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照岗
瞄准戏剧教学的核心:对话
——《雷雨》教学设计
庄照岗
品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
引导学生由人物对话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复杂的个性,感受戏剧的独特魅力。
朗读法,分析法,问答法。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雷雨》。我们知道,话剧是一种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那么,我们要分析、欣赏一部话剧,首先要从什么入手?
——对话。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的对话世界,去感受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去领略话剧的艺术魅力。
(一)旧雨衣
1.同学们,本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谁和谁在对话?
——鲁侍萍和周朴园。两人的对话是从什么开始的?
——旧雨衣。(ppt,找两个学生读)
周朴园 (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 嗯。
2.同学们,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喜欢新雨衣还是旧雨衣?
——旧雨衣。那这件新雨衣是谁找出来的?
——太太繁漪。繁漪知不知道周朴园喜欢旧雨衣?
——A.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还拿新雨衣?故意的,繁漪在家总是受到周朴园的压制,一点自由都没有,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
——B.不知道。一个跟他生活了18年的妻子竟然不知道丈夫的喜好,这只能说明她——不称职,长期对丈夫漠视,毫不关心。
所以,不管繁漪知不知道,都暗示出两人关系的不和谐。
3.这一段对话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二人关系的不和?
——A.“点了一支吕宋烟”。一个男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抽烟?烦闷时,想安静一下,想放松一下。周朴园为什么烦闷?
——除了矿上工人罢工让他操心外,还有就是妻子也不能给他安慰,反而让他烦心,上文刚刚讲到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情节。
B.“我的”。给人什么感觉?
——“我的”带有很私密和界限分明的感觉,很显然,这个“我”是相对于谁说的?
——繁漪。周朴园跟妻子把界限划得如此分明,可见二人的关系——不和。
C.“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同学们,你体会一下周朴园的语气?
——明显带有责备、不耐烦的意味,而且“这都”,说明繁漪拿给周朴园的雨衣不是一件吗?——不是,那什么意思?
——你自个挑吧。
所以,我们看,一开篇,有关旧雨衣的一段对话,都在暗示,周朴园和繁漪夫妻二人?
——充满矛盾,不和谐,不契合。而且好像这种矛盾——由来已久。
(二)爱情
1.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没有,周朴园好像特别喜欢旧的东西,旧雨衣,还有下面提到的——旧家具,旧衬衫,……一般人不都是喜欢新衣服吗?周朴园为什么如此珍视旧的东西?
——“旧雨衣”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怀旧”心理。现实的不如意让他对过去充满无比的怀念和留恋,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留恋、怀想?“旧”东西背后到底深藏着一个怎样美好的故事、美好的人?
——初恋或爱情
我们说,一个人怀念他的初恋是正常的,因为爱情是美丽的,它自有一种伟大的力量,使得人能超越一切世俗的羁绊,超越现实的冷漠和残酷,将它供奉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不时地咀嚼、品味、自我陶醉。周朴园在现实生活当中只有婚姻,没有爱情,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大,家庭生活的不如意,让他的怀旧心理日益深切。
2.同学们,怀旧的是不是就周朴园一人呀?侍萍忘掉了这段感情吗?侍萍想不想见周朴
园?从哪里可以看出来?——(ppt)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 (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 你的女儿?
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同学们,我们看,鲁侍萍知不知道这是周朴园的家?
——知道。知道为什么不走?(而且还有两次离开的机会)难道对眼前这个让自己受了三十年苦和委屈的男人不恨?不怨?
——恨、怨。正常来讲,看到一个给自己带来不幸又可恶可恨的人,上来就该如何?
——骂他,挠他,向他讨说法。憋了三十年,现在终于有机会问,当初你为什么抛弃我?鲁侍萍说了没有?走了没有?
——又不说,又不走,她当时到底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呢?
——①不甘心,受了三十年的苦,万万没想到,阴差阳错又遇上了这个人,不甘心就此离去,有种讨说法的心理。②还有点依恋。其实,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如果侍萍一发现这是周朴园的家就无动于衷地离开了,那才是真正地否定了这段感情,了无依恋。③想仔细看看自己当年爱过的那个男人变成什么样了。
总之,侍萍迟迟不走,不断地制造话题,都说明侍萍也没有忘记那段爱情,毕竟曾经爱过,幸福过。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两人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故事?
(三)无锡 洋火
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1.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没有,当提到无锡的时候,周朴园和鲁侍萍都仿佛——跌进了记忆的河里,记忆的天空突然飘来一朵悠悠白云,飞来一双轻掠的翅影,沉浸在对往事的回想中,周朴园动情地感叹:“无锡是个好地方。”他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首先无锡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是他的家乡,那里有他很多美好的回忆,包括他的爱情(初恋)。所以说那里有他生命的春天,在那个春天里,爱情的桃花开得漫天漫地,三十年前,在无锡,正是他风华正茂的时候,刚留学归来,他追求男女平等,爱情自由,他和侍萍一个郎才一个女貌,一个踌躇满志,一个温柔贤惠,可以说无锡是他美好人生的见证。
2.侍萍也掉进了记忆的河里,在回想,而且不自觉地用了一个“我们”,(由敌意变得轻松,沉浸在回忆中)还特别提到了“洋火”,为什么不是别的东西,而单单是洋火?
——这一细节肯定在鲁侍萍的心中印象深刻,三十年前的生活,鲁侍萍记忆的深处肯定有一束洋火的影子,这束影子若隐若现,星星点点,照见了他们以往共同生活的场景。你觉得会是什么场景?大胆设想一下?(学生)
——①因为侍萍生孩子生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②鲁为周缝衣服的情景——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因为下文提到周的破衬衫,绣了一朵梅花,我们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绣梅花的情景。③红袖添香,周在灯下读书,鲁挑灯芯的情景。
同学们,设想一下,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个年轻的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在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眼前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温馨、甜美、幸福。
是啊,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想象得出,三十年前那段生活,给周鲁二人的正是这样一段美好温馨的记忆,以至于三十年后他们仍念念不忘,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一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四)你们
1.同学们,那么这样一段美好的生活有没有持续下去?
——没有。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鲁被赶出周家,在绝望中投水自尽。而且,鲁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形下被赶出来的?
——在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个风雪夜,生下孩子才三天。
2.对于三十年前被赶出周家的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的感受?(ppt)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後,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3.我们看,鲁侍萍对周朴园,内心有着无限的怨愤,正是因为周朴园给她带来了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三十年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尽情释放心中的怨愤了。但是,同学们,你注意到没有,鲁侍萍在控诉的时候,用的全是“你们”,为什么?
——你们,你们家,你们老太太,这里的“你们”,包不包括周?——自然包括周朴园的,可是显然并不是周朴园一个人,甚至周朴园也是被迫的、无奈的。在侍萍的眼中,三十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显然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以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正如我们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所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周也是有极大的苦衷的。因此,从侍萍的“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她对周是有一定程度的原谅和宽恕的。
对此,曹禺也曾语重心长地提醒中学语文老师:“我老觉得侍萍被赶走,周朴园不是完全同意的。他的家教很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违抗,他没有办法。新夫人是非常有钱的大官的小姐,绝对不会允许她的前头还有夫人。周朴园的母亲为了依靠这方面的势力,非把侍萍逼走不可。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4.可是,不是他的原意,是不是意味着他没有责任?不是。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藏起来、做妾、私奔等,但周朴园都没有做,说明他——?
——怯懦。他在爱情、责任和权势之间选择了后者,选择了妥协,这其实是人性的软弱。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雷雨》第三幕中得到解释,侍萍对四凤说:“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我生怕外人欺负了你。我不太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你妈就是在年轻时没有人来提醒,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步走错了。人的心是靠不住的,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
不难看出,这里所谓的“太软弱,太容易变”的靠不住的人指的其实就是周朴园,对于周,最让鲁不满的,与其说是“绝情”,不如说是“软弱”,不能为爱情抗争,不能为爱情做牺牲。
所以说,从这个层面上讲,周朴园也是一个可怜人。我们想一下:
周朴园也曾是个热血青年,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努力攻读经济学,以期能够改造社会;他接受西方自由恋爱的思想,接受了平等的思想,所以,他追求美丽贤惠的侍萍,并且和侍萍生下两个儿子。在这几年里,我们可以想见年轻的周朴园在封建老式家庭中承担了多少压力,他的身上曾一度爆发出追求爱情的惊人勇气。可是,他的父母亲是绝不允许他和一个仆人结合的,他们为了让年轻的周朴园死心,趁着周朴园不在家,将侍萍赶出家门。三十年后,周朴园对着鲁侍萍说:“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显然,当年轻的周朴园听说侍萍被家里人赶走后,他在漆黑的夜晚追到了河边,如果他不是深爱着侍萍,他为什么要在夜色里赶到河边呢?如果他不是因感情失了理智,他怎能不明白,他追到了侍萍,又能怎样呢?试想一下,周朴园那天晚上,看到爱人的遗物和遗书,是个什么样的心情呢?这个年轻人是如何一字一字读完爱人的遗书的呢?他在面对寒冷的夜色和无边寒冷的人间,感觉到一股冷酷而强大的异己力量在左右着他、控制着他,难以反抗。他的年轻而燃烧的心就这样一点一点熄灭火焰,变成冰冷而坚硬的东西。也许,他的心,就是在那一个风雪之夜死掉的。
小结:所以,我们看,经过我们以上的分析,你觉得眼前的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十年前,他与鲁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真实的感情,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他多年来保留的旧习惯可以为证;而对于三十年前,将侍萍赶出家门的绝情行为,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和忏悔,可以说,此时,我们眼里看到的周是一个有温情的周朴园,有良知的周朴园。显然,这并不是周朴园的全部,随着剧情的推进,随着两人谈话的深入,和侍萍一样,我们对周的认识越来越真切,周朴园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接着往下看。
(五)相认
1.当发现前面站着的这位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侍萍时,周朴园有没有兴奋?惊喜?热泪盈眶?感天谢地?
——没有,而是——?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2.在认出侍萍之前,周热切地向“别人”打听她的消息,并声称要为死去的她修坟墓,给人的印象是,他深深地怀念着侍萍。可是,一旦侍萍真的站在他面前,为何他的态度突然发生那么大的改变呢?
——担心侍萍来敲诈他。唯恐自己的财产、名誉、地位受到威胁。
是的,对“死去的”侍萍的怀念,让他获得的是心灵的慰藉,缓解内心的愧疚和罪过。而活着的侍萍,让他感到的更多的是不安与忧虑,甚至恐慌;他担心现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被破坏,担心苦心经营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
3.此时,原先温情脉脉的周朴园消失得无影无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对,周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只考虑金钱、地位、物质利益,而把感情抛在一边。他原先的温情、良知,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自私、冷酷。(商人本性,认为金钱可以解决一切,包括爱情,包括罪恶)
4.周朴园的自私冷酷在后面还有什么体现?
——叫警察杀死矿上的很多工人。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禺先生会这样说——(点出“曹禺”)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可以说,精巧的语言和对话,真实地再现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这正是曹禺剧作的魅力所在。今天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是选取几个具体的语言片断来品味,其实文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发掘,正如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雄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可以说,整个《雷雨》剧本,就是一座巍峨的海上冰山,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海面上的1/8,也许更少;但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大致了解戏剧的阅读方法和切入路径,慢慢试着自己去阅读,感受戏剧的魅力,品味人物对话的精彩及其背后的潜台词,点燃一盏戏剧阅读之灯、文学阅读之灯,从而收获精神的愉悦与满足。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编辑:李运
责任编辑: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