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2016-03-21 18:32张家海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3期
关键词:考勤学校文化

张家海

一、精神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行灯塔

1.“名校”旗帜高高飘扬

安福寺中学始建于1985年,是一所年轻的农村初级中学。服务于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占地34163平方米,建筑面积11714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万元,现有教职员工60人,教学班12个。自第二次课改以来,学校连续8年荣获枝江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先后荣获枝江市先进单位、宜昌市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先进学校、宜昌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湖北省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就是这一群人,就是这一块地,他们硬是靠自己的软实力,竖起教育教学质量这“一面旗帜”。也这是这一面旗帜,竖起了一股“安中精神”。

2.“明校”旗帜正在升起

一所学校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由百姓口中的“名校“到名副其实的”明校”,文化引领无疑起着重要作用。经过30年积淀,安福寺中学已经形成了基本稳定的“安中文化”。如今,在“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八字校训引领下,安中人坚持“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双向提升办学理念,与时俱进践行着“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16字治校方略。是“团队”文化的一个“共“字,引领着校风建设“和谐共建、团结共进、规范共勉、务实共荣”;是“敬业”文化的一个“教“字,引领着教风建设“崇德尚教、爱岗敬教、善研兴教、高效乐教”;是“自主”文化的一个“自”字,引领着学风建设“勤奋自励、善思自信、乐学自勉、博学自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让这些文化“上墙”——制成了校园文化长廊,让它从无形到有形,成为引领师生前行有形的灯塔。更重要的是,我们让这些文化“落地”——走进广大教职员工心里,践行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之中。

二、制度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

1.考勤制度,让工作落实到位

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个人,考勤都是有益无害的。于单位是正常工作的保证,于个人是一种良好习惯的矫正器。学校考勤采取了工会考勤、门房考勤、电子考勤机考勤。几年的运行,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形成自觉考勤的习惯。为有效保障考勤过程的人性化,学校采取了补充办法。一是外出登记。在学校在门房设置有外出登记簿,统一要求外出人员必须在门房登记,写明外出事由和起止时间段。二是漏刷说明。个别教师因外出学习、迎接检查等特殊事情可能耽误考勤机考勤,这类情况须及时向校长说明情况,每周五考勤机管理人员导出数据统计后由校长对照记录予以认可删除。三是口头公布。学校每周五例会上有一个考勤公布环节,工会主席将对本周发生的考勤机考勤、外出考勤、病事假考勤等一一口头公布。这是一个对既定事实的核实,同时也是对绝大多数员工的一个顾“面子”的约束。多种途径的考勤相结合,既做到了制度化,也体现了人文化。既保障了和谐,同时也不会因为过度“放”而乱了“套”。

2.奖惩制度,让工作评价到位

经济学研究认为,投入决定产出。“干多干少一个样”最终会成为一潭死水。

为此,学校职代会通过了《教学绩效评价方案》《中考会考抽考奖惩方案》《工作量计算标准》《学期单科及综合考核评分细则》《教职工效能奖考核方案》等奖惩制度。并在各项方案的奖励政策中突出“三个优先、三个重点”:一是班主任优先,突出管理重点。二是多班任课教师优先,突出对教学难度的重视,体现多劳多得重点。三是一线教师优先,突出教学重点。鉴于部分教师嫌进课堂太累,产生职业倦怠,过早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学校充分认可一线教学的紧张和辛劳,大力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到一线教学,在激励机制上对教学人员做较大幅度的倾斜。通过严格奖惩制度真正调动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后勤制度,让管理衔接到位

后勤管理是学校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它的服务育人功能不可忽视,特别是当今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后勤管理起的作用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一是门卫管理“无缝隙”。全天候值班制,外来拜访实行“客人登记——通知教师——客人入校”程序,职工外出实行“登记事由——门卫计时——返校登记”程序,学生出校实行“学生交假条——班主任签字——值周领导签字——门卫见家长放行”程序。全天候无缝隙。二是宿舍管理“点人头”。男女宿舍分别设置生活管理员,分层分区分时段细化责任。晚就寝实行站队点名制度,每晚自习结束,由寝室长清点人数,与寝室学生人数和名册相吻合后,方可进寝室入睡。发现缺员,需对值周教师说明去向。夜间管理实行巡查陪寝制度,清晨内务实行督导检查制度。确保寝室人齐,物顺,安静,整洁。三是食堂管理“周周问”。学生就餐实行“错峰进餐制度”,分年级分区域分批管理。饭菜质量实行“菜谱预告制”和“定期问卷制”。适时调整伙食的品种,及时改进饭菜的质量。让学生吃得舒心,吃得满意。四是卫生管理“时时净”。公共区卫生实行“一日三扫制”,“分区管理制”,达到时时刻刻环境干净整洁,重点对学生进行“保洁”习惯养成教育。轮换值日“小红满”“小黄帽”,义务监督上下楼梯的乱丢乱扔现象。五是财物管理“人人盯”。常态化实行“预先报告制”“一支笔审批制”“购、收、用三方责任制”“财物定期审查制”。学期结束时,工会牵头组织经审组集中财务、财产审查,写出审计报告,报予全体教职工大会。

三、职业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

1.职业认识引领,争做教书育人楷模

办公室里,教师待遇问题是热议的话题,有过吐槽,有过愤懑,甚至有过懈怠,但最终认可了一点:教师职业是一个良心活,靠的是教育者的一份良心。不言而喻,“良心”就是教育者的无私奉献。基于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学校响亮提出“学校就是家庭,事业就是生命”的口号,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投入到和谐文明校园、教师十大禁语(美语)、反有偿补课等创建活动中,力求时时处处做“传道、授业、解惑”的楷模。

2.发展目标引领,及时消除职业倦怠

针对部分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学校引导每一名教职工制定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让一年目标、三年目标、五年目标成为每一名教师的工作常态。为此,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比武、班主任技能大赛、教学质量讲坛、读书征文评比等活动,鼓励全体教师上建博客、上优质课、撰写论文、出专著、承担课题研究等,积极为更多的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努力提升专业发展品位。

3.团队精神引领,共享集体奋斗果实

“我们要在这个战壕里一直干到底,学校搞好了大家脸上才有光!”这是安中一些中老年教师说出的知心话。打造“学习共同体”是安中一贯的做法。以班级为核心的“班级发展共同体”、以年级为核心的“年级发展共同体”、以学科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共同体”已经形成常态化。多年来,正是弘扬着这种团队精神,凝聚着这股团队力量,才得以保持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这块牌子。团队精神也让大家受益:在每一年度全市教育质量表彰大会上,单科教学质量奖也数安中教师最多。2015年就达30人次。这也是维系安中团队精神的原因之一。

四、环境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都成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优美的校园环境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师生,丰富净化着师生的灵魂,建设一个和谐优雅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效率。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知名人士孟翔麟等都是从安福寺中学走出去的老三届学生。他们学业有成后回报家乡和母校,出资出力兴修街道、新建图书馆、科教楼。学校一方面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必新学堂”“必新图书馆”“祥麟路”“祥麟科教楼”等人文景观,将他们的成长故事和善举在学生中讲述传颂。逐渐形成了一种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源。同时,学校还挖掘玛瑙河文化、仁义礼智信廉文化等内容上墙,让教学楼、食堂、宿舍等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诉说着动人的故事,蕴含着做人的真理,激励起求知的渴望。

五、行为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规范言行举止,首先要净化心灵。行为文化引领尤其重要。一是挂牌子。学校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生守则》《安中学生一日常规》《每天十个道德好习惯》等做成牌子悬挂在文化长廊、教学楼入口等醒目位置,从进校第一天开始让全体师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二是照镜子。对照条款,每日省察吾身,自查自纠。教师自觉把讲普通话,文明问候,不抽烟形成行为习惯。值周教师或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课间操等时间通报近期表现,树立遵纪守规的好典型,反馈不良行为班级或个人,帮助他们不断修正完善自我。三是进脑子。学生成长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提醒引导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烈士陵园、敬老院等校外实践基地,以“学习雷锋月”“革命传统教育月”“文明礼仪教育月”“养成教育活动月”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革命传统等方面的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认识入了脑子,行动就有了讲究,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作者单位:湖北枝江市安福寺中学)

猜你喜欢
考勤学校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考勤应用研究
智能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谁远谁近?
便携式指纹考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学校推介
“最严考勤”难留学生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