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边,玩转的就是时间

2016-03-21 02:51罗婧奇编辑李颜岐
中国三峡 2016年1期
关键词:岳麓书院书院

文/罗婧奇 编辑/李颜岐



湘江边,玩转的就是时间

文/罗婧奇 编辑/李颜岐

湘江边的悠闲夜晚。 摄影/杨抒怀

这个夏天,人抵长沙。这座我国历史上唯一经历了三千年历史而城址始终不变的城市,用严烤腻热迎接造访的人。就像它自西周以来不更名、不移处的自在自得那样,亦不会刻意营造自己的形象,而是情绪鲜明地亮出自己的底色,管你爱与不爱。据说千年前的道路与今天这个湖南省省会城市的某些位置都能重合,虽不具备穿越时间的眼睛去证实,但分布湘江东西两岸的古城墙和岳麓山却散发着交织现代与古意的魅力。

大下午的在橘子洲看江水波滚,反射太阳光点闪动,光点周围打着圈儿,似乎静止没有流动;但看远处,明明水波一浪推着一浪,缓缓远去。在看多了大浪淘尽、阔步向前的景象后,这种温吞的行走,对我有种别样的魔力,江水如城,河与城池都用宽广的包容对抗时间的流逝,没有被洪流推着踉跄前行,而是玩转时间,快慢自理,所以才有了浓郁的千年古韵,众多的百年老字号,以及在躁动的现代社会都能慢悠悠享受生活的日常方式。

古意让时间凝滞

从岳麓山往南边山脚走,至爱晚亭,绕过一个被百年古树环抱的小池塘,就是岳麓书院的山门。这是反其道而行之,游者往往选择从湖南大学那侧的书院大门进入,再探路爬山。大门前是开阔的停车坪和校园领地,显得严肃气派,而这个近山之门则不怎么起眼,如不是在爱晚亭看到指示标牌,恐怕会在树林掩映间藏起。这个山门想来是古时学生从严谨治学去往山野妙趣的通道,还是低调一些为宜。我便是从这山门进入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窄窄的一门之隔,风味大不相同,上一秒还在岳麓山层叠的泄洪泥土小道中探寻古迹,倾听鸟鸣,观察虫行,体感风和日丽;下一刻就已经置身万籁俱静的学场,在讲堂听夫子讲学,观大家论道,在御书楼读百家之言,品诸子思韵,在筑山回廊吟诗、读书、与友辩论。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格局,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为清朝遗构。 摄影/杨抒怀

岳麓书院虽建于北宋,但因历代战火洗礼,目前建筑物多为明清遗构,且许多只遗下碑刻匾额,装裱于墙上供人观摩。所以,观书院楼阁碑亭,有古今交纵之感,封火山墙坚实无华,檐角线条流畅,廊顶屋顶的窗棂漆亮犹新,地砖条纹扭曲且边缘不齐整,可以看出很多是修葺后力图复原展现书院整体古朴庄严的形象。书院和园林多是现代修复和打理的效果,还是以原有的灰色为基调,给今人提供了一个得见古时光采的机会,建筑沉默不语,但思韵贯穿古今。

庭院深深,幽静的岳麓书院一角。 摄影/杨抒怀

讲堂屏壁正面书有张栻于1167年所撰的《岳麓书院记》,叙书院建设历史,述书院精神要义。“论尧舜之道,本于孝弟,则欲其体乎徐行疾行之间,指乍见孺子匍匍将入井之时,则曰:侧隐之心,仁之端也,于此焉求之,则不差矣。”湖湘学派讲求经世致用,内圣外王二者合一,书院风气反对科举利禄之学,钻研理学精髓,培养济民人才,“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屈子祠有对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把屈原与湖南的缘分刻画出来,表达对其高洁兰心和无上才气的景仰。还有岳麓书院学规碑,实为古代书院学生的守则,“一时常省问父母,一塑望恭谒圣贤,一气习各矫偏处,一举止整齐严肃……”,在现在看来也是修身养性之举、为人处世之道。

岳麓山,穿石坡湖。 摄影/赵雪丰

岳麓书院。 摄影/吕格瑞

时间似乎只是剥去了书院的外衣,内在的精神气象从未离散,只能感慨古人的幸运在于可以论道争鸣,社会的尊崇令学问成为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事业,讲学之地自成净土,而现在面对这些精神财富,只能在导游的解说和游人的喧闹之外感知心灵的片刻静谧。

在山门处碰见来自石家庄的小记者,应该是当地报社组织的暑期游,两个小男孩采访我关于岳麓书院的一些问题,譬如书院成立于什么时候,我国古代四大书院是哪些,有哪些名人造访过书院,等等,一板一眼煞是认真。对于我这个还没进山门有些问题答不上来的受访者,他们也没有失望,礼貌地说谢谢,请我去参观。后来我参观完书院,行至大门,在书院碑刻简介处,一个小男孩驻足认真读着上面的文字,也许现在对于他而言,碑文只是一些汉字和数字,但在我眼里,眼前的这幅画面是古代文化传统和风貌最初始的传承。

长沙因历经战火劫难,特别是1938年的那场因错误的焦土政策而起的文夕大火,令古城建筑几乎无存,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的地面文物毁灭殆尽。始建于明朝的天心阁城楼也没能幸免于难,这个当年城市的制高点,“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记录了城市历史的荣耀和伤痛。现在看来,这片地块已成一座亲民公园,围在古城墙内,从墙外仰视只能得见古树茂密的枝头,显得神秘、孤寂,但走进公园,人声乐声与蝉鸣鸟叫合奏,一派热闹、和乐景象。看着,听着,想象这样的场景日日上演,如果不是大火警示钟、崇烈门、崇烈亭、太平军魂雕塑等提示着历史的重大变故,你会觉得仿佛从时光开启之初便是这般模样。

长沙筑城于西汉,及宋代基本确定天心阁位置为城墙,清代又多次重修加固,增设炮台九座,并建月城(筑在城门外用以屏蔽城门的小城),使古城墙成双城,格局大定。上世纪20年代,因民国现代交通发展需要而拆,仅留下天心阁这段古城墙为胜迹。同行友人笑称要我摸一摸古城砖,看是否会穿越,我依言抚上,大叫“穿越啦”,实际只感受到了丝丝凉意和凹凸之感。存在于遥远的过去,是只可被阅读的过去,凝滞于城砖的见识之中,那些历代独具巧心的对联名句,公园内列出的三十多位与湖南颇具缘分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丰润故事,都在时间中停驻。

崇烈亭有楹联“天若有情天亦老,心到无私心自宽”,横批“天心”,隐约有天地道宽,胸怀大德之感。崇烈楼牌门上的“气吞胡羯,勇卫山河”,为纪念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有一股保卫国土、慷慨赴死的激荡情怀。在历史名人石刻画廊,汇聚了贾谊、刘长卿、杜甫、韩愈、柳宗元、辛弃疾等文人墨客,更有朱熹、张轼在岳麓书院讲学辩论,曾国藩组建湘军、开拓中国现代化。与湘地结缘者,既遥远又近密,存在于典籍、碑刻、故事传奇,乃至这片地域的上空,不用刻意搜寻,转角就能碰到。就像太平街的贾谊故居、步行街头的黄兴铜像(虽然目前因修地铁而暂时搬离)、天心阁旁的简牍博物馆,走几步就能遇见历史。

传承延续的妙处

在五一广场活动,宽阔的街道,高架桥蔽日,四周都是商厦,地铁1号线的修建如火如荼,怎么看都是一场现代都市急速建设的常规戏。人们走过,去往不同方向,并不做长时间停留,日复一日的生活将享受现代便利视为再普通不过的习惯,能吸引他们的是长沙大大小小的历史悠久的老字号,譬如在坡子街的火宫殿喝早茶,任由一上午的时光在手中挥霍掉。

一个地方的吃食总是最有名气的,祭五脏庙是不论当地人还是游客的首要任务。我也尽职尽责做好功课,把一日三餐都安排在了长沙的百年老店里,早餐,要去德园包子、杨裕兴面馆,正餐则属火宫殿、玉楼东。当然,200多家老字号不可能一一走到,去过几家最负盛名的店,倒有几个感受。

第一,要费点气力去伪存真。现在老字号被仿冒已成普遍现象,网上搜索一个老字号,出来特别多同名店,让人眼花,走路上一看,到处都是杨裕兴面条的店子,德园包子也不少,有的门脸差不多,有的风格大不一样,服务员的装扮和态度也不是一个水准,这让人得费心甄别。想来,假冒伪劣想借百年老字号的品牌东风盈利是其一,一些正规加盟店只为求名、掌握不了老店的精髓是其二。

晚八点,街边的夜宵摊人头攒动,在这座越夜越精彩的城市,吃喝玩乐样样都不可或缺。 摄影/杨抒怀

第二,像百年前那样融入百姓日常。与有些旅游城市游客趋之若鹜、本地人从来不去的店不同,长沙的老店往往成为当地人一天日常的开端,在杨裕兴面馆吃面,邻桌的爷爷用长沙话训斥不好好吃面的孙子,年轻女子吃完面后在街边公汽站等车上班。火宫殿总店有火神庙和古戏台,据说每晚有花鼓戏表演,旧时人们饭后的乐趣,今日也能享受。

第三,自己得把自己当回事。做大做强的店都有这个共同的特点,不论因为发展和革新的需要在经营方式上如何变化,自身的技艺秘诀和服务理念不会变,多年积淀不仅自身内修,还对外传播,扩大影响。从坡子街的火宫殿吃毕出门,发现在火神庙旁有一个臭豆腐陈列馆,可以参观臭豆腐的制作,里面挂有臭豆腐技艺传承图谱,从第一代姜二娭毑到第四代李义,一目了然。正看着,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在介绍着什么,一回头,发现此人原来就是图谱上的第三代传承人何谷良,老人六十多岁了还在为特色味道的传承尽心尽力,神采奕奕,一种技艺,一份事业,确实也让人充满激情。德园和杨裕兴也都在室内悬挂有自己的品牌故事,边吃边读,食物以外又多了一份滋味。

午夜零点整,一份刚刚出炉的小龙虾。作为长沙夜生活的主角,吃少不了“小龙虾”,玩少不了“解放西路”。摄影/杨抒怀

托朋友的福,都直接去总店享用,避免上当。侯家塘的百年德园,四眼大包新鲜出炉,个头大,馅料足,里馅花样繁多,金钩鲜肉包、莲蓉蛋黄包、蜜汁叉烧包……老面软实入味。杨裕兴的面是手工鸡蛋面,汤料的种类也多,有句歇后语称“杨裕兴的面——牌子多”,一是说码子多,二是说专用术语多。码子,就是放在面里的配菜,我吃的三鲜面,配料是鱿鱼片、肉片和竹笋,鲜香悠长。专用术语写满了一面墙壁,譬如“免青”是不要放葱、蒜,“免色”是不要放酱油,“过桥”是面和码子分开,“重挑”和“轻挑”分别对应分量多一点和少一点,很有意思。不过,我还是习惯直接描述吃食的喜好,光记这些术语又免不得烧脑呢。火宫殿的臭豆腐和糖油粑粑都名副其实的好吃,方方正正、油油亮亮的红烧肉近观真是喜庆。

坡子街里的老字号食铺。 摄影/吕格瑞 右图:太平街。 摄影/吕格瑞

吃食类的百年老店是最贴近民生的文化招牌,论滋味,我这张挑剔的嘴吃过味道更好的同类型食品,可就因为敬畏时间,不禁在饱足之时升起了一种肃敬。传承延续的妙处并不止于和百年前的味道一样,更在于与时俱进寻求适宜现代生活的方式,让人吃在嘴里,怀念的是从前的风流韵味。看报道称,长沙这些老字号根据自身特色,推出了不同的经营方式,比如火宫殿主打小吃精品,玉楼东主攻湘菜精品,杨裕兴做优面食精品,又一村进军快餐,自己选择一个特定的方向做优做强,不仅不砸旧招牌,并且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浓缩。谁能知道又一个百年后,人们不会怀念现在的味蕾感受呢?

水自流,人自得

邻水的城市有一股子灵气,但又各不相同。海边的城市,只能得见海的一侧,有潮湿的粘腻往角落里钻,表面慵懒,实则躁动;湖边的城市,城可以完全地包裹湖泊,即使湖不在一城中,也总会被数城包围,平静,安静,有点冷冷的意味;靠河的城市,不论河流大小宽窄,总是可以到达河的两岸,但看河从上游奔向下游,穿城而过,总有掌控不了的感觉,于是时而自负,时而畏惧,热情想靠近,又不免要先掂量。

在这座湘江边的城市里行走,起先觉得人们都冷冷的,期待别人发现自己疑问和企盼的眼神,别人却早已走过。然而后来我发现,那都是错觉。大中午禁不住烈日灼面,想寻求从岳麓山顶到书院的近道,瞅了半晌发现只有一个面部生冷的大叔走过身旁,以试一试的心态询问,大叔还是冷冷的模样,指明了不远处的一条小道,还不等我说谢谢就快步前去。正在脑海中重复路线以防忘记,大叔居然停下转过身来让我跟他走一段。我正高兴,却发现大叔的步伐实在太快,山路又是弯道,一会儿就不见踪影。待我按照他说的路线走到山腰,发现他正在前方歇息。看我走近,他又指了指路,说沿着这个走就能到爱晚亭了。我表示感谢,问他去哪儿,是否在此处歇息。他说,到山中来取山泉水,在另一条路,停下来是专门等你。顿时感觉大叔和我上演了一出反转剧,萌萌的大叔总是出乎我意料。

拖着大水桶爬很高的山去打山泉泡茶喝,这是生活怡然自得的人才会做的事。经大叔这么一点醒,我才觉悟怪不得一路上很多人都拿着较大的容器,有的拎两个大农夫山泉的瓶子在手里,有的直接用小拖车绑一个纯净水水桶上山,敢情都是为了取一壶好水,品一口好茶。爬山那天正是工作日,但是山上人很多,有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也有小孩子到处飞奔,看树看虫,不知时日。橘子洲那儿,钓鱼的人多,静静地闲坐,或许几个小时都不觉疲乏。正是这些所见让人觉得日子仿佛在湘江边越来越慢,慢得有滋有味,慢得乐在其中,慢得想就这样一直看水北去,看鸟飞走。

也许是已远离革命年代,也许是没有专门去挖掘此地发达的娱乐业,我没有深切地体会到这座城市变革或娱乐的标签,却兀自认为它是时间的宠儿,节奏不快,自在自得。人们感激时间的遗留,时时瞻仰古意,乐山好水;也利用时间的宠爱,慢悠悠、喜滋滋,安排好自己的日子。虽然肯定也有工作、养家、学习、奔走等忙碌的一面,但看着古麓山寺、天心阁等处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古树,看着在橘子洲的草坪上扯着风筝的孩童和家长,看着工作日依然满座的下午茶据点,更愿意慢下来,随这城和这人自得一把。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湘水之诗虽多诗人忧愁之气,却也是美妙。妙在古人穿行的那条江水,就是现在的这条江水,古人出发和到达的那座城市,就是现在的这座城市。

专题策划
乌东德纪行

猜你喜欢
岳麓书院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担负时代赋予岳麓书院的新使命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江南书院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千年学府
问道岳麓传承国学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