器材和毽球教材方面的建设,为毽球课进入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堂做好准备.

6.3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展开毽球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准备工作,可先期进行毽球选修课的教学实验,教师队伍的健全及保障需要相关领导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郭贤成,曹保莉.运用宣传媒介加快毽球运动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02):86-87.

〔2〕李影,秦纪强,刘靖.安徽省凤阳县群众毽球运动的开展现状研究[G].搏击,体育论坛,2012,4 (8):89-93.

〔3〕郑晓云.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化[J].民族研究,2001 (01):9-18.

〔4〕郑治伟.我国毽球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展望[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01):146-148.

〔5〕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组编.毽球竞赛规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6〕宋卫,等.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及其走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04):94-96.

〔7〕余小平,李率文.关于高校我毽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143-144.

〔8〕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9〕谢成超.高校开设毽球课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0〕毽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11〕郑超,张林泉,高章宁.怎么踢好毽球[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12〕陈良业.毽球运动在高等学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181-182.

〔13〕王力军.对普通高校开设毽球课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6):79.

〔14〕孙弘.毽球运动与学校体育教育[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324-325.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安徽省毽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AQSK2015B015)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21日

中图分类号:G8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2-0183-03

猜你喜欢
毽球安徽省对策
成长相册
诊错因 知对策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