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十四中学 刘 丽
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十四中学 刘 丽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要使教学效果达到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改变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突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等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一些高中学校在生物教学上提出转变教学理念的改革措施,但教学新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师生缺乏交流。许多教师想与学生交流,但只是流于形式。个别教师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无法顺应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学思维固化。一些教师虽然想转变教学模式,但只是浮于表面,仍有传统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教学方法不能转变,这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无味。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产生。”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对人持之以恒地钻研直至获得成功具有导向、维持、激励等作用。提高生物教学效果,教师应在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方面多注意。生物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这样的方法:用生活常识或图片导入新内容;课堂小结时允许学生提一个自己好奇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调动起来,将教师的教学意图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并真正行动起来,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恰当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教育家波丽亚说:“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问、启发诱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发现。这样不但锻炼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品质,还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做法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例如,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时,教师可以如下设问:①植物为什么会向光弯曲生长?②什么是向性运动?③向性运动的产生是哪种激素调节的?④植物体内还有哪些激素?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很自然地知道什么是植物的激素调节。
3.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抽象、难懂,如染色体组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等。学生学习起来较困难。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例如,讲述染色体组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比喻:将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后剩下的五十二张牌看作一个细胞中的五十二条染色体,同一数字的四张牌看作同源染色体的话,红桃、黑桃、方片和梅花分别相当于一个染色体组。介绍DNA的分子结构时,教师可以将DNA分子与螺旋楼梯进行类比,把DNA的主链比作楼梯的扶手,DNA分子内部的碱基对比作楼梯的台阶。教师把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等转化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4.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还课堂于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座位上默默无言地记,容易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学生在这种不良状况下学习会降低学习效率。生物课教师应改变“讲—记”单向思维交流的模式,创设纵横交错的交流网络,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叠加,从而加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受控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教师的讲解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剖析难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突破重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
5.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物课教师要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健康等问题,让学生处于温暖的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对学校、班级、教师会产生感情。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学生都愿意向教师请教。在这一刻,教师叩开了学生的心扉,不会出现因惧怕教师而不敢向教师请教的情况。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良好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满心欢喜地学习。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爱,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和鞭策,点燃学生精神力量的火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潜藏的学习能量。
6. 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会学”。教学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课堂上,教师不能仅关注讲授过程,也要做好信息反馈,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接触的知识。美国瑟斯顿博士所列的“智力七因素”中提到,对智力有重要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记忆力。生物课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科学的记忆方法主要有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概括记忆法等。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与教具的使用、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感染力和个人魅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等因素有关。
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尽可能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1]梁 愈.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及教育教学行为指南[J].中学生物教学,2013
[2]童庆年.新课改理念及对生物学教师的要求[J].中学生物教学,2013
[3]胡继飞.论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的观念转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曾丽霞,徐慧琴,刘德立.中学生物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ISSN2095-6711/Z01-2016-10-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