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梁远久
微型教研组教研活动的问题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梁远久
微型教研组在中学大量存在,其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教研方式与常规教研组的区别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初步分析微型教研组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对其有效性的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微型教研组 教研活动 规模
在一些小规模学校,成员在三人及以下的教研组大量存在,我们称之为微型教研组。其中,有一部分微型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在低效运转(相对于规模较大的教研组)。哪些问题导致这些微型教研组教研活动低效。本文通过数据和资料,分析问题的成因。
一方面由于人数较少,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互相借鉴的机会较少,问题讨论时产生的想法和观点少,造成有很多问题无法深挖细嚼。每次讨论后,大家都觉得不仅问题没有得到完满解决,还产生一定的挫败感。这使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热情在一次次的挫败中趋向于淡漠,造成微型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内在动力趋弱,教研氛围越来越差,教师参加微型教研组教研活动的主动性越来越弱。少数微型教研组教研活动成为外在需要的表演性活动。
另一方面,人数少与教研活动主题之间的作用关系是教研活动氛围较差的形成因素之一。微型教研组人数较少,直接造成在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较大规模教研组中起重要常规教研作用的备课组活动,在微型教研组中难以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在某些规模很小的学校中,微型教研组的备课组从制度到活动都是完全缺失的。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可知,微型教研组成员数较少是其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在集体备课、探究讨论课、课题研究、学科进修、骨干教师培训、国培及区本级培训、评比活动(备、上、说、评)、观摩课、师徒结对活动、专家讲座、同事间非正式交流研讨、自主性质的研究讨论(一般时间较长,不少于一节课)、网络交流研讨(QQ、微信、智慧教育平台等交流方式)、学习学科期刊或教育论著、课后教学反思、网络平台下载材料的教研形式中,教师主要进行集体备课活动。
其他教研活动的开展较为困难,特别像课题研究、师徒结对这样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的活动难以为继。即使开展也是低水平模仿,活动效果差。学校的管理因素对微型教研组教师专业素养有着一定的影响。
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1997年一千多万在职教师获得教师资格。在初级中学,教师获得的教师资格没有学科认定,从法律上看他们可以教授学校的任一科目。
在新教师不断补充的近十年,学校的管理层因为多方面的因素把一些教师从语数外学科转入生物、地理学科,从客观上造成微型教研组教师整体专业素养较低。
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内在动因不足及教研积极性不强,这是导致微型教研组教研活动低效的重要因素。
首先,微型教研组中,由于外部对教师的期待值、教研活动的低效重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获得感少、年龄造成的职业倦怠等多方面因素,使很多教师对微型教研组教研活动失去信心。一些教师对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对教研活动未能实现认知、情感、行为的有机统一。自身工作方面,除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一些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知不够,参与教研活动的态度不积极,对教研活动需要的坚持意志不强。
其次,一些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知不足。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是自己谋生的手段,认为教学只是研究中考的考试内容,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能做好教学工作。在个别教师眼中,教学研究工作是教研组长或领导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个别教师认为自己已经获得职称或者荣誉,失去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动力。
最后,微型教研组教师的工作量是影响他们参加教研活动动力的因素。例如,初级中学中,为保障中考等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升学校的升学水平,受学校人员紧张的制约,很多学校要求微型教研组教师除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如图书管理、报账员、保管员等非教学岗位工作,这直接造成微型教研组教师精力不足,进而没有参加教研活动的动力。
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微型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ISSN2095-6711/Z01-2016-11-0105
梁远久,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