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区中发展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

2016-03-20 20:59:19福建省漳平市桂林中心幼儿园苏丽萍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活动区娃娃小班

福建省漳平市桂林中心幼儿园 苏丽萍



在活动区中发展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

福建省漳平市桂林中心幼儿园 苏丽萍

动手能力对小班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活动是发展小班幼儿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实践研究表明,区域活动中加强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能有效发展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本园主要从加强幼儿与“物”,与“人”的互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

小班幼儿 区域活动 动手能力

许多教育家呼吁“让儿童动手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教育要培养幼儿的初步动手能力。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让他自己做。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对幼儿一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活动区中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游戏和学习活动,是教师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与游戏活动。笔者注重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区域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幼儿与“物”的互动

1.活动区内容的选择应难易适度。教师在活动区的设置和内容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循序渐进、难易适度。针对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等特点,本园设置了“日常生活区”,引导幼儿穿脱衣服、扣扣子、拉拉链、喂娃娃、正确摆放鞋子、拧毛巾;针对小班幼儿好玩的天性,幼儿在“玩”中充分地“学”,本园布置了“娃娃家”,引导幼儿扮演成人,喂娃娃、给娃娃洗澡、买菜、做饭等。

针对小班幼儿手部肌肉不发达,力量小,手指应用不协调的特点,本园布置“做做玩玩区”——从简单的粘贴、撕纸开始,每周实施一至两种小制作,开展“穿珠子游戏”,幼儿自己动手穿好“项链”“手链”,打扮他们喜爱的洋娃娃、小熊、小白兔等。幼儿园还提供有趣的背景图,引导幼儿将剪贴、撕纸及制作的小作品装饰其上。

2.活动材料应循序渐进。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手指力量小,体质弱,兴趣保持时间短,活泼好动。通过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对投放的材料往往经历摆弄材料——利用材料开展游戏——厌倦三个阶段,因此,本园在为幼儿准备活动材料时,讲究艺术,掌握好材料投放时间和投放数量,注意做到:

第一阶段投放的活动材料色彩鲜艳,面积、体积相对较大,品种不多,数量充足,意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第二阶段投放的活动材料具有一定可受性,意在引发幼儿的多种想法,产生多种变化,让幼儿在多种游戏形式中巩固知识、技能。第三阶段在观察的基础上收起幼儿不感兴趣的玩具,增加幼儿喜玩、好玩、兴趣持续时间长的玩具数量,投入个别新的活动材料,意在激发幼儿新的活动兴趣。

3.活动空间应充足。许多幼儿园都面临空间不足的问题,但合理布局活动区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空间不足的负担。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地面、墙面、天花板等三维空间,做到大小适宜、动静交替,使幼儿有较好的动手学习氛围和轻松的学习心理。尤其是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差,活动区的布置更应考虑以固定区域为主,物品的摆放应便于幼儿自由取放。

例如,将“结构区、做做玩玩区”放在明亮宽敞的地方,使幼儿思维更开阔,创造更不受约束,完成作品后可以马上投入游戏或与同伴交流。而“美工区、音乐区”放在较为独立的地方,以免相互影响。

二、加强幼儿与“人”的互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与“人”的互动主要包括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互动。

1.注重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师既要做教育指导者,又要做幼儿的活动伙伴,要做好观察者、组织者、建议者和活动材料的提供者。作为活动伙伴,教师要与幼儿共同操作、共同分享、共同游戏。小班幼儿喜好模仿,自主选择活动区常会出现有些活动区人员爆满,有的无人问津的情景。教师应根据实际调整活动区内容和材料投放结构,以满足幼儿的需求或者以间接方式引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幼儿中途可以更换活动或变换不同的玩法,产生更多的想法和探索经历。教师应注意观察,注意发现,进行必要指导,不能横加指责,剥夺幼儿自主权。

2.小班幼儿自主能力、坚持性、手指协调能力较差,需要教师进行适度指导并加以鼓励。因此,幼儿园必须增加师幼之间的互动频率,促进幼儿动手学习。

例如,幼儿因一块物体大放不平稳而犯愁时,教师轻轻走过去与幼儿一起想办法,增强幼儿自信心。教师可以扮演“娃娃家”的奶奶与幼儿一起玩“娃娃家”的游戏,整理“娃娃家”的布置,收拾用品,给娃娃穿衣、梳头。保育员可以经常参与日常生活区、认知区与幼儿玩穿衣比赛、喂娃娃比赛的游戏,与他们一起照顾动植物。活动结束后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对活动区进行讨论评价,组织幼儿交流体验和收获,如“今天你做了什么玩具给大家看”“你喂娃娃吃了什么,怎么喂的”。幼儿共同分享同伴的快乐与成功,在鼓励中体现“激趣”,激发幼儿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欲望,幼儿在反复操作练习,不断深入探索活动中,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总之,教师应以“伙伴”身份作指导,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愉快地游戏,更好地享受游戏,让他们在操作活动中边玩边学,积极动手参与活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杨莉君,邓 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2

[2]吕 武,等.幼儿园混龄教育:理论演绎及其作用机制探析[J].教育科学,2013

[3]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5

ISSN2095-6711/Z01-2016-07-0108

猜你喜欢
活动区娃娃小班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24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娃娃家
娃娃画报(2015年2期)2015-04-02 04:30:27
寓学于乐
缤纷家居(2014年5期)2014-11-03 19:02:01
分成三等份
断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