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叶茂源
太极拳对练套路教学研究
——以陈炎林先生版本为例
云南民族大学叶茂源
摘 要:对练是太极拳练习的高级形式。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道:“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单练套路仅能练习“劲力”,而对练套路才能真正体会“懂劲”这个层面,从而升华到阶及神明。根据陈炎林先生版太极拳散手对打套路的教学实践经验,用文献资料方法总结太极拳对练套路的教学教法,旨在总结经验、提高质量、交流学习、传承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关键词:太极拳 散手对打套路 教学方法
1.陈炎林先生版太极拳散手对打。这套太极拳散手对打套路出自陈炎林先生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陈炎林先生整理的太极拳对练套路共八十八式,甲乙各四十四式。套路中含有几十种太极拳技击方法,全面练习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以及踢、打、摔、拿、柔化等太极拳技法。其身法中正安舒、灵活多变、圆活运转、神形合一。练习该拳法不仅能有效地增强体质,还能熟悉太极拳的运动规律,掌握太极拳运动的攻防技击特点。
2.对练套路与单练套路的比较。太极拳单练套路是太极拳的基础。松柔缓慢的练习能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圆弧缠绕手法、中正安舒身法、灵活沉稳步法、变化多端招法。单独练习的套路并不能直观深刻地体现太极拳技法,学生认为这样的套路不属于武术,仅是美化的广播体操。对练套路是甲乙双方的配合练习,直观清晰地了解太极拳的攻防技击,深入学习太极拳特有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腿法,提高太极拳水平。太极拳对练对学习者的要求较单练套路高,甲乙双方对距离的掌握,步法的位置变化,手法、腿法、招法的切入,这些都是单练套路中没有的。
1.加强太极拳的基本功教学练习。太极拳基本功在太极拳对练中尤为重要,它是提高太极拳对练套演练水平的基石。基本功有桩功、步法、腿法及手法。桩功主要有无极桩、太极桩、混元桩、开合桩、升降桩、三体式。桩功在静止或微动的状态下体会太极拳对身体的要求。著名太极拳名家杨澄甫总结太极拳对身体的要求为十要: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步法的主要要求是进退转换、虚实分明,左虚则右实、左实则右虚。前进后退身腰要随着转换。迈步要轻灵如猫行,不能重滞,落步的时候要稳健,不能摇摆颤动。腿法有分脚、蹬腿、金鸡独立的提膝、摆莲腿。腿法的练习要做到太极拳身法的要求并且能控腿。手法的基本动作要练习平圆、立圆、折叠单推手及四正推手。螺旋圆弧运动是太极拳的基本特征,只有加强练习才能有效提高太极拳水平。基本功练习是太极拳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把套路中核心动作提炼出来作为基本功练习,以便领会掌握太极拳的细节要点及整体演练水平。
2.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太极拳是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武术拳种,有丰富的理论文化内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太极拳技术理论是达到太极拳高水平、高层次的必修课。太极拳和古代中国的《易经》《黄庭经》《老子》《庄子》等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合中医的思想学说,基于这些思想理论,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别于其他拳种,通过以柔克刚、以迂化直、矛盾变化、转化及消长诠释阴阳互变的太极哲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贯穿始终,把思想理论与拳法技术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有质的飞跃。
3.太极拳对练套路的教学阶段与步骤
(1)太极拳对练套路的教学阶段。人的认识规律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太极拳对练套路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功、基本动作教学。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培养学生专项素质,使学生了解太极拳对练套路运动规律、技术特点、整体风格;第二阶段:太极拳对练套路的动作及顺序要求联系着掌握该套路的全套各招式应用、路线、顺序,加强提高基本功训练,以适应对太极拳对练的更高要求;第三阶段:采用多种练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巩固太极拳对练的演练技巧和难度动作质量,突出太极拳对练的技术特点,要求甲乙双方独立、熟练、规范地演练太极拳散手对练套路。
(2)太极拳对练套路教学的步骤。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通过一定步骤促使学生逐步掌握太极拳对练动作。太极拳对练套路教学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教师慢速示范甲乙方动作并讲解攻防技术,使学生掌握动作规格和攻防技术;第二步:教师运用讲解、示范、领作等方法,甲乙方掌握甲乙各自动作的单独练习方式并且要动作精准;第三步:教师组织甲乙方对练练习,学生能逐步趋于动作熟练、攻防精准、步法清晰;第四步:教师进一步分析对练中的拳法、步法、身法、路线以及技击技术,逐步达到套路熟练,方法明显,特点突出,配合协调;第五步: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甲乙双方能熟练、规范、独立完成整套动作,达到形神兼备、协调统一、特点鲜明的演练效果。
4.突出教学方法
(1)甲乙分组。由于该套对练甲乙动作不相同,教师应组织学生相互配成甲乙二人组。甲先学习甲的动作,了解乙的动作;乙先学习乙的动作,了解甲的动作。甲乙熟练、规范、独立完成各自的整套动作后,甲乙转换身份,甲换为乙,乙换为甲,熟练、规范、独立地完成整套动作。只有掌握整趟动作,才能从整体上完全学会该套太极拳散手的对练套路。
(2)示范直观讲解清晰。太极拳对练较为复杂,教师需要通过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散手对练套路。
首先,教师要直观示范甲乙动作,让学生对甲乙各方的动作有大致了解。示范甲乙动作并且讲解甲乙动作的动作名称,记忆动作名称有助于记住招式动作。其次,分解每一招动作分解,边示范边讲解。每一招动作手法、身法、眼法、运动轨迹、技击方法都必须示范和讲解清楚。示范与讲解必须相互贯穿,以促使学生学好太极拳对练。最后,教师与甲乙方学生分别对练再讲解,增进学生对该套路的理解程度。例如,第五十七式(甲)转身左分脚、五十八式(乙)双分左搂膝。教师先示范五十七式转身左分脚,接五十五式撤右脚原地落回分左脚,同时抬手、分手示范五十八式。五十八式与单练套路搂膝拗步不同,故示范时要特别强调。五十八式是顺步搂膝,即弓步右腿在前,推按手亦为右手,左手搂膝。示范动作后要将五十七式、五十八式分解教学,讲解此二式的技击以及变化。转身左分脚的主要动作在于分脚,这是一个弹踢的动作,学生演练时必须先抬膝然后弹踢,注意脚上动作也不能忽略手上动作,手法为合手再向外分。教学过程一定要注重细节,分手动作要求甲的左手穿到乙的左手外,然后向外分开,双手配合将乙拦到自己的左手外侧。示范乙的动作(五十八式双分左搂膝)时除了强调这个动作是顺步搂膝外,必须注重演练过程转换。太极拳的关键在于拳中转换部分,这个部分容易被忽略,而太极拳功夫的高低取决于转换。转换这个要点必须细致讲解。乙在甲分手踢脚的同时,右手从甲左手内侧穿进,左手搂开甲左腿,动作一定要准确,整个身体向前略微移动,右手推按甲左肩。挑开甲左手时一定要遵循太极拳的原则不丢不顶,顺势而为。
(3)练习方式多样化。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进行练习巩固,有以下几种联系方法:
根据口令练习:教师喊招式名称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可以把每一个招式分解开来,一步步分解练习完成招式。反复练习可以提高整个套路的演练水平,使动作更熟练、正确;学生自由练习:甲乙双方自由练习,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向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方式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各组轮流练习:学生较为熟练、流畅、协调地掌握动作后,各组轮流进行练习,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每一组演练完后,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太极拳水平。
5.加强考核。考核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考核,教师能了解学生对知识技术的掌握情况,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太极拳散手对练套路的考核包括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考核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认真性,保证学习效果。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是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散手对打是太极拳中的重要部分,有着健身、养生、技击、修心、观赏等作用。利用体育课或选修课进行教学太极拳散手对打套路能促进学生对太极拳的深层次理解,对传承发扬太极拳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深入研究、练习整个太极拳系统。太极拳修炼没有止境,《太极拳论》中写道:“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教师提高技术的同时需要不断改进教法,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掌握太极拳散手对练套路。
参考文献:
[1]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M].上海:上海书店,1988
[2]徐 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3]《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