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的再认识

2016-03-21 04:47胡春波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吉林松原138000
地理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闯关东东北三省北大荒

胡春波(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的再认识

胡春波
(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摘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备课(讲课),即使每次备(上)同一节课(东北三省),都会有不同的发现,有不同的心得,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或多或少都有提高。

关键词:东北三省;白山黑水

“哎……哎……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每次听到《家在东北》这首歌曲,满眼的东北风土人情。每次讲到“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这节课时,心中充满骄傲和幸福,都有新的认识,因为笔者是东北人。

一、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

除了知识和情感目标以外,“区域地理”部分的学习强调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本节教材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自然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植被特征等);第二,农业——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第三,工业——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运用如下方法学习“东北三省”的相关内容。运用东北地区的相关地图和资料来认识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一般概况;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和人文地理特征(农业、工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东北地区与其它地区地理环境的异同;还可以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东北地区一些地理特征的成因(如气候特征)。本节内容是第一个“跨省区域”,如果学生能掌握本区域的学习方法,在需要时可以迁移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上。

二、结合实际,设计最适合的“课堂导入”

自从新教材使用以来,“东北三省”内容在不同的班级上了很多节课。每次备课(上课)时,结合实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导入新课,每每收到不同的效果。

1.歌曲导入

如播放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问:这首歌提到的“活雷锋”,是中国哪个地区?(东北地区)

大家和老师一起乘坐列车去东北,了解一下“活雷锋”生活地区的风土人情。也可以用歌曲《家在东北》《关东情》等来导入。

2.电影(电视剧)导入

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提出问题,这里的“关东”指的是哪?(东北)

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闯关东”,看一看这里的“白山黑水”“黑土地”“北大仓”。也可以用电视剧《林海雪原》等来导入。

3.“东北二人转”导入

播放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片段,问学生这是什么“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流行在哪个区域?(二人转)(东北三省)

下面大家一起就着东北风,听着二人转,溜达去东北,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

4.“东北印象”导入——谈自己眼中的东北

展示东北三省的相关图片,教师让学生谈自己眼中(心中)的东北。(“哈尔滨的冰灯”“吉林的雾凇”“林海雪原”“长白山天池”“北大仓”“黑土地”“东北三宝”等)

东北三省冬季严寒,冰雪世界;黑土地,沃野千里,下面我们共同走进“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

还有用“学说东北话”“东北三大怪”“东北三宝”“东北大米”“王进喜(大庆油田)”“中国一汽”等导入。

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教学内容浑然一体

通过前面分析,我们知道“东北三省”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和人文特征(农业和工业),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解)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实际我们可以用一条线索(时间、空间、情感等)把三部分知识连接(衔接)起来,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多维的知识库,最终目的是学会、会学、会用。如,可以用“闯关东”为线索,贯穿内容的始终。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电视剧《闯关东》的简单材料,“关东”的含义等。课上,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提出问题,这里的“关东”指的是哪?(东北)。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闯关东”,看一看这里的风土人情。课上,活动:“一闯”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二闯”东北三省的“农业”——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三闯”东北三省的“工业”——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课后,反思:通过“东北三省”的学习,今后我们如果再学习类似的区域,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就某方面来讲,培养能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四、注重地理能力培养

教学中不仅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引导——发现——探索——归纳方法进行教学。如,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框题的学习。

1.创设情境,提出地理问题(假设和猜想)

(1)东北平原(北部)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是什么?

(2)东北平原(北部)要停止开荒建立保护区的原因是什么?

2.收集资料,分析整理

师生一起收集下列材料:(1)原生态的“北大荒”——前生。(2)开发后的“北大荒”(北大仓)——今世。(3)复颜后的“北大荒”——来世。

3.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1)“北大荒”农业开发的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沼泽遍地,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雨热同期);开发较晚;人烟稀少;历史政策等。

(2)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人民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进入“北大荒”三江平原,开始举世闻名的北大荒垦荒大开发,12年间毁坏湿地1000多万亩。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54万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农场落户,掀起土地开发的高潮。此间耕地面积迅速扩大,三江平原湿地成为了所谓的“北大仓”。

(3)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地开荒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原来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湿地面积缩小了80%,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危险。1999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绿色东北”。

4.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能力及批判精神。同时也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问题的设计是否完美,资料收集是否对应等。

猜你喜欢
闯关东东北三省北大荒
我与 《闯关东》
我与《闯关东》
——写在《闯关东》再版之际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闯关东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支撑研究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从北京到北大荒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泥人再现闯关东的移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