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类型学来探讨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

2016-03-21 03:15:19李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国语系
消费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

李曦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国语系



从功能类型学来探讨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

李曦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国语系

摘 要:翻译实践是跨语言变换的过程,依据两种语言的整体词类优势来实现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对称。功能类型学提出标记模式和概念空间,而对于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呈现出英语指称功能由低标记性向汉语述谓功能的变换态势。因此,从功能类型学来研究英汉翻译的总体变换态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英汉翻译 词类转换 功能类型学 关系探讨

从翻译实践来看,对于传统的词类转换多作为翻译技巧来应用,而词类间的关系,由于涉及多个语言的翻译问题,未能给予明确。如在The doctor’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unconmmonl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ient brought about his speedy recovery翻译中,将之译为“在医生快速赶到,并进行认真的检查后,病人因此而很快康复。”从英文中的词性变化来看,原句中的名词(examination)转换为汉语中的动词(检查),而在英语句子Snowdan leaves H.K. on commercial flight to Moscow:SCMP,翻译成汉语为“斯诺登乘坐商业航班离开香港,飞赴莫斯科。”本句中的介词“on”在汉化后变成了形容词。可见,对于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是常见的,而变化的原因在于英语中的名词或介词占据优势,而汉语中的动词占据优势,由此带来的词类变换,有学者将之归结为英汉翻译技巧。随着功能类型学的提出和发展,对英汉翻译中的词类变换问题,从词类范畴标记模式上来探讨跨语言翻译中的词类共性,突破了传统词类范畴的分离观,也为更科学的解释词类间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参考。

一、功能类型学原理

对于词类的界定,主要是形态和谱系差异,对于英语词类来讲,由于名词词性多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出来,而在汉语词类中却不一致,无法实现相同词类间的直接变换。因此,从英汉翻译的词类转换研究,需要从新的理论范式中来探讨。功能类型学将词类划分为标记模型和概念空间两部分,标记模型主要由语义、语用建构,而语义主要有事物、性状、动作构成,语用又以命题行为为单位,划分为指称、修饰和述谓。可见,对于非典型词类来说,考虑到指称功能与主语、宾语间的自然关联性,必然表现为偏离典型的无标记形态。从词类概念空间来看,由于英汉翻译中的词类均有标记形态,而两种语言的名化形式却不相同。如对于上例中的“arrival”,按照词类本身的标记形式,由于没有相应的汉译形式,所以两者在译介中必然存在词性的变化。功能类型学将词类优势来探讨词类变换中的问题,对于优势的词类类型,可以作为英汉词类的相对标记性,利用英语词性结构方式,与汉语语法环境要求,来实现两者差异性转换。由此可见,对于英语中的形容词、动词等,多需要从形式标记上转换为名词,以顺应汉语主语、宾语结构要求。事实上,在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并未存在形变要求,但因汉语中的音节、语言结构及语义差异,要比英语的表述更为自由。如对于英语中的词类,其自由度多通过扩展来实现,如前置代词、形容词、临属语、后置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及从句等。最为典型的“nothing”也可以通过派生“nothingness”来实现名化。

很显然,从英语的名化扩展表现上来看,汉语相对受限,如果采用过多的修饰语,则使得汉语结构显得拥挤。通常情况下,汉语中的形容词、动词出现名词化的频率较低,我们多将汉语中的“N的V”和“N的A”视为固有结构。从翻译实践来看,对原文语义的最大程度接近是完成跨语言变换的不懈追求,而通过对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分析,翻译中所提出的“变换中的不变”,可以理解为英汉翻译中的可变性表现。如前所述,对于词类本身的语义、语用和句法,遵循词类变换的路径来探讨相同功能下的典型语义变换,如指称功能主要从事物延伸至性状和动作;修饰功能主要从性状延伸到事物或动作,而对于述谓功能则是从动作延伸到性状或事物。而对于事物的原型或者说不变性表现,主要界定为语义、语用功能的恒定性。从英汉翻译中,将英语名词转换为汉语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则可以从概念空间上,将词类范畴中,代表指称性词汇作为主语、宾语,而述谓性词汇作为谓语。

二、形容词的述谓化是英汉翻译的重点转换

基于词类范畴标记模式,主语从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类型转换中来研究,相较而言,对于无标记名词的转换,翻译价值较小,英语中的名化动词转换也较为简单;而汉语中的词类转换相对复杂,特别是在句法、词语、音韵变化上,翻译中的变换成为重点。根据英汉翻译中常见的转换方式,一是由英语中的名化形容词变换为汉语中的述谓功能;二是英语中的形容词修饰功能变换为汉语中的述谓功能。

三、结语

可见,从英汉词类翻译的变换来看,由于英译汉、汉译英中对词类变换中的类型功能划分,英语中的名词优势、汉语中的动词优势,再加之英汉语句结构和语境的差异性,在进行词类功能转换中需要进行不同对待。也就是说,对于英语中的形容词、动词在名化中较为多样,而对于汉语形容词名化结构则有较多限制。很显然,对于英语依托形式化框架来造句,名化结构必须遵循语句框架,而汉语在造句中显得宽松,但述谓结构更切合汉语的铺排方式。

参考文献:

[1]刘丽华.英文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2]钱玉兰.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译法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7)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英汉翻译》课程育人探索与实践
文化产业(2021年15期)2021-03-08 07:00:36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42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浅析英汉翻译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15:49:24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58:28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其解决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69期)2016-09-21 13:46:18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
卷宗(2016年6期)2016-08-02 23:16:03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