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疑问促教学,存留疑问激学习
——论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

2016-03-21 03:15安徽省涡阳县第五中学南校张海军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法情境探究

安徽省涡阳县第五中学南校 张海军



设置疑问促教学,存留疑问激学习
——论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

安徽省涡阳县第五中学南校张海军

摘 要: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依据是以能否实现“三维目标”有效统一、能否积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水平、是否具有启发性、能否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能否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区分难易度、宽广度、梯度、密度,要注意在有疑之处设问。

关键词:问题 依据 度

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相关教学内容设计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就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功能。问题教学法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智慧、培养个性的有效手段,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有重大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要有以下几点依据:

一、以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为依据

重结论,轻过程,忽略情感培养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的问题。数学教师只重视知识结构,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省略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价值。学生没有对数学问题进行质疑、判断选择以及相应分析,没有对多种数学过程进行深入对比,难以理解教师给出的数学结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从感知数学知识到积累数学知识再到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数学过程,对数学过程初步分析后做出自己的解释,从而产生一定情感认同。设计问题时,大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处理,小到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的落实,都必须围绕三维目标展开。

二、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平为依据

很多教师设计和处理问题时往往以教学内容作为取舍依据和标准,考虑较多的是问题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与此相对应,在教学过程中忽略教学主体,学生成为问题情境的看客,被动地回答,没有思维活动,教学氛围热烈,但背后是学生思维迟钝,情感冷漠。因此,教师设计和处理问题要巧妙,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生本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师与生、教与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矛盾的辩证统一体。问题教学法就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手段。教师展示问题,创设情境形成外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思维内因,调节了教学节奏,活跃了课堂氛围,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

2.巧设情境,虚拟角色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教师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与处理时要引入一定情境材料,赋予学生情境材料中的某一具体角色,促使学生站在这一角色的立场上思考与分析问题,使学生与背景材料融为一体,达到深度参与。

三、以具有启发性为依据

启发性的设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什么样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呢?

1.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人的情感具有动力功能,教师设计的问题如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就会积极寻找问题答案。教师设问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形式上变化多样,单一的设问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2.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路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又严密,不能含糊不清。只有具体明确又严密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沿着一定思路思考,否则会造成设问混乱。

四、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为依据

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设计科学化,解决问题民主化,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以及辩论等多种形式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各自看法。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与不同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生交流,学生全面发展。

五、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依据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问题教学的重要条件,设问要激发学生大胆探究。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要居高临下,态度要亲和,语言要亲切,多用鼓励性语言,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六、问题设计应遵循适度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设计问题时必须把握适度原则,具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问题设计的难易度,难易要适中。问题设计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不能有效促进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结论,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失去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把握好问题设计的难易度。

2.问题设计要有宽广度、梯度,密度要适度。宽广度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问题的设计是在现有认知基础之上向知识纵深发展,学生在解决前一问题基础上解决后一问题,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和内在联系。教材内容纷繁复杂,问题设计要灵活把握,力戒面面俱到,设问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要问在有疑之处,时机要适当。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在何处设问、何时设问,怎样做能起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设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设问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激发求知欲。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多角度、多层次设问,顺应新知识、深化新知识,在知识的整合处设问,做到知识迁移。

参考文献: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163

猜你喜欢
教学法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