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 彭晶晶
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 彭晶晶
小学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语言,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下运用语言。
游戏创设 课堂氛围 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教学对策
英语课堂游戏是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采取有趣好玩的形式,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的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活动。它对排除小学生学习压力,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有重要作用。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一:游戏旁观
游戏过程中,有时候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游戏,常常会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对游戏漠不关心,这就是游戏旁观者。例如,教师教颜色这一课时,为帮助学生记忆,设计“What’s missing ”的游戏,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在班级角落里,有一个学生没有参与游戏。当其他同学不亦乐乎地说“red”“ blue ”“yellow” 时,他只是沉默。教师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学生都玩得开心的游戏,他却游离在其之外。这使他无法得到应有的语言训练,体验游戏过程。
误区二:游戏起哄
游戏过程中,一些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游戏的时候出现一点小状况,下面的学生会哄堂大笑,教师无法制止这种情况,导致参与游戏的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是不是该接着游戏。这使接下来的游戏效果大打折扣,使一部分学生对游戏产生恐惧心理,不敢参与,怕被笑话。
误区三:游戏后遗症
游戏后遗症指在游戏结束后,小学生的情绪处于游戏的兴奋状态中,不能安心进行下面的学习。尽管教师已经反复强调游戏结束,但他们依然沉浸在游戏的环节中。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纪律,影响了教学进度。
对策一:游戏要有针对性
游戏是为达到某一教学目服务。游戏要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紧扣重难点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宗旨,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开展,游戏才会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为使学生学会时间的表达方法,熟练掌握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活动。教师先示范,拿出钟表,转动时针和分针,问学生:What time is it ?学生回答:It’s four o’clock 。教师转动时针和分针成1点10分,问学生:What time is it?学生回答:It’s one ten。教师说:We can say ten past one。学生在画好的钟面上添时针和分针,进行对话训练。之后学生两人一组,拿出自己带的钟表进行对话。在本课上,教师运用钟表这个道具,通过让学生画时针、分针和拨钟,有效地训练学生对不同时间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训练和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对策二:游戏的时机性
游戏的安排必须注意一定的时机性。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采取合适的形式组织活动,既可缓冲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调节课堂学习氛围,又能促进学生理解和巩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课的前半部分,教师可以安排活动范围较小、易控制的活动。新授和巩固知识时,教师可进行做动作说、表演说等游戏。低年级游戏的形式简单,时间短,游戏涉及的内容较浅显,游戏安排所受的限制较少,可以开展多次游戏活动。例如,复习旧知环节,可采用捉迷藏、玩泡泡、拍手等游戏。新课引入环节可采用听猜的游戏,让学生听听日常生活中各个场所的声音,猜猜他们在做什么等。
中高年级的游戏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堂所学内容基本完成以后,学生对新知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师组织游戏比较妥当。例如,学生认识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后,为巩固所学单词,教师设计以下的游戏: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说单词,指“颈”说neck等。为深化学生的所学知识,教师设计Let’s draw Mike的游戏,让学生画简笔画。有的学生把以前所学的单词一同上注,如head、ear、nose 等。
对策三:游戏的可操作性
游戏的顺利进行是游戏活动取得效果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学生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游戏的可操作性指开展的游戏活动,教师容易运用和控制,学生容易进行活动。日常英语教学,教师不可能每天花很多精力创设新的游戏,课堂上开展的游戏活动大部分是从其他地方借鉴而来。因此,挑选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游戏情景创设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即使是教师本人自创的游戏,也必须充分考虑教师自身的因素、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游戏的操作难易程度。
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单词run、jump、sing、dance 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双簧表演的游戏。一位学生在前面做动作,另一位学生在背后用英语指挥,其他学生看他们的表演是否正确,以此巩固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学生上台后对游戏的内容不了解,过了好长时间,游戏没能做起来。这种游戏安排显得不妥。
一位教师设计了四人小组活动,一人发口令,其他三人做动作,依次轮流。之后,一个人做动作,其他三人说英语。这种游戏简单易行,效果不错。
游戏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实施中,游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把握游戏的特点,大胆实践,积极反思,使游戏在教学中真正发挥“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建清.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1
[3]郁 瑾.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教育,2002
ISSN2095-6711/Z01-2016-1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