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成长小说的特征探究
——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

2016-03-21 05:34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黄文璐
海峡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哈克青少年小说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黄文璐 康 玉



美国成长小说的特征探究
——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黄文璐康 玉

成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一代一代文学家热衷于成长主题,相关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该文通过研究美国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探究美国成长小说的特点,同时兼顾文学研究的社会主旨——关注青少年的社会问题。

成长小说 反英雄 精神上的流浪者

1 传统成长小说概述

简单意义上的成长泛指动物或者事物走向成熟的过程。从人类学的角度而言,成长是指青少年经过生活的历练,拥有了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从文学本身而言,成长作为人类永恒的主题,为我们研究文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从社会角度而言,青少年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都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当今社会,青少年问题屡见不鲜。因此,优秀的成长小说不仅可以给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安慰和指导,也成为人们透视青少年心理的一扇窗。

1.1起源

成长主题贯穿人类的文明史,而文学作为文化的载体,将这一主题反复演绎发展。现代小说的发源地是欧洲,在那里成长小说精品迭出。18世纪的欧洲正处在剧烈变革的时期,资产阶级认为维持和平秩序是每个公民的首要职责,而孩童的教育又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成长教育小说运用而生。芮渝萍认为,成长小说旨趣在于青少年主人公在社会生活磨练中的成长,严格意义上说,早起的欧洲成长教育小说只是狭义上的成长小说,或者是其雏形,并非完整意义上的现代成长小说。

1.2定义

成长小说研究专家记杰罗米·汉密尔顿·巴克利从教育的角度将成长小说定义成这样一种文学类型:“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或多或少地做出有意识的努力,试图整合他的力量,实现全面发展,通过自我经验磨练自己或者进行自我教育。”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成长小说研究方面也颇有进展,芮渝萍提出,“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体的小说,就是讲述人物成长经历的小说。它通过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成长经历的叙事,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孙胜忠在《无尽的求索与虚伪的梦》一文中认为,“成长小说讲述的或是青少年摆脱蒙昧的童稚世界,向成人世界转化的过程,或是年轻人挣扎奋斗,获取自我身份和社会上的一席之地的故事,即涉及的是成长主题。” 本文认为这一定义能较好地概括成长小说的特点。

1.3特征

虽然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青少年的成长主题,但并不能一概而论为成长小说。纵观文学史上的一些典型的、受到普遍公认的成长小说,不难归纳出如下几个重要特征:(1)小说的主体必须是年轻人物的成长经历。这一命题里包含两个要点,一是限定成长小说的主人公是“年轻人”,年龄在13到20岁之间;二是成长经历,成长过程中的叙事、旅途中的见闻和经历以及心理变化构成了成长小说的主体。(2)从结构上看,成长小说的结构具有封闭性,且遵循“心路历程”的基本模式:天真—诱惑—出走—迷惘—失去天真—认识人生和自我。这一模式虽不是完全固定的,但绝大部分成长小说都是在此基础之上略有变动。(3)从小说的结局看,主人公在经历了“心路历程”之后,获得了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重新认识。这些特征只是共性的概括总结,具体到每部作品而言都是在这些共性基础之上发生变异。比如,作品可长可短;结构或复杂曲折或简单明快;人物以及环境的不同会导致成长的体验千差万别;成长的过程或顺利或艰难;这些个性化的变异赋予了成长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多样性,也赋予了成长小说无限的活力和魅力。

2 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S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演说家。作为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他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以幽默而又犀利的风格写出了当时社会繁荣表象下的人与人之间的虚伪与冷漠。《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下文简称“《哈》”)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描述了哈克为了躲避父亲的虐待和道格拉斯寡妇的教化,逃到了杰克逊岛上,遇到忠厚善良的逃奴吉姆,两人结伴,开始了顺着密西西比河而下的逃离文明、追寻自由的历程。这部小说以儿童冒险为线索,透过一个十三四岁孩子的眼睛,描写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腐朽和奴隶制度的罪恶。小说生动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和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的俚语方言,流浪小说的结构形式,天真无邪的儿童视觉,幽默的调侃,尖锐的讽刺,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这些都使得《哈》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 《哈》所代表的美国成长小说的特征

美国成长小说虽然和传统成长小说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不容否认的是成长小说在美国独特的环境中已经成长为新的事物,本文将从主题、主人公形象、语言表达方式、叙事角度、结构和结局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3.1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反传统主题

在《哈》中,作者从两个方面凸显了哈克的反传统主题。一是哈克反对所谓的文明。哈克作为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虽然从小没有受到文明的教化,但他的精神追求却超越了身边各种或文明或卑劣的各种人。他厌恶循规蹈矩的呆板生活,渴望逃向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正是他这种对周围的一切保持着一个儿童所特有的敏感和触觉,以及天真、善良的本性和对自由的追求,才使得哈克可以凭借自己的亲身感受作出判断,最终反叛世俗的观念,向种族歧视发出挑战。二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哈克敢于反对整个社会。哈克生活在当时那样一个环境中,作为一个白人,他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使唤黑人奴隶,甚至可以通过举报的方式获得一大笔赏金。但是,社会环境所强加给他幼小心灵的传统观念与他正直、善良的性格激烈冲突起来。正是在这种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哈克的那种反叛性格真正成长起来,决定全力帮助吉姆去过一种自由的生活。哈克所表现出来的纯洁善良和当时社会的险恶狡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种族歧视的严酷事实,又使得这一形象具有了强烈的反叛精神,强化了小说反对蓄奴制、追求自由的主题,揭露和讽刺了所谓美国文明社会的丑恶现状。

3.2反英雄的主人公形象和精神上的流浪者

既然美国成长小说的主题是反传统,那么其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势必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因此美国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就与传统成长小说中的英雄的主人公截然相反——他们是一群游历在社会边缘的反英雄。反英雄的言行在主流社会是注定无法立足的,因此他们或主动或被动走上了流浪的征程,而走上这条路的不仅是他们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他们灵魂的升华——他们是一群精神上的流浪者。

3.2.1 反英雄及其类型

易乐湘认为,所谓反英雄,指的是有清醒的良知但是性格上却缺乏抗争精神的人。他们的处境是孤独的,既不愿被社会同化,又无力与社会抗争。但尽管他们消极、滑稽、荒谬,他们还是有一些传统英雄的特点:他们都是追求高尚品质的探索者,他们虽然在思想和行为上缺少重大的旨趣,然而都因为追求人的尊严而获得了高尚的品格。一般说来,反英雄的形象大致分成两种。一种以拉尔夫·艾莉森《看不见的人》中的主人公为代表。这类反英雄的特点是无助,最终处于局外人的地位,无法融入到社会的主流中去。第二种以索尔·贝娄《奥吉·玛奇历险记》中的主人公为代表。他们始终以一个漂泊者的形象出现,从生命的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即便有偶尔的成功也是转瞬即逝,最终的处境和他们的理想大相径庭。

3.2.2精神上的流浪者

出走是传统成长小说固定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这一方面美国成长小说汲取了传统成长小说的影响。传统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出身卑贱或者身世不明,生活在社会的下层,迫于生计,必须挣扎奋斗。而美国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不安于波澜不惊的生活,喜欢在大千世界里流浪。他们之所以流浪并不是为了生计,而是要逃避精神上的空虚或是寻找生活的意义。在流浪的过程中,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遭遇,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就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哈》中的哈克,他与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逃避追捕,一路上经历颇丰:诸如沉船上强盗间的谋财害命,大家族之间的宿怨,残杀博格斯的事件,“国王”和“公爵”这两个江湖骗子的丑恶行径及最后受到惩罚的故事。这些偶发事件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就像一粒粒散落的珍珠,主人公就是一根线,把他们穿了起来。哈克流浪的最终结果有别于传统成长小说的主人公获取成功和社会地位,哈克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成长,认识了人性的善恶。

3.3颠覆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小说语言服务于小说的主题,服务于小说所刻画的人物。反英雄不属于主流社会,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卑微的。传统成长小说的社会主旨是为了教化大众,因而在语言方面追求文雅与精致。比如英国作家理查逊的作品《帕梅拉》与《克拉丽莎》说教痕迹明显,语言刻意而矫揉造作。而美国成长小说语言上往往贴近生活,朴素而洗练,对人物事件的讽刺辛辣而深刻。《哈》根据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出身,在选词上真实、质朴。同时,在凝练流畅中又融入了幽默的成分,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首先是儿童语言的使用,通过其生动活泼的语言,一个活泼好动、天真聪明、热爱自由、不满于现实生活的孩子哈克跃然纸上。其次是淳朴的方言口语的运用,尤其是文中哈克的语言,粗俗而不失诙谐,符合哈克这一的反英雄人物形象的身份和思想。《哈》的另一个语言风格就是幽默。在《哈》中,马克·吐温将幽默与讽刺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厚的社会意义。

《哈》通俗化的语言消融了文化与通俗的界限,抹去了艺术与生活的差别,且从独特的青少年视角来观察世界,成为后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同时也使美国成长小说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

3.4第一人称叙事角度

传统成长小说多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写,让人感觉似乎总有一条鞭子在告诉督促主人公:完善自己、改正缺点、追求成就。这样一个完美的主人公形象让读者总会觉得不够真切,难以接纳。

而美国成长小说在叙述过程中往往采用第一人称以回忆录或自传的方式叙事,更符合现代人的伦理观和认知观。首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用“我”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体,置身其中,把自己当做人物之一,使得作品成为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小说一开始哈克就抱怨开了,虽然没有哈克形象的描写,但是读者脑中不免浮现出了小哈克嘟着嘴满面愁苦抱怨的样子,使得主人公在自述心情的同时,形象也自然而然地丰富立体起来。其次,当读者跟随主人公的脚步,介入到广阔社会生活场景中时,读者视角是跟随着叙述者一起移动的,他们一起领略纷繁的世态,体味复杂的内心感受,更能感受到主人公形象的立体感和动态美。可以说,采用这样的手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感受小说叙述事件的最佳角度,使读者既真实、清晰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又获得了认识和判断这个社会的最好角度。

《哈》成功开启了成长小说第一人称的先河,充分利用了这一叙述角度,将作品演绎得无可挑剔。此后,绝大部分美国成长小说都采用了这一叙述角度。

3.5插曲式结构

插曲式结构是指在主人公漂泊游历的主线上,将一些相对独立的故事松散地串联起来以展现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变化的文章结构方式。《哈》就是典型的情节与情节缀连而成的插曲式结构。哈克与吉姆之间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而发展起来的友谊是小说主线,在这一主线上有很多生动的插曲,诸如酒鬼父亲的胡作非为,沉船上强盗间的谋财害命,大家族之间的宿怨,残杀博格斯的事件,国王与公爵的欺骗勾当等故事。这些故事之间彼此较为独立,自成体系,可以单独出现。这样的插曲式结构,使得作者能够根据创作的需要加入不同类型的故事和情节,显示了极大的张力。同时,在穿插式结构的内部,也存在着前后的相互照应。在小说的一开始,哈克就抱怨受不了道格拉斯寡妇的种种文明要求,自愿出逃为流浪儿。在小说的结尾再次提及这一事件,这一独具匠心的安排,使得小说首尾呼应,结构更加紧凑。小说情节随着流浪线路的前进而变换和延续,从

而使整部小说在结构上散而不乱,有助于小说在反映现实生活时产生使艺术性和作品现实内容相吻合的真实感。

3.6开放式结局

在小说结局的处理上,20世纪美国成长小说也有了很大的突破。传统成长小说一般以主人公跻身上流社会、与家人团聚,与恋人喜结连理等幸福圆满的结局收尾。正因为有了圆满的结局,主人公对迎接新生活做好了准备,所以许多经典成长小说都有续集,如歌德的《学习时代》之后又《漫游时代》。但美国成长小说淡化情节,对成功人生的预设提出质疑,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结局:主人公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认识不符合社会主流理念,他们又无法和现实达成妥协,因而主人公最终并没有获得所谓的成长,他或者她仍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犹豫或者拒绝成长,走向“反成长”甚至崩溃的道路。《哈》中19世纪中期的美国表面上蒸蒸日上,人们心中还保留着纯洁、天真的美德,但现实是残酷的,社会上拜金主义成风,充满暴力和残忍。在这样一个野蛮与文明并存,愚昧和进步相伴的特殊背景下,哈克经历了一系列的所谓文明教化,最终选择了以逃避和隐匿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4 结论

青少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又是时代和社会的一面镜子。一方面青少年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环境特征,通过他们,我们可以反省自身和我们所处的社会。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的创新者,他们应该具有坚实的根基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应该为此做出重要贡献,这就是研究成长小说的意义所在。美国成长小说作为现代文学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好的体现了美国当年社会的各种问题,是我们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无论是传统成长小说还是美国成长小说都放映了青少年对人生的认识,对成人世界的探寻,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当前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加以疏通引导。

[1] 贾中华. 《奥吉·玛琪历险记》与当代文学中的反英雄形象——试论玛琪形象的典型意义[J]. 甘肃社会科学,1997(4): 67-69.

[2] 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 伊犁: 伊犁人民出版社,1984.

[3] 芮渝萍. 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 孙胜忠. 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美国成长小说及其文化解读[A]//虞建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第三辑)[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 戴琳.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新批评解读 [J]. 山东外语教学,2004(4): 93-95.

猜你喜欢
哈克青少年小说
哈克出逃并找到一个朋友
青少年发明家
哈克寻宝记
真正的强者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布哈克历险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