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研究——基于本科生导师制视角

2016-03-21 02:46:28罗喜英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期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教学改革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研究——基于本科生导师制视角

罗喜英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从目前存在的会计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谈起,从管理部门、学生和教师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总结为两类冲突的解决。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可有效解决两类冲突,有效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达到学位论文要求的初步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改革;本科生导师制

又到一年毕业季,再次感受到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选题一换再换、开题报告一再敷衍、论文进度不能如期完成、论文基本格式不规范、表述逻辑不清、论文思想陈旧、参考文献极不规范等,不禁发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一年比一年差”的感慨。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很痛苦,学生也不轻松,本科毕业论文是“存”还是“废”,出现目前种种状况的瓶颈在哪里?如何完善?这些均为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1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功能及其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研究能力”已成为本科生的共性要求。尽管这种能力的表现形态是多元化的,但并不否认,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一种基本的、显性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已得到高校、老师和学生的基本认同[1]。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促进本科生个体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毕业论文的完成必须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支撑[2],是学生毕业后应对各种岗位工作挑战时所必备的资本。因此,毕业生论文已成为我国本科生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的表现维度[1],它实际上是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规范性的科研训练[3]。

毕业论文是大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因此,不仅不能弱化其工作,还要加大其工作力度。

2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10来年从事高校论文指导的经历,从管理单位、学生和教师角度分别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

2.1 管理单位

高校的毕业论文管理单位由教务处与学院(系部)组成。教务处规定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以及相关材料归档的时间,比如选题的截止时间、开题报告时间、初稿时间、答辩时间等,学院(系部)按教务处要求下发执行。比如,我校规定第七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完成选题,届时系统自动关闭。为了在截止时间前完成选题,学生还没有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系统的认知就匆忙选题或者在老师指定的题目范围内选题。这一选择的后果是,等到实际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由于资料难以收集或者写作时间不够,学生觉得无法继续完成,因而,会有大量学生要求重新选题。另外,由于学校规定本科毕业论文是指导老师负责制,对老师的工作缺少必要的监督、指导与评价。这种管理体制,老师做多做少都一样,会导致少数老师工作态度不认真,少部分学生不重视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认为只是一个过场而已,存在写作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写作后的考核把关不够严格、答辩走过场、评分标准在管理环节存在弱化等问题。

2.2 学生

在选题环节,由于不少学生准备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公务员考试,或者准备应聘材料或应聘单位面试,往往精力没放在选题上,基本上是应付学校和老师,造成选题太窄或过宽,与专业联系不紧密或根本就没有一点联系,或者选题缺少新意,人云亦云;在开题报告环节,学生按学校的进度完成任务时,却发现,最初选择的题目要么太难,资料缺乏,要么需要进行实证研究,而一时半会又学不会这种方法,因而,在学校允许换题的前提下,基本上这些学生都会换题,比如本人今年指导的一组13人的学生,只有3个学生按原定的题目写作,其余10人全部换题,还有个别学生在写作进行中,还换了不止一个题目。而换的题基本上集中在资料多、收集方便、纯文字叙述的一些选题上,比如,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职业道德、内部控制、政府审计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毕业论文实际写作阶段,一般是第八个学期的最后两个月,我校规定学生从4月就应该回校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实际上,学生无法全部到校。除了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和部分学生可以安心在学校写论文外,有些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为了保住工作,一般都会在用人单位继续实习;而没有定下工作的学生,还在继续奔波,准备各种各样的职场入门考试。可想而知,论文写作过程是多仓促。由此,论文状况百出,从形式上看,基本的写作格式不懂,基本的层次结构不会处理,参考文献标示极不规范。有些学生,干脆把这些工作交由打印室处理;从内容上看,由于专业知识不精和能力缺乏,或者投入精力不够,对自己所在领域的文献获取渠道和方法掌握不足,对文献综述的重视不够,没有主动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使毕业论文缺少深度和新意,只是单纯地照搬别人的观点,文章行文不通,逻辑混乱,导致论文质量极低。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由于从网络上抄的东西太多,无法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干脆到市场上买毕业论文。在答辩环节,有些学校只对毕业优秀论文或已考上硕士的学生论文进行答辩,而其他全由指导老师把关;我校是所有学生都答辩,但由于学生太多,师生比严重失调,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答辩,流程上就不能过于严格,有些学生就蒙混过关。

2.3 教师

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与指导老师有直接关系。有部分老师对毕业论文没有足够重视,在学生的选题关、把握不严,比如,论文选题广度与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前沿性与创新性不够等。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没有引导或启发学生深入论文写作工作,没有调动学生的求知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由于高校扩招,会计专业的学生扩招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大学生扩招比例,使得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我会计系本部的学生符合教育部要求,但如果加上独立学院的学生,我系的师生比为1:47左右),教师本身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就重,因此,老师对学生的论文指导就缺少必要的耐心与细心,再加上学生为了工作原因一再请假,有些老师动了恻隐之心,也就对论文质量要求没那么高。

从以上三个角度进行毕业论文质量低下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冲突:(1)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与学生求学深造和工作机会相冲突。在就业形势这么紧张的形势下,能够深造的卯足精力挤独木桥,想直接就业的就拚命想找个好工作。在此情景下,毕业论文的写作被置于次重要的地位。(2)毕业论文“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求与集中写作时间过短相冲突。前面述及,学生把论文写作放在并不重要的地位上,而本科毕业论文需具有的初步“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然要求毕业论文工作的系统性和严格性。就两个月的时间,加之有些学生在实习阶段就已经步入工作岗位,这些时间远远不够其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这也就有背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系统训练的宗旨。有什么办法既达到毕业论文需求,又不产生以上冲突呢?本文拟从本科生导师视角进行具体的探讨,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冲突问题。

3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途径——本科生导师视角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实行班级制和辅导员制度的同时,聘请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专业学习及学术指导,或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制度[4]。本科生导师制于14世纪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我国的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于20世纪30年代引入该教育方法,两校于2002年在本科生中试行导师制。目前我国已有少数高校引入该管理体制。理论上,本科生导师制有全程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学生宿舍导师制四种类型[5]。目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及学术研究指导,另一种是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目前,实施或准备实施第一种模式的较多。本科生导师制的效果实施如何,对中南大学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90%的学生觉得这种制度对自己有帮助或者有较大的帮助[5]。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随着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现实,传统的第八学期作为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教学计划已经不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科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一个激发、引导和内化的过程。本科导师制与毕业论文实践相结合,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可以缓解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各种矛盾。本科导师制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的专业进行辅导,低年级时,经过导师的引导,可适当参与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如何查阅文献、如何进行文字排版、如何标示参考文献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高年级时,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举办学术讲座和读书报告会等环节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学会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内化。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最后一年的工作分摊到整个大学阶段,由于前期已经具备了学位论文写作的基本素养,因而,在最后毕业论文写作时就轻松许多,也不会出现目前在答辩阶段还要修改学生论文格式等不该出现的问题。同时,这样安排也不会与学生深造和就业的安排发生冲突。第二,可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增加其创新性。目前的第八期集中写论文,对基本的科研素养都没有的大四学生而言,要创新谈何容易!但在本科导师制度下,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甚至在大三阶段,就安排学生选题的教学任务,让其有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关注同一个问题并集中精力去解决,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由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最后,在本科导师制下,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一般来说,教堂上的师生交流机会不多,时间非常有限,大部分老师上完课就走人,学生在其他时间找老师会比较困难。而在本科导师制这种制度安排下,学生和导师见面的机会增加,专业性的指导增多,通过固定的会谈以及随机的专业文献阅读汇报大会、论文竞赛、设计竞赛等活动,可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4结论

本文就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谈起,从管理层、学生和教师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归集为两类冲突,而本科导师制可集中解决这两类冲突。本科生导师制从制度上为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2):101-106.

[2] 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83-86.

[3]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 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0-22.

[5] 罗国基,周敏丹,王迎娜.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429-434.

(责任校对莫秀珍)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1-0092-03

作者简介:罗喜英(1976-),女,湖南洞口人,副教授,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研教改项目“质量、品牌、市场导向下经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50602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1.028

猜你喜欢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教学改革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基于“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师”模式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7:39:18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24:17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探析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02:24:15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 14:29:47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13期)2016-03-18 05:45:18
应用型本科《电气基础与PLC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4期)2016-02-22 20: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