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教学要“零存整取”

2016-03-21 23:40张荣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3期
关键词:微信课堂教育

张荣

互联网+教育,说简单了就是如何通过“大数据”来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我们教师而言,就是通过学习、采纳、接收、利用“大数据”平台,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没负担或少负担的前提下投入期中,有效教学,实现双赢。在“互联网+”时代,“零存整取式”学习是其主要策略,其关键就是通过不断借鉴,虚心接纳,不断地“刷新”,使碎片化的知识逐渐整合起来,丰实起来,饱满厚实起来,并与个人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融合与“链接”,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实现知识创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之目的。

一、“零存”时去伪,“整取”时选精

“零存”是为了“整取”,“整取”离不了“零存”。我们要学会“零存”,善于“零存”,积极“零存”,乐于“零存”,做到,“去伪存真”而不是“乱存一气”。“整取”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而取,而且还是一个再次“筛选”、加工的过程,因为我们前先“零存”的资源,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渐丰实起来的,在真真运用的时候,我们又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甚至是“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在““整取””的时候,切忌“大撒手”、“全盘化”,而要做到“去粗取精”。这样在“互联网+”时代,就能真正凸显“学生”会更多地变成“学习者”,而“老师”将更多地变为“师者”的地位、作用了。

同时,“零存”时要善于筛选信息,“整取”时做到重在精细化,彰显个性优势,做到“好刚用在刀刃上”,切记画蛇添足,以助推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也可以这样说,这些“大数据”带来的“资源”,要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最优化,老师利用起来要做到如鱼得水,瓜熟蒂落的程度,学生接受起来如浴春风,得心应手,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徒劳,就是在做无用功,甚至是相反。试想,学时不精(精益求精),用时不通(融会贯通),选时不备(备资源备教材备学生),那就是“乱用一气”,就是胡闹,就是瞎折腾,就是拿我们的学生做实验,就是在误人子弟,就是戕害文化,作践祖国的教育。

巧借微信这个“小”平台,重视从微信公众号中获取资源,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成就“翻转课堂”的有效途径。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渠道,通过官方微信,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查阅一些历史文章,浏览在朋友圈里转发的一些有价值的教学方面的“碎片”,把微信里面的文章分享到自己的QQ空间里,再通过电脑就可以把相关资源的电子稿整理出来,变成了自己的学习资料,“为我所用”十分便利。不夸张地说,微信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视和引用,是一种很好地教学手段,微信、微信公众号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来源。

二、加强创新训练,积极适应新常态

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同时还是启迪者。在教育“互联网+”时代,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熟悉新技术、应用新技术,这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在“互联网+”时代,教室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只是课堂的一部分,拥有整合各项资源能力的教师们的作用越来越显得突出和重要。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诚信行为直接影响着懵懂学生的价值走向。其实,引导学生不拘一格的训练也是创新性的主要内涵。试想,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良好品德和习惯的养成、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等等,哪一项离得开训练?一切学科都有实践性的性质和特点,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适应生活,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更不能离开训练。排斥训练无异于抽空教学的内容,使课程蜕变成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必然会严重教学的质量。时间也充分证明,创新训练是一个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问题的切入点。教师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首先必须真心实意地确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仅仅把“学生为主体”挂在口头上,而是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静下心来,要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绝不能越俎代庖,把教师自己认知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其次,必须真正把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导”,也就是只能因势利导,导而弗牵,使教师的“导”成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削弱或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技术,是一种趋势,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角色、能力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要经常“刷新”自己的“知识屏”,适应新常态,在新常态中有所为,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素养和能力。

三、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善于“营销”自己

在市场,顾客就是上帝,掌握了用户需求,就掌握了经济来源。同样,在学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最终效果的获取也只能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

学生不是工具,是有情感有温度有是非感的生命体,是活泼泼的人。他们来到学校不仅是来求知识的,也是来学习做人,学习合作,学习相处的。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孩子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亲其师,才会信其教;信其教,才能达其育。在温情脉脉的师生关系中,在一种爱意的笼罩下,孩子才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才会更主动更愉快地投入学习。教师爱学生,要以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责任心,尊重他们,激励他们,参与他们的生命成长,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

移动改变生活,也正在改变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与个别化,以及大规模化可以同时实现。这个时代知识信息的获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有问题意识,要有创新意识与综合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就是必须具备和有的素质要求。互联网时代学生是客户,成功的教师要会营销自己,教师的教学也要有营销意识。你的专业知识、人格魅力与丰富思想、深邃智慧,就是你的产品,你的教学方式就是你的营销方式。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要看成是这个教师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营销自己是否成功。

“互联网+”时代, 教师是“公共服务平台”的掌控者,教师就是导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教师不是帮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会提问题,要做到谦逊随和、做到自愿自助,做到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善于创新。

四、加强科研意识培养,提高教师认识水平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教育理论日新月异,“三生”课堂、灵动课堂、互动课堂、翻转式课堂、慕课等课堂变革,家教观念的更新等,都为中小学教师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让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必须先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学校可通过请专家开展讲座,请教改积极分子现身说法等方式,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参与教育科研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广大教师应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民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要有教育科研的意识,要真正认识到教育科研不是学校少数几个教学骨干的事,而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主动参与的、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素养的必由之路。另外,学校要加强教研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选拔,让既有组织能力又有教研影响力的骨干教师担任领导,着力构建高效的教研网络。

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躬亲实践的优势,立足教育教学第一线,更多地接触、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把研究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堂课和研究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注重个案的积累,在实践中发现和提炼研究课题。根据校情和学情,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减负增效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市肃州区果园乡丁家闸小学) 735000

猜你喜欢
微信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