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大世界,文化微分享
——对高二《文化生活》课前实践活动的价值思考

2016-03-20 19:53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蒋静霞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美育笔者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蒋静霞



精彩大世界,文化微分享
——对高二《文化生活》课前实践活动的价值思考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蒋静霞

文化生活课堂上,教师留出8~10分钟的时间进行文化微分享活动,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增添教学资源,为学生开辟精神园地,邀请学生用心爱的名言、书籍、音乐、电影等文化元素浇灌,用口才、情感、理性、技术等方式守护,使这片精神园地开出精神之花,结出善美之果。笔者在实践中探索这片园地的意义。

文化生活 微分享 实践活动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的教学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没有地,哪有耕,没有耕,哪有收?笔者设计该模块教学时和学生约好,每节课邀请两位学生走上讲台,选取与文化有关的主题进行分享,内容自选,形式自选,唯一要求是分享最爱、发现自我、传递能量。活动一经推出,学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每次走进教室,笔者总是充满好奇地在黑板上寻找今天活动的主角和主题,其他学生的目光中流露出期待。随着活动的推进,课堂上妙趣横生,主讲者精心准备,空气里时而弥漫甜蜜、时而充满忧伤,时而力量喷涌,豪情满怀。学生热烈的掌声,传递出认同,释放着情感,点燃了渴望,憧憬着未来。

一、文化微分享,应美育之需

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美育的研究和价值探寻,我国也不例外。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要将美育放在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基于现实做出的重要调整。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飞速发展,使中国的多数学校注重智育而忽视美育的发展。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指出:“只有审美的趣味能够给社会带来和谐,因为它们把和谐建立在个人的心中。”因此,学校加强美育,迫在眉睫。用美育滋养人心,教育才能真正立德树人。

《文化生活》与美育的主旨一致,除了传授文化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积极的精神和价值追求。高二学生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道德倾向和价值判断的人,教师强制灌输价值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遵循此规律,笔者设计文化微分享活动,希望给学生留点时间和空间,让优秀文化慢慢潜入课堂,浸润学生,改变学生。教育是一个过程,好比务农,静待才能花开。

二、文化微分享,做能力之梯

适应未来社会的现代人,至少需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非正式能力,指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素养,如人际沟通与协调、解决问题、把握细节、适应和变通、团队合作、组织等能力;二是通识性能力,指判断分析、创造创新、 自主学习、操作技能与实践、书写表达、计算机运用能力等;三是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专业知识主要集中于大学阶段学习,而前两方面的能力则带有潜隐缓慢和长期性,需要在长期具体的情境和实践中不断累积形成。

高中阶段是学生前两种能力养成的黄金时期,却往往被学校、教师和家长忽视。困于分数的井底,年轻的眼睛怎能看到分数以外精彩的天空,怎能形成完备的能力和竞争力?笔者希望文化微分享活动能够成为一把梯子,帮助学生走出分数的井口看世界,走出应试的藩篱,去更广阔的天地锻炼自我,成就自我,以此更好地服务他人和社会。

三、文化微分享,筑沟通之桥

通过教育,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传递。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教育对象。教师真的了解课堂上的学生吗?文化微分享活动传达出的信息使笔者重新审视自己对学生的定位和理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不是文化微分享活动,笔者不会相信文静不语的女生喜欢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时尚桀骜的女生最爱具有浓郁古典中国风的音乐,内向腼腆的男生红着脸上台推荐了一首向往爱情的歌曲,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在乎的女生分享关于父爱的歌曲时竟然流下眼泪。这一切,这么真实地发生着,情到深处的动容,让时间停滞,让记忆永恒。

文化爱好可以折射出人的内心喜好和精神追求。喜爱积极的人,内心充满阳光。喜爱玄幻的人,内心可能是厌世、逃避的,或者缺乏不安全感。笔者认为文化微分享活动就像一座桥,连接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精神领地和情感世界,使教师和学生聆听共鸣,感受共振,感受不一样的美好。学生彼此之间多一些了解,才能更好地一同成长。教师对学生多一些了解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

四、文化微分享,开心灵之窗

文化微分享活动如同打开学生生活的一扇窗,丰富学生的生活,将多样的人性、多元的精神、选择与责任、珍贵的情感展现在学生面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要用优秀浇灌,用先进引领,用爱和宽容呵护,使学生的心灵吸收阳光和雨露,使其更加柔软、更加细腻、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育不只是为学生在校发展负责,更要为学生走出校园的幸福负责,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负责。教师要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和文化作品滋养学生,陶冶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育学生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使学生获得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文化生活》就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追逐梦想和远方。

文化微分享活动是一个尝试,仍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改变和惊喜,感受到学生对活动的喜爱。王开岭说:“读书不是查字典,不要老想着‘有用’,其价值不是速效的,是缓释的,一种浸润和渗透的营养。”“有用”不该成为我们选择事物时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在教育上。学生心灵的健康、博大、宽容、向善等美好品质,都是后天日积月累养成的,看似“无用”的过程恰恰会带来“有用”的结果。

ISSN2095-6711/Z01-2016-09-0107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美育笔者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