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危机中的运用

2016-03-20 22:54:27郑州师范学院战令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郑州师范学院 战令琦



新媒体在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危机中的运用

郑州师范学院 战令琦

摘要: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崛起,高校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但也容易导致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本文从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入手,按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高校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情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舆情

一、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

网络舆情是指网络受众在网络领域通过网络语言和其他方式,围绕社会公共事务性的热点或普遍关注的议题所表达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集合。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视角看,高校舆情危机具有自发性、非机构性、过渡性、匿名性高、煽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互动频繁、虚实交织等特点。高校学生依赖网络,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和表达情感。网络舆情的引导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大多来自网络,互联网信息流传的任意性,导致网络舆情难以控制。如果学生长期接触错误观点,很容易受到互联网“放大镜”效果的影响,在情绪与思维方式上变得极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弱,很容易被具有欺骗性、煽动性的话语影响。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阶段

网络舆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网络舆情的引导提供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基于万维网技术的教育灌输(1994~2000年),基于BBS技术的沟通引导阶段(2001~2006年),基于Blog、RSS等技术的熏陶体验阶段(2007年至今)。

第一阶段侧重于教育灌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适应网络,正确认识互联网,着重进行政治教育灌输,这一阶段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着重于网站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大多是空洞的说教和晦涩难懂的理论,内容单调,形式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精力放在如何使大学生离开网络,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利用网络,没有从创设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上下功夫。郑州师范学院的学生处官网设置学工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模块,如“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学生资助”和“心理健康”等专栏。网站积极宣传各种政策法规,解析学生工作,创建学生工作专题性模块,如“院系风采”“辅导员之家”“辅导员博客”和“学生之家”等,这些模块报道优秀事迹和典型人物,搭建师生交流沟通的平台。但该平台适合各类通知、公告等文件的发布,大多是老师浏览网页,学生群体浏览不多,无法对校园舆论进行引导。

第二阶段侧重于沟通引导。该阶段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所改进,更加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但没有达到思想上的深度沟通。BBS网站是高校学生的信息咨询、人际交往、娱乐休闲和思想沟通的平台。郑州师范学院学生登录的社交网站主要是百度贴吧中的“郑州师范学院吧”和“我的大学”中的郑州师范学院。学生在贴吧里获得各种信息,交流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侧重于熏陶体验。在这一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渗透功能,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随着博客、播客、维客、微博和微信等新技术的发展,学生从网络信息的获取者、享用者,变成网络信息的制作者、传递者、创造者和消费者,信息发布更加方便。

微信的设计人性化、操作便捷,用户黏度高,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私密性、及时性,信息传播的容量大、速度快、影响力大,在社会话语场域中承担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微信公共订阅号的开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希望。郑州师范学院于2014年推出“美丽师院”“文明师院”“活力师院”“平安师院”“i郑师”“郑州师范学院学生会”“郑州师范学院广播站”“郑州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8个微信公众订阅号。微信订阅号丰富了学校宣传的媒体类型、信息层次和对象的覆盖面,完善了学校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宣传形式。然而,微信的垃圾信息泛滥,出现信息过载现象,有不安全因素。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郑州师范学院学生处创建“郑州师范学院思政园地”新浪官方微博和腾讯官方微博,微博链接至校内各学院的思想政治园地官方微博,形成一个网络互动体系,能够将学生活动的图文消息迅速传播开。

三、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网络教育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成为学生网络思想领域的引导者,熟练掌握新媒体,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利用多种方式建立多渠道网络信息发布平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首先,高校要建立监管预警机制,加强高校网络监控管理力度,及时掌握舆论动态,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解决。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态,切实掌握学生真实的想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辩证地采纳学生的意见,切实改进思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高校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够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喻国明.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255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42:46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2:52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