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 张 锐
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工作分析
东北大学 张 锐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高校招生工作的特点和形势,对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高考制度 改革 背景 高校 招生
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衡量人才综合素质水平的主要判定形式之一,其是现下教育公平制度能够完美实现的核心途径之一。从我国高考制度实行状况分析,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具备一定优点,公正公平的入学考试可为相关院校输送人才,公民可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高考制度在不同类型发展阶段体现不同特点,高考制度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高校应将招生工作作为核心出发点,通过不断调整与把控,从根本上提升招生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高等教育已形成大众化发展态势,其摒弃了精英化发展模式,选拔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招生部门应该严格遵循正规考试制度与考试原则,贯彻落实国家标准的内容要求,对符合考试条件及要求的考生给予公正合理的考试平台,使考生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受教育权得到科学划分。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双向提升促使高校基础性招生名额增加,政策性筛选比例减弱,考生报名资格得到合理性放宽,学生入学机会得到提升。竞争性筛选模式的效用十分明显,考生能力素质的展示机会增多,这两种要素成为其是否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恒定标准。2013年,教育相关部门下达新型高校录取改革试点工作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试点教学的重要性,高校录取要服务于人才选拔内容和人才专业培养内容。高校录取形式的改革,应将录取与选拔加以融合,学校可进行自主选拔录取,通过自我约束、政府指导、宏观服务等形式调整录取形式,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监督手段构建崭新的人才机制。
高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使高校招生工作面临全新考验,20世纪90年代末,“985工程”与“211工程”开始执行,形成高校分化式的发展模式。精英类大学和实用型大学及职业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不同,内在选拔形式和录取标准等也不相同。不同类型高校的要求不同,招生考试制度表现出各种形式。当前高校招生工作均应推进分类考试制度,认真选择不同规格、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特长的人才选拔渠道。高校层次分化模式形成的过程中,高校扩招政策随之进行,教育资源得到全面拓宽,学生群体入学率不断攀升,考生的选择权利变得愈加广泛。高校在专业设置时,应重视热门专业,但也不应忽视冷门专业。冷门专业生源不足的现象尤为严重。高校专业建设过程中,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前者不能满足后者的需求,滞后性特质犹存。高校要对招生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加以联系,探讨行之有效的高校招生工作难题的解决办法。
1.全面掌握高校招生工作态势有利于高校本体资源优化
当前考试制度的变革速度加快,高校的招生政策正处优化阶段和变革阶段,这就要求不同类型的高校招生机构和招生部门需要全面了解当前教育部门的政策和要求,并且需要对高校本体教育资源加以整合与协调,与当前形势下的招生考试要求相互适应。高校要对自身办学特色和自身层次地位有深度的认知,有效发挥学校本体优势,认真详细地确定不同类型的名额配比。虽然高效招生考试机构与部门工作的职责为合理招生,但其还要了解具体的招生情况,提升招生工作的基本洞察效力,预测招生工作前景。
2.合理维持招生选拔标准的公正性,实现招生流程优化的目的
高考录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平稳有效运行,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需要推行阳光工程理念,遵循相关文件的标准要求,实现信息公开化、信息透明化、管理规范化、标准清晰化以及监督有效化。这样在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工作才能愈加完善、有序。高校的招生宣传工作要及时跟进,能够彰显高校的综合实力。招生的生源数量和招生要求具备一定张力,能够表现学校影响力的引导作用。高校要注重校内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形成新型教育特色,组建具备新生力量和新型人才的高水平招生宣传队伍。高校可以通过纸质传播、信息电子传播等媒介与考生交流,以此让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攀升,高考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前高校招生中的改革操作主要涵盖自主增加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多样性和录取标准多样化,这些要素对高校招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应正视此类现状,从实际角度出发,适时掌控招生政策,科学合理地配置校内资源,完善选拔标准,使其日趋公平与公正。
参考文献:
[1]刘海峰.传统文化与两岸大学招考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4
[2]刘 盾.台湾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策研究及启示[J].教育与考试,2015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