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梅
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思想及其应用
黄淑梅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从关注物质转化为关注人文思想,新的技术革命向教育发出了挑战,这对于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从简单的传授知识过程转化为更加注重人文情怀,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人们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更为关注。情境教学不仅符合了时代的要求,而且也推动了教学过程的发展,情境教学思想逐渐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应用。语文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了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的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情境进行教学。
李吉林是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儿童教育家、中学高级教师,她执着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从中学英语教学的情境教学法中得到启发,将外语中的情境教学法移植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思想和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的“意境说”,吸取了丰富的理论,最终创设了情境教学思想。
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思想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等多种方式来指引学生通过构建情境,然后让学生在特殊的语文情境中学习知识。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思想不仅应用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上,而且也逐步扩展到了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变革了教学模式。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说到有关“情境”的词语都会想到杜威,杜威被大家称为“情境”教育家的第一人,他认为人们的“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1],认为人的思维是对于直接经验基础上的情境构建。情境教学是需要将教材知识与具体的教学环境相结合,老师在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特殊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构建的情境中学习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有益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本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进入其中的环境进行学习。情境教学不是任意地创设情境,而是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在综合考虑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高度上来创设情境。因此,情境教学除了需要对教学知识熟悉之外,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环境情况,再进行情境教学的创设。情境教学讲究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将学生带到大自然环境中或者是具体的现实环境中,让学生在自身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中不断积累经验。在这个情境教学过程中也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
其一,真实性。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构建情境,需要带领学生去情境之中学习。学生在已有的认知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构建情境,在脑海中形成关于新知识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知识能够身临其境,在脑海中具体感受知识和情境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有真实之感。
其二,情感性。在情境教学之中,创设意境首先需要有情感。教师在引导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投入情感于其过程,让学生感受体会其中教师的情感,其次是学生在脑海中自我构建情境教学时需要带入情感。
其三,想象性。情境教学过程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或者肢体引导来激发学生脑海里的已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需要学生脑海里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想与想象,对新知识的情境构建更加需要学生的想象。情境教学过程中在没有实际环境时就需要教师通过语言或者是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构建情境。
李吉林认为,诗人首先是在情境中才能够生发情感,其次是在情境中,在情感的促使之下创作了优美的诗歌。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写作文需要情感,因此可以创设情境,通过构建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她认为,“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2]
其一,暗示诱导原理。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大家习惯于老师一味地讲解知识,学生一味地听,这就很容易形成灌输式的课堂。这样的形式不益于学生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思想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其语文情境教学主要是 “通过优化环境,予以改善。根据教育教学的远期目标或近期目标,针对儿童的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形式,或运用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直接诉诸儿童的感官。”[3]通过创设情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暗示诱导学生情境和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周围的环境引导学生心理的共鸣,促使学生通过心理的共鸣上升为大脑对知识的学习。情境教学是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教师引导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推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无疑,情境教学中的暗示诱导原理能够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其二,情感驱动原理。情境教学首先需要环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再通过环境暗示激起学生对情境事物的情感,经过教师的语言、肢体的引导推动学生对情境事物的情感转移,将情感转移至与情境事物相关联的教材和知识,在这个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情感也逐步地加深,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情境教学中的情感驱动原理主要是先引起学生关注、激起学生兴趣,再移植兴趣于教材,最后是学生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情感。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教学过程则是通过情感驱动激起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其三,角色转换原理。在灌输式的课堂上,学生并没有处于学习主体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促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情境教学过程让学生融于教材之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教材角色或者是教材相关角色转换的活动。情境教学的角色转换原理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对角色进行转换进而感悟角色、感受角色,最后表达出角色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对角色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达到对教材知识的顿悟。学生转换角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转换,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上的乐趣。
其四,心理场整合原理。在情境教学过程中,通过暗示、角色转换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作用,从而推动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心理场理论认为,“儿童生活的空间,无不对他们的心理发生作用,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超越这个空间。”[4]并且,李吉林通过《鲁滨逊漂流记》故事中鲁滨逊在孤岛上受环境影响导致心理上发生改变的事实再次证实了心理场的作用。
其一,形真。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思想认为,在教学中所使用的事物只需要形状相似就行,能够让学生领会即可。情境教学中并不需要完全地按照实物进行情境构建,而只需要简单的装饰体现出情境的主要形象。就像是绘画中的白描,只需要简单几笔绘画就能够勾勒出整幅画的神韵,无需精雕细刻。
其二,情切。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有关形象进行善恶美丑辨别,从而,他们也就会对相关形象产生出或喜爱或厌恶的情感。这一情感是真切的。
其三,意远。“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5]在一定的情境中,作者写作的构思早已飞向了远方,这就使写作意境深远。情境教学中亦是如此。
其四,理寓其中。情境教学中所构建的形象、激发的情感等就像是一棵树的枝叶,而一棵树最为重要的就是身躯主干,情境教学中的身躯主干就是课文的中心,一切情境教学都从课文的主旨出发。
李吉林依据儿童对不同事物会产生不同反应这一现象,将语文情境教学分为五种类型。
其一,实体情境。主要是运用实物,让学生能够在实物中感受和领悟其特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将学生带到教室外,让学生在户外感受大自然的实物,根据实际物体开展对于它的认识和理解。
其二,模拟情境。主要是通过与实物相似的物体来进行情境构建;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一样事物都搬至课堂上,所以,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来进行情境模拟。
其三,语表情境。主要是教师在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绘一些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而学生则在老师语言构建的情境中具体地感受场景的画面、声音,通过想象和联想在自己的脑海里构建一个新的情境。
其四,想象情境。主要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想象和再加工,以构成一个新的情境。在想象情境中,学生对物体更富有情感,更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
其五,推理情境。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逻辑推理。这个过程主要是对具体的事物进行分析,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然后从个别现象出发总结出普遍规律。
其一,以生活展现情境。根据教学的目标和主题,在自然界中选取一场景,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对客观的场景进行仔细的观察,形成自己特有的感受和想象。以生活展现情境是指在实际场景中进行学习,通过现实生活来展现情境。
其二,以实物演示情境。教师选取一个实物为情境教学的中心,学生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仔细观察实物,这样学生对于课本上一些陌生的事物和知识点就能够有较为完整的认识。
其三,以图画再现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需要通过语言描述的场景,而在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只要一展示图画就能够一目了然,形象客观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以图片的形式再现情境能够对学生的大脑产生刺激,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李吉林认为,情境教学过程中图画再现情境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剪贴画,因为剪贴画能够再现出事物的轮廓,另外一种则是简易的粉笔画,它能够根据教材的知识简单地勾勒出场景。
其四,以音乐渲染情境。主要是在情境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音乐渲染氛围,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塑造出形象,无疑,这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准确地体会和把握课文的感情。
其五,以表演体会情境。李吉林认为,情境教学中的表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进入角色,是学生将自己放置于课文之中;另外一种则是扮演角色,是完全地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表演体会情境能够使学生更了解角色的特点,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其六,以语言描绘情境。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语言的描绘。情境教学需要教师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增进其对事物的理解。语言描绘情境可以彰显出情境教学中的主导性、形象性和启发性。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让学生学好汉字,写好汉字。通过构建情境开展识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热情。
1.独体字的情境教学
汉字是我国的通行文字,成千上万的汉字结构主要是合体字结构,只有极少的字是独体字结构,这就需要在识字教学中对汉字进行分类教学。如果合体字是房屋,那么独体字就是房屋的砖瓦,因此学生学习汉字首先需要学习独体字。在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教“日”“月”“水”“火”就是运用图画再现情境的途径进行教学,在解释字的时候同时还可以画简笔画,对独体字的字形和字义进行详细的分析。“教学‘月’字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轮弯月,或者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弯月的图片。引导学生将图画的月亮和我们学习的字相联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这个字最初的模样,是因为逐渐演变才变成我们现在书写的字的模样了,是慢慢地变成越来越像今天写的‘月’字了。”[6]这样让学生在图画中学习汉字,让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感到乐趣。
2.形声字的情境教学
形声是汉字的主要造字法,是最能够造字的形式。形声字主要是复合成体,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李吉林在情境教学中对汉字进行归类,将汉字中情境相同的字一起教学。比如在实际的“飘”字的教学过程中,她首先让学生眺望窗户外,自己去感受风吹起柳枝的场景,因此“飘”的形旁是“风”。同理,用两个水瓢合在一起就像是一个瓜,因此“瓢”形旁是“瓜”;将折好的小船放在水面上漂流,因此“漂”的形旁是三点水。在同一个情境下,对相似的形声字进行相互比较和分析,能够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差异,也能够准确地把握相似的形声字的不同含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学生在书写上的错误。
3.词汇的情境教学
在阅读中,除了需要准确地把握汉字的书写,还需要准确地把握词汇的书写和含义,只有了解了词汇的含义才能够顺畅地阅读文章,因此,词汇的情境教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词汇认识主要是对于一些具体的实物的认识。比如教学中的“大”“小”“多”“少”,李吉林是通过实物展现情境的途径来创造情境,展示了篮球、皮球还有乒乓球,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进行简单的句子训练,在比较中学习词汇。又比如对于“热闹”这一词汇的认识,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句子来构建情境,“( )真热闹,那儿百花齐放。”而对于高年级词汇的情境教学,首先需要对词汇进行分类,李吉林将高年级的字进行排列,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按照偏旁部首归类,其二是按照熟字或者是熟悉的偏旁部首带出来的,最后一类则是那些尚且不能归类的。在李吉林的词汇情境教学中,低年级的词汇主要通过事物形象来构建情境,而高年级的词汇情境教学则主要是通过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对词汇进行归类构建情境。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和阅读课外书籍这两种方式。其中,阅读教材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构建是一个让学生初读、细读、精读的过程。在阅读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创设情境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去阅读。当学生对课文有大概的了解之后,带领学生仔细地品读字词句,具体构建与文章每一段落有关的情境,最后是精读,主要是针对文章中具体的语句来构建情境。在阅读教学中构建情境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融入教学之中。
1.散文的情境教学
在散文情境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文章中作者对所见所闻表达出来的情感。散文一般都存在富有美感的意境,因而在散文的情境教学中首先要“以美入境”,让学生在接触课文时产生美感。李吉林在教学《燕子》一文时,通过以图画再现情境的方法来构建情境,通过展示燕子的剪纸画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燕子的模样,感受文章中描写燕子的富有美感的语句。在学生初步地感受散文的美感之后,构建情境其次就需要以情相联。“以情相联”首先需要教师对文章的情感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在构建情境过程中学生能够具体地感受到教师对文章的情感,通过教师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激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讲解《桂林山水》时,教师通过阅读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但是要激起学生的美感,就需要教师以饱满的情感来描绘桂林山水,唤起学生对桂林山水的感受与体认愿望。“只有当教师深情投人、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7]李吉林在教学《桂林山水》的过程中,带领学生领略完桂林山水的美之后,引导学生开展对祖国山水美的欣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这个教学过程可以看出,通过情境构建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从而激发起其对祖国山河秀美的感叹。
2.诗歌的情境教学
每一首诗歌作者都会抒发情感,诗歌的情境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把握诗歌中的事物来体验诗人抒发的情感。这首先要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进行情境构建,让学生进入情境,其次是对诗歌的诗意进行适当的解释,让学生能够弄清诗意,最后是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体验诗歌的情感。例如在施建平老师的 《泊船瓜洲》的教学片断中,他首先告诉学生学习古诗,明白古诗的大意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进入到诗人写诗的那个情境当中。在进入课文之前,他播放了音乐,让学生一起听配乐朗诵。学生在听完音乐后能大概地感受出这首诗的基调。在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之后,教师开始详细地分析诗歌的含义。这样的方式显然是必要的、有效的。
3.童话、寓言故事的情境教学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编者编入了一些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主要是用夸张、想象的方法来构建人物或者是动物的形象,教师通过这些形象来教育儿童,而寓言故事主要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学生哲理或者是道理。在情境教学中童话故事可以通过图画展示生动的形象让学生来感受,构建情境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趣味,再用图画、剪纸画和音乐来再现场景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情境,然后由教师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让学生感悟道理。
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不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就很容易形成“灌输式”的课堂,在这种境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以提高,其语文素养也难以得到改善。对此,可以尝试通过构建情境教学来改变教学生态,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地位。以此而论,在当下,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思想颇具价值和意义。它有利于改变教学方式,促进真语文发展;与此同时,它还有利于丰富学习资源,提高语文素养。
注释:
[1][3][4]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3页,第102页,第106页。
[2]朱玲:《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6]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6页,第183页。
[7]丁苗:《以情悟情 以心契心 以神会神——古诗《泊船瓜洲》教学片断与评析》,《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年第3期,第34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中学)
编辑:毛莉
责任编辑:金润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