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巧穿插,激活课堂教学环节

2016-03-21 07:06王洪周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3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历史课堂教学

王洪周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众多历史人物、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是历史的缩影。教师利用历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在进行重难点突破时,教师巧妙穿插历史故事,也可以起到重要辅助作用。课堂结尾阶段中引入历史故事,对历史学习认知进行总结梳理,能够形成完善认知体系,为全面塑造学生历史素养创造条件。

一、故事激趣,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初中历史教学追求生动性、丰富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树立资源意识。历史故事是重要教学可利用激发手段,初中生兴趣广泛,对历史故事有特别敏感性。教师适时投放历史故事,可以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自然进入到正确轨道上。教师要注意对历史故事有合理整合、优化,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宜教学时机投放历史故事。这样才能快速启动课堂学习模式,赢得教学主动权。

在学习“鸦片战争的烽烟”时,为让学生对林则徐这个人物有更多感知,教师讲述了林则徐不为人知的故事:“道光帝继位之后,不仅要应对此起彼伏的反清起义,还面临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威胁。这期间,江南暴雨成灾,灾民饥寒交迫,可户部尚书潘世恩在苏州却囤积白米数万石。有一天,江苏按察使请求潘世恩开仓救民。潘世恩推脱道: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按察使笑道:那正好,下官就借你仓库来储存米吧。随即下令将仓库加盖封条,然后开仓救济灾民。后来,这位按察使按照市价偿还了米钱。弄得潘世恩哭笑不得。这位机智的按察使,就是林则徐。”学生听完故事都笑了,对林则徐其人有了更多了解,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利用历史故事导入,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故事引导,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难免要遇到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对教学重难点形成突破,这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契机。如果教师生硬讲解抽象历史情节,势必造成学生接受困难。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历史故事巧妙穿插到教学之中,学生会很自然接受历史认知。历史故事无疑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琐为简易,不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消除学生学习恐惧心理,有利于历史认知的串联和衔接,对升级学生历史认知体系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马关条约》相关内容,让学生体会这个条约的不平等性,学生对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如此丧权辱国条约愤愤不平。教师此时引入历史故事:“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日本人向清政府索要赔款和割地。此时,慈禧、光绪,还有文武大臣,大多不愿意背负卖国骂名。李鸿章当然也不赞同割地。以恭亲王为首的一些大臣则认为,如果不答应割地,日本人不会答应议和,怕日本人进攻北京。李鸿章求助各国使馆,结果也是无功而返。这时,光绪帝授权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谈判。虽然李鸿章曾据理力争,但孱弱的清政府国力衰竭,只能落得任人宰割的地步。”教师用故事辅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认知得到升级,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三、故事总结,构建教学认知体系

历史课堂教学结尾环节,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如果是用历史故事设悬,给学生留下回味的余地,让学生对历史课存有依恋,这样可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魅力。学生大都具有好奇心,教师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概括总结,其本身做法就有创新性,加之历史故事有情节人物令人关注,其教学效果自然是值得期待的。

课堂教学小结是重要教学环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习惯,给学生带来全新视角,才能赢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近代工业的兴起”相关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洋务派倡导工业革命,轮船、铁路和电报业的出现,奠定了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引入历史故事进行总结:“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李鸿章、曾国藩等,特别是曾国藩,不仅大力倡导洋务,还亲自开办工厂。中国第一家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就是洋务运动的具体实践的结果。曾国藩认为洋人制造机器都会推算数据,根据图纸行事。由于国人看不懂洋人的图纸,自然不能学会制造技术。他主持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的“译书馆”,翻译了大量外文资料,为洋务运动顺利开展发挥重要促进作用。”教师用历史故事对洋务运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学习认知进行整合巩固,学习顺利高效。

历史故事以历史事实为原型,能够客观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状况。教师利用历史故事作为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性、个性化。学生对历史故事情有独钟,教师对历史故事进行整合筛选,使其成为重要教学手段,势必形成重要教学内驱力。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历史课堂教学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科学技术视域下中国近代化建设探析——以洋务运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