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虹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岗位培养模式为例
张秋虹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摘 要:《财务会计》是所有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核心课程,又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都是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而《财务会计》这门课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而,《财务会计》相对于在整个专业主干课程来说地位不可忽视。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财务会计给予的会计信息,亦或是不了解财务会计的相关核算方法,那么其他课程对于注重实践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相对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来说,要想将会计专业建设事业做好就必须重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针。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为未来自己毕业就能就业,就能够顶岗工作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高职院校师生应当努力地方向。本文主要结合《财务会计》中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对现有的高职教育改革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会计岗位 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 财务会计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为我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高技能相结合的职业岗位人才,这些人才在我国人才市场中是独具特色的一类。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使之与社会经济相衔接越来越引起关注。如今我们面临滞后的培养模式,不合理的课程设置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财务会计》这门课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以出现在该课程中的岗位培养模式为例,对整个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职业化能力,强调培训学生的实践创新基础能力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财务会计方面的能力主要有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一些基本方法既能,灵活运用书中所教授的方法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以上就是《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达到这些目标的学生才能成为服务于各大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技能型一流人才。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会计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从一开始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这些职业素质包括一些会计基本功和经济业务的处理,将一整套的会计填写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登记填写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等能力。在高职学校中,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意识,钻研出自己的学习技巧,上述这种能力对学生的适应千变万化的会计工作环境百利无一害。
(二)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是说:财会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具有的道德素质。这些职业道德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坚持准则,强化服务等等。要想具备这些素质,光靠学生的自我提升不能说不可以,但是,学生自我提升的速度太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通过高职教育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学习中强化学生对该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的理解。何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专业性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职业观念,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的讲授,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二是安排学生学习相关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一种针对会计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工作,他是整个会计职业教育的核心,一方面是因为其涵盖内容相当广泛,另一方面是由于该部分的内容是检验学生职业道德是否过关的主要标准。第三是职业道德中关于警示的部分,将相关财务人员违反相关会计职业道德,最好是每一部分找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今后工作中每当想犯错误时都可以用这些前车之鉴给学生一些提醒或者说书敲响警钟,使之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一)教学内容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开设的《财务会计》教学大纲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通常来说都是以晦涩难懂的会计报表的编制作为学科重点,辅助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全部会计环节,将供、产、销三个环节细分每个环节都将会计核算和利润分配所需要用到的会计方法进行讲授。
(二)教学方法现状
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均采取的是讲述法,针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师将相关的学科知识点用口述或者ppt播放,板书等形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在老师讲课过程中进行理解或者课下自行理解,然后老师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自行编制会计分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针对学生的反馈或者是经验来针对难学难懂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多次讲解,指导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为止。上述方法与如今的初高中教育没有什么差别,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知识是否灵活运用?老师通过单纯的书面考试是不能检验出来的,这种方法只会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考霸”学生,与高职教育的目的不符,企业也不会需要这种“人才”,学生就业以及就业之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一)课程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环节中实践部分设计僵化
迄今为止,《财务会计》这门课在各高职院校中的授课方式大部分都是传统的讲授式,即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被动的听,其他实践类的授课方式几乎没有,理论知识占据了所有授课重点,关于未来所要从事岗位的针对性实践教育几乎没有。学校不开设相关实践课程,学生即使将理论知识掌握的炉火纯青也不能与未来的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衔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要将相关理论转化为实践进行消化吸收,可是,现如今的高职教育都是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标的,长此以往,将违背高职教育的初衷。
现有的实践环节基本设置是老师在实践开始之前将需要训练的要求和步骤给学生讲解,随后布置相关的实践训练项目交给学生去完成。每位学生要根据老师给的资料和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经济业务的核算,要求学生的答案正确核算方法一致。虽然老师要求学生必须根据其提供的资料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该核算任务想要得出正确答案必须按照老师讲述的方法进行,如此“实践”的结果就是一些按部就班的高分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走,直达正确答案,这就相当于老师给地图,给目标,何处有障碍,如何让翻阅障碍通通告诉你学生只需沿着老师划定的路线走下去就可以得出答案。由于步骤和路线都是一定的一个学生写出答案,完全有可能提供给其他同学进行模仿。这样一来,不但达不到实践目的,而且太容易的实践容易给学生造成现实工作亦是如此简单的错觉。
(二)考查种类单一,难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这就需要学生一方面学习相关理论方法,另一方面,进行相关训练,将理论方法与现实需求相结合。在考察方面,针对该课程要求在考试中本应是理论考察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但是,现有的课程考试安排是依然是传统的考察方法,即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按不同权重核算成绩,这种考试基本以期末闭卷成绩和平时出勤率来计算,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分析等相关实践活动的掌握程度根本无法衡量。老师一般依据学生的卷面成绩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复杂的数据编制与分析在短短的一张试卷中完成是不可能的,平时训练由于方法失当又流于形式,学生在考前进行简单突击就可以高分通过考试,这样筛选出来的只是瞬时记忆力优异的学生,与相关的财务水平没有太大关系。
(三)课堂气氛过于呆板,缺失岗位意识
正如前文所说,《财务会计》在学生今后从事会计专业相关工作时至关重要,因而,大部分学校将其安排为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现有的上课形式,学生对相关知识只有记忆没有吸收,今后工作中现有的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究竟能够用到多少是我们改进课堂的一个方向,传统的讲与听模式太过呆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与未来的工作岗位相结合,这会造成未来工作时短时间内难以融入。
(一)改革《财务会计》课程的设置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方向与学术性研究不同,因而在课程设置上更多加入一些实践课程是必须的,并且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应当大于理论课程。依照这个大方向来看,现有的课程设置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第一,将课程学习与学生未来工作中的会计业务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中加入相关的会计业务模拟训练;第二,一些原则性,理论性争议与现实工作几乎没有联系的纯理论研究,应当在课程设置中进行相应的简化;第三,将课堂内容与最新的会计准则联系起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学习的都是最新的知识,只有时时更新教学内容,才能保障学生最后的学以致用。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与考察模式
从《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本身来说,其所需要培养出的人才是要具备财务报表的编写与分析能力的,目的在于将这种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决策者,方便其做出合理的经营决定。
我们将实践课程安排的与相关工作实践越接近,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越容易上手操作,那么,如何安排授课方式就变得至关重要。完全按照之前的讲授式已经于企业要求脱节,将课堂模式变为理论与简单的实践学习现在看来也是不够的。只有加大实践课程权重,做到真正的模拟教学,让学生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这项技能掌握到位,才能真正避免工作上的学而无用的尴尬。
正如上文所说,传统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简单权重相加得出学生最后成绩的考核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现有的工作环境,学生的实训操作不仅要与未来岗位结合,还应当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学生期末成绩,适当加少期末卷面成绩的权重,毕竟课程中一些知识点的运用是不能用纸质书写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这样还可以遏制一些学生考试靠死记硬背的坏习惯,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而有用。
(三)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岗位培养模式必不可少
进入好企业工作是我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毕业生的期许,学生在企业工作中需要什么?企业直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提出要求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高职院校应当强化与企业的交流,摸清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达到学生毕业能够顺利工作,企业得到了其所需要的人才的双赢效果。而岗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以上思路所产生出的新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很好地适应现有的企业用工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到最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靳哲.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J].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28-30.
[2]白洁宇. 高职院校创建岗位课程推动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2015,04:75-76.
[3]朱建萍. 关于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岗位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 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10:33-35.
[4]马颖莉,张建芳. 基于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课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以《财务报表分析》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263-264.
[5]朱茹颖. 高职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学生财务管理能力培养探讨[J]. 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06:71-73.
[6]罗红华,刘武萍. 高职院校实施项目化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J]. 商业经济,2012,11:121-122.
[7]汤向玲.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 财会通讯,2013,0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