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 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风险导向审计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黄超 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本建设项目接受审计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审计力度不足或不规范而导致风险的产生,会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构成严重的打击,因此,做好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是关键,其可对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评估,为此,本文就风险导向审计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基本建设项目 应用
随着企业加速建设的步伐,诸多工程项目先后开展,任何项目的开展都会产生一定的支出与成本,做好项目的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中的常用术语,其是针对审计风险模型予以审计,做好风险指数的有效评估,旨在保证项目工程建设的规范性与合法性,避免出现重大的财务风险,这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审计上的专业术语,其是对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内部控制等的有效审计,属于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审计人员需要对结果进行量化的考量,了解审计工作开展的方向、流程与细节等,对审计的范围予以有效的控制,实现对项目风险的有效评估,提高项目的实施价值。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宗旨是及时了解企业财务报告的错报风险[1],根据错报情况来引出基本建设项目的其他风险,对做好风险的有效规避,加强基本建设项目风险与舞弊情况的规避具有关键作用。通过风险导向审计工作,能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加大审计力度,会对相关人员进行约束与管理[2],能制约舞弊、财务错报等行为的发生,充分体现该审计模式的威严性,进而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对项目财务、造价、质量等的有效控制。
(一)强调对项目的跟踪式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以战略性与系统性的观点为重要指导思想,将基本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为导向,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风险规避与审计措施,以提高项目的实施质量与效果,以加强对风险评估与检测,根据风险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应对计划。为了提升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质量,应对项目开展跟踪式审计与调查,将审计与项目的内控制度、进度等相互融合,以提高审计力度。
(1)强化合同与招投标的管理
合同是基本建设项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造价等问题给予相应的规范,将财务等方面的内容写入到合同条款之中,可对施工方构成法律约束,施工方必须按照合同中所规定的内容予以执行。此外,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书中应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来实现对造价的控制,强化对招投标过程的审计与监督,保证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化,能避免发生合同纠纷问题,借助竞标的方式来实现对造价的控制。
(2)强化对设计变更的审查
在基本建设项目中,设计变更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其会影响工程造价。施工到一半若发生设计变更问题,定会产生很大的损失,使得工程造价增加,进而会产生经济风险。因此,应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强化对设计变更问题的管理,施工前,设计团队必须要对设计图纸以及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核,只有经过反复的确认与设计之后才能付诸于实施,提高设计风险意识,以制定切实有效的审查方案。
(3)严格审查施工现场的签证
在签证前,应对所要签证的项目予以审查与核对,保证其项目真实、可靠后才可签证。若前期施工单位将签证填写完毕,审核人员必须要对相关的信息、数据等核实完毕后才可进行签字、盖章,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往,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谋取利益,在签证上弄虚作假,填写虚假信息,蒙骗建设单位,当遇到项目问题时未及时办理签证等等。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应加大惩处力度,并就此方面的内容加大审计力度,以保证施工现场签证处理的规范性。
(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执行者与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决定着审计工作开展的专业性与深度,审计人员应具备足够的风险管理意识,积极践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明确了解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职业性与责任感。审计人员应具备足够的财务会计知识,还应具备相应的建设项目相关知识、法律观念与审计专业素养,提高审计人员的入职门槛,严格规范审计人员的专业资格,是保证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实施的关键。
(三)注重审计项目的后评估
为了避免审计不到位、不彻底的风险,在审计工作完毕后应实施再次审计,建立二次审计的评估机制,分别从审计中介机构、审计责任、工作流程等多个方面予以着手,制定切实有效的评估制度,以此来降低审计风险,极大的提高审计工作的开展效率。同时,对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检查应建立在定时跟踪制度与多级复核方面,若误差率超过3%,应对相关的审计机构资格予以取消[3]。
综上所述,通过对以往基本建设项目的有效分析,项目实施与工程结算过程中都要进行审计,旨在保证基本建设项目的质量与造价成本。由于审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强化风险导向审计,降低风险发生指数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风险导向审计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运用,应注重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强调跟踪式审计,及时对建筑工程的合同、设计变更情况以及现场签证予以审查,加大审计力度,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广西内部审计课题组.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1,03:55-57.
[2]冯均科,钟海珍,贺宝成.基于规则控制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探讨——以公路建设项目分析为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03:24-30.
[3]石维.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项目审计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314-315.
作者简介:黄超(1983.11-),男,河南驻马店人,本科: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建设项目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