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2016-03-20 12:44王兆辉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后方抗战时期抗战

谭 翠,王兆辉

(重庆图书馆,400037)



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谭 翠,王兆辉

(重庆图书馆,400037)

抗战文献作为重庆图书馆特色馆藏,在长期资源建设中形成了收藏、整理、研究、服务一体化模式,重视文献收集的合作化、资源建设技术的标准化、资源开发的深入化、服务方式的高效化。抗战文献资源作为图书馆界的特色文献资源,对传播巴渝文化、宣传抗战历史、促进抗战大后方研究等都产生了极大的文化效应。

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建设模式;特色馆藏

1 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简述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的首都,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中心。日军全面侵华后,国民政府机构及一系列机关人员迁入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设立,爱国的民主党派人士也相继转往重庆;有1300余家工商企业,30余所著名高校,近百家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大量新闻出版机构、文化艺术团体相继辗转迁移重庆;30余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驻华使领馆移驻重庆;塔斯社、路透社等世界著名通讯社、报社以及几十个反法西斯反战国际机构、团体也先后在重庆派驻机构。[1]战时他们都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献史料。重庆图书馆因之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出版物收集最全、保藏最多和最完整的图书馆。

抗战文献是指抗战时期的出版物、文件等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文件等。据统计,重庆图书馆藏抗战图书27710种60041册(件),抗战期刊2839种,抗战报纸213种,抗战报刊缩微胶卷860种。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弥足珍贵。重庆图书馆将抗战文献作为该馆的特色馆藏予以建设,长期关注抗战文献的整理、研究、出版等工作,成果显著。

2 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2.1 收藏——文献收集的合作化

通过与国内外文献档案馆藏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积极推动抗战文献资源的复制购买或共享,如数字资源网站共享,数字化的文献资源、缩微胶片、公开出版文献汇编的购买,文献资料的共享等等,互补不足,从而丰富抗战文献馆藏,实现抗战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随着国家社会和个人对文献的日益重视,原始文献的征集、购买、捐赠活动已十分稀少,各图书馆通过购买电子资源或复制文献成为扩充馆藏文献资源最主要的方式。

2.1.1 购买缩微胶卷

自全国报纸缩微加工全面开展后,为了补充和完善抗战文献资源,重庆图书对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江苏、湖北、湖南等省市民国时期期刊、报纸的缩微胶卷拷贝件进行购买,其中以省级图书馆为主,文献资源多为抗战时期。经过近30年的收集整理工作,重庆图书馆抗战时期的报刊类缩微胶片资源愈加丰富,已具规模。2009年,重庆图书馆从国家缩微中心购买了抗战报纸缩微胶卷共580种,[2]收集了大量本馆稀缺的抗战时期报纸;2015年,本馆还购入了大量抗战时期缩微胶卷约100卷,有《时事新报》《南京人报》《新民日报》等。

2.1.2 购买电子资源

2012年,重庆图书馆从英国国家档案馆、牛津大学中日战争研究中心等机构购买了英国原殖民部、外交部、海军部等抗战时期的数字化档案,共计21个全宗,约150卷,18379页,丰富了抗战时期英驻华机构的史料;近来,该馆购买了全国报刊索引中“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可查询和下载众多民国期刊资源,其中大量为该馆未有的抗战期刊,可与该馆“民国文献库”互补。

2.1.3 馆界互助

随着图书馆界逐步加强合作,信息日益公开化,不少图书馆共同尝试将一地区或全国文献信息统一地、稳步地编排整合起来,从而实现共建共享。如全国推行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十几家民国文献收藏单位进行文献普查,建立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网,查询民国联合目录,基本可获取全国民国文献的题名、著者、出版地、年代、馆藏地等信息,对全国各地民国文献特别是抗战文献资源有了全面、宏观的掌握,实行抗战文献资源的共享。重庆图书作为重要的参与机构,积极收集、审核和上传民国文献各信息数据,其中包含大量的抗战书籍。

2.2 整理——资源建设技术的标准化

运用一些高新技术和设备,通过专业人员和标准化工作流程,将纸质版的抗战文献整合成数字化资源,进一步拓展抗战文献资源的图片阅览、视频播放、专题检索、单篇或全书下载等各项技术的网上应用,加快完善抗战文献的数据库建设;同时,技术上加强与保障抗战文献相关的高新技术设备、数字化产品及网络服务器的维护等。最终实现抗战文献获取途径的便捷、形式的多样,促进抗战文献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

2.2.1 缩微加工

文献缩微是使用专门的缩微摄影机将文献原件的影像缩小拍摄在缩微胶片上。[3]读者可通过专业设备查阅缩微胶卷来获取文献的信息,从而保护文献原件,提高文献利用率,减少损坏程度,降低管理费用等。1985年国家缩微中心成立,在其支持下,重庆图书对馆藏民国时期的众多报纸进行缩微加工,其中大多数属抗战时期。2015年,该馆还投入大量资金购进了专门的转换机器,预计通过几年的艰辛工作,进一步将缩微胶卷转换为图片格式,实现普通电脑的存放与查看,从而为日后报刊文献的查阅提供便利。

2.2.2 回溯建库

回溯建库是图书馆运用集成的高性能管理软件系统,将藏书书目文献资源数字化,使其成为计算机可读的、有组织的相关文献信息集合。[4]简而言之,即将书目文献信息资料电子化。回溯建库是图书馆工作实现自动化的重要内容。2003年,重庆图书馆组织专业人员,对馆藏15万册民国文献进行回溯建库,多为抗战书刊,基本实现抗战文献的网上检索。从2014年至今,该馆通过招标的形式与企业合作对余下的民国中小型图书进行了回溯建库,录入书名、著者项、出版项,重新贴图书分类号等,进一步推动我馆民国特别是抗战书籍资源电子化,极大地方便读者的查阅。

2.2.3 数字化建设

建成重庆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网上检索系统。2006年起,重庆图书馆开始对部分馆藏民国书籍、报刊进行全文数字化扫描,经过五年努力,扫描了约7万册书刊,形成约1700多万页的电子文档,[5]其中抗战文献占了很大部分。2008年该馆馆藏民国文献网上检索系统在局域网内正式运行,读者通过该网站对抗战书刊进行详细的篇章或全书浏览及下载。该工作保护了抗战史料,为其便捷的流通提供了方便。

建成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3D数字图书馆。2014年9月3日,历时三年的3D数字图书馆网站正式运行。3D馆主要由虚拟的八个展厅和一个地下书库构成,展厅由战时有关的文字(大量为手迹)、图片(2000余幅)、视频(1000集)来解说抗战大后方政治、军事、交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并展示相关研究成果;书库存有约4万余册馆藏特色的书刊报纸。共收集约4.9万多种、6万多册(件)抗战文献,读者点击即可翻阅浏览。网站利用三维虚拟现实技术,集展览观赏、资讯查询、文献阅读为一体,为广大读者了解抗战大后方历史提供了新的场所。

2.3研究——文献资源开发的深入化

历史资源的收集整理主要是为了加深资源的开发研究,以求尽力还原真实历史,实现“以史为鉴”之目的。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资源建立在广泛的文献收集整理基础上,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化地开发研究文献资源,包括编撰资料、提炼史料、撰写论文、出版书籍等,以努力揭示抗战文献内涵,传播抗战历史,宣传抗战文化,弘扬抗战精神。

2.3.1 馆内开发

在收集整理抗战文献的同时,重庆图书馆调配有历史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员,长期对丰富的抗战文献资源进行开发研究,以充分挖掘文献的价值。依靠本馆抗战文献资源具有丰富、完整、稀有等特征,陆续编写并出版了《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之《市井百闻》《笑林记趣》两书,以及《重庆图书馆馆藏珍贵抗战图片集》《抗战大后方歌谣汇编》《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上中下)等专著。这既对该馆所藏抗战文献资源进行了分类编纂,进一步摸清了文献的特性,也进一步加强了重庆抗战资源、抗战大后方资源的开发,拓宽了全国抗战史的研究领域等。同时,以课题促进开发,该馆成功申报了多项重庆市级和国家级的科研课题,在充沛的资金、严格的标准以及专业人员的努力下各项课题顺利完成,合计发表抗战文献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如“重庆抗战文献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在重庆建立国家级抗战文献中心可行性研究”“抗战大后方民歌民谣历史价值研究”“重庆抗战文献中心构建的战略研究”“多维视域下抗战文献的文化形态研究”“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全景数字虚拟化图书馆研究”等多个重庆市级社科课题研究项目,对于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抗战大后方历史研究有重大的突破。2015年还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抗战民歌民谣与中华民族精神塑造研究”,该项目对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歌民谣进行收集、整合,研究其对抗战的重大价值,再现民歌民谣在抗战时期兴盛的场面。

2.3.2 合作开发

重庆图书馆拥有抗战时期丰富的书刊、图片等文献资料和专业研究人员,与市内外图书馆、博物馆、政协等文化机构和单位建立有协作关系,经常共同开发、研究抗战历史。如2014年与重庆市政协协作编辑《中国中间党派抗战大后方文献档案资料选编》,图书馆负责收集抗战时期大后方中间党派相关的文献文本、图片资料,对重大事件、相关人物活动等资料进行整理、编纂。

2.4 服务——服务方式的高效化

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用户服务工作。[6]重庆图书馆十分重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通过咨询、检索、阅览、展览等多样的形式开展抗战文献资源的知识传播与宣传教育,使抗战文献能为普通大众便捷地接触并有所了解,以期真正实现其现实价值。

2.4.1 查阅服务

为读者提供查询和借阅图书的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读者通过图书馆能广泛、方便、快捷地获取抗战时期纸质书籍、电子书籍及相关信息。在重庆图书馆,读者可以在地方文献室通过民国文献网上检索系统检索、阅览、下载和打印抗战时期书籍、期刊的单篇或整本文献信息;在基藏书库查看保存较完整的抗战图书;阅览及打印抗战缩微报纸;通过电子阅览室或远程协助的方式在重庆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站上查看馆藏抗战文献和数字化抗战文献资源。而且,重庆图书馆长期与媒体、高校、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单位建立友好关系,如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北碚图书馆等,常常通过电话、电子邮箱、QQ等联系方式帮助查阅并传送电子版抗战文献资料、传递缩微报纸扫描资料等。如2015年凤凰卫视拍摄纪录片《不屈之城·1938-1944重庆大轰炸纪实》,重庆图书馆帮助收集了重庆大轰炸相关的报纸史料。

2.4.2 展览

展览是以图、文、物一体的形式,丰富集中的让读者获取信息、视觉观赏的一种有效方式。重庆图书馆专门设立抗战文献陈列室,陈列抗战珍贵历史文献资料达百余件,有书籍、报纸、巨幅照片、抗战图表等;在特别的抗战纪念日举办有关抗战文献的展览,如2010年8月15日为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举行“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漫画展”,展出抗战时期著名漫画家张仃、高龙生、廖冰兄等的百余幅作品,简洁、醒目地重现战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场面。又如2015年7、8月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精心制作“抗战时期重庆木刻运动文献展”,通过《新蜀报》《国民公报》《抗战木刻选集》等抗战报刊展示了抗战时期重庆木刻运动的发展始末,介绍了重庆木刻运动的组织者、木刻家、作品、木刻展、木刻的宣传媒介和对外交流等信息。

3 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产生的文化效应

3.1 抗战文献发展为图书馆界特色文献资源

重庆图书馆前身为建于抗战后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其最早的一批图书为前国立中央图书馆捐赠的书籍,其中大多为抗战时期书刊。后还接运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京沪两办事处移赠的一些无主图书,约86191册,多珍本和善本。这些大量“原始”的抗战时期文献成为该馆最具价值的一部分珍藏。重庆图书馆在其后的各历史发展时期,持续不断地向各机关团体和个人广泛征求、订购抗战文献,包括文献副本、缩微胶卷及少量实物等,具有丰富、完整、质优等特点,使抗战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图书馆中位居前列。

重庆图书馆通过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重视,加强内部人员的配备与培训,加大对文献建设经费和技术支持,加深与各馆的协作等方式加快抗战文献的资源建设,从而具有完善的数字化网络,先进的设备设施,方便、快捷、精准的查阅服务等一套高质量查询体系,具有数字化、信息化、便捷化特点,使得该馆抗战文献在全国图书馆中都大有特色。

3.2宣传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

习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讲到,“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时期,前方战场浴血奋战,后方基地鼎力支援,涌现出了无数英勇奋战的光辉事迹,传播了保家卫国、同仇敌忾、百折不挠、开拓创新等抗战精神。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纪念抗日战争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7]我们要让辉煌的抗战历史和崇高的抗战精神为今天国家的富强之路服务。

吴慰慈在《图书馆学概论》中给图书馆的定义时指出图书馆是“文化教育机构”。收藏丰富抗战文献资源的重庆图书馆,作为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收集整理抗战文献,开发研究抗战历史,传播普及抗战知识,从而弘扬抗战精神,振兴中华民族是其义务与责任,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使命。

3.3 打造“战时首都”的文化名片,传播巴渝文化

重庆是抗战时期中国“战时首都”。中华民国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1939年5月颁布《行政院关于改重庆市为直属市的训令》,1940年9月6日颁布《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8]重庆由“战时首都”成为永久的陪都,直至1946年5月5日发布《还都令》,长达八年之久。随着东中部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逐步侵占,各政治机构、工厂企业、高校、出版机构及相关的人员大规模地迁移到山城重庆,重庆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支持抗战最终走向胜利的牢固的中国抗战大后方中心地。同时,重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总指挥所,为世界所知的名城。历经无数次炮火洗礼仍屹立不倒的“重庆”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存活、民族存活的标志性象征。重庆这座城市及其人民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在“陪都”重庆,形成了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统战文化,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反战文化,陪都人民团结一心、抗战建国的抗战文化,欣欣向荣的出版文化,繁荣昌盛的娱乐文化等。而且,陪都文化也成为当时大后方文化的象征,是全国抗战文化的缩影。

重庆抗战历史是重庆民国史、近代史重要的一部分,是重庆近代历史文化资源的核心内容,是与现代巴渝文化关系最紧密的一部分;也是重庆历史文化中的优势资源,是对传统巴渝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因重庆战时的特殊地位,极大部分抗战文献资源是在重庆产生或与重庆息息相关的,加强完善抗战文献资源的建设对于传播巴渝文化,宣扬陪都精神,塑造巴渝文化品牌有重要的意义。

3.4 构建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为抗战大后方研究服务

战时重庆是抗战大后方的主战场,从物质和精神各层面积极支援全国抗战,所产生的抗战文献是中国抗战大后方抗战文献资源中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2010年5月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实施《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年),规划重庆市以重庆图书馆前身——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抗战历史文化遗址)为载体,联合重庆市有关高校、图书馆等单位,构建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9]2013年“中心”在重庆图书馆正式挂牌。近年来,重庆图书馆持之以恒地开展统计全市抗战文献资源数量、回溯建库(民国库)、购买和转换缩微胶卷(民国报刊)、完善民国文献网上检索系统、编辑出版抗战书籍、开发研究抗战文献等工作,丰富、整合抗战资源,使抗战文献资源高效化、数字化、信息化。重庆图书馆成为抗战文献资源的传播服务者、挖掘开发者,也是全市及抗战大后方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领导者、管理者。在重庆图书馆的努力下,进一步推动“中心”成为抗战大后方全面、完善的抗战文献资源基地,从而为抗战大后方研究服务,为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服务。

[1] 重庆市档案馆.筹设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史料一组(1946-1949)[J].档案史料与研究,1998(4):34-49.

[2] 傅晓岚.重庆图书馆对抗战文献的保护整理研究[J].理论界,2010(9):153.

[3] 刘淑玲,李梅英.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2:20.

[4] 夏雁,申少春.河南省图书馆同仁文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181.

[5] 王志昆,曾妍.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收藏与建设[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5):34.

[6] 张兵.图书馆管理与实务[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16.

[7]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讲话(2015年9月3日)》[N].人民日报,2015-09-04(2).

[8] 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重庆市志 第二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2-343.

[9] 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渝委发[2010]28号[E].重庆:重庆市委宣传部,2010.

(责任编辑:孟凡胜)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Chongqing Library

TAN Cui, WANG Zhao-hui

(Chongqing library, Chongqing 400037, China)

As a special collection in chongqing library, the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forms a integrated mode of collection, collation, research and service in the long term of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his mode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operation of literature collecti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chnic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he deepening of resources development, the efficiency of service mode and so on. The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has tremendous cultural effect on spreading Bayu culture, propagandaing the war history and promoting the research of rear area.

Chongqing library; the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construction mode;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resources

重庆市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2015DH013);重庆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014QNCB21);重庆市“青年文化优才”培养计划项目(2014QNWHYC06)

G253

A

1006-1525(2016)06-0055-05

谭 翠,女,馆员。

2016-03-24

猜你喜欢
大后方抗战时期抗战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大后方民众抗日救亡掠影展开幕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决战“大后方”——突发报道中的编辑价值
抗战音画
纪实的力量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