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成(安徽省江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陶成成(安徽省江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其剩余施工材料及污水等方面的不合理处理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相比之下,绿色节能建筑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本文从绿色节能建筑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对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要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质量方面的要求之外,人们开始对建筑与环境的契合度加以重视。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要求,需要对施工技术在绿色技能建筑施工中的合理利用加以重视。
1.1绿色节能建筑的定义
绿色节能建筑是指,以节能为目标,在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利用风向、朝向以及自然光线等因素的合理研究使得最终设计出的建筑具有低能耗特点。与普通的建筑相比,绿色节能建筑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其与环境的契合度更高[1]。
1.2绿色节能建筑的特征
绿色节能建筑的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在对绿色节能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以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在选择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施工材料时,应该充分考虑这种材料是否会对使用者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在应用门窗节能技术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在白天状态下,绿色节能建筑中的自然光不会为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居住体验。②全寿命周期应用原则。与其他建筑相比,绿色节能建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这种建筑是基于全寿命周期进行设计的。这种设计要求是指,从绿色节能建筑施工项目选址、到施工、竣工的整个过程中,从全时间段的角度对绿色节能建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有效估计和预测。这种设计方式的应用能够将由建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2]。
在绿色节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2.1保温节能施工技术在绿色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这种施工技术是指,将相应的散料吊装在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面上,使得屋面产生良好的保温作用。在应用保温节能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散料的稳定性,施工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浇筑处理。在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施工中,浇筑施工的对象包含硬质聚氨酝泡沫塑料等材料。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这种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绿色节能建筑屋面产生有效的保温效果,进而实现建筑能耗的有效节约[3]。
2.2门窗节能技术在绿色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从整体角度来讲,门窗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产生良好的节能效果,还能通过自然光的合理利用实现光照设备成本的降低。为了实现节能环保目的,首先需要注重门窗材料的合理选择。在门窗的玻璃种类中,中空玻璃的应用能够产生更加有效的节能效果。当施工材料确定之后,施工人员需要按照绿色节能建筑施工图纸对玻璃压条等细节的实际尺寸和规格进行详细检查,通过这种方式防止后续施工中出现问题。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对其密实性进行有效控制。
2.3地源热泵节能技术在绿色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从建筑的使用功能来看,温度调节功能是重要的基础型功能之一。为了实现该目的,可以将地源热泵节能技术应用在绿色节能建筑施工中。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建筑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结合合理地缘热泵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得该技术能够对不同季节的绿色节能建筑产生合理的温度调节作用。当对绿色节能建筑的墙体应用地源热泵技术之后,在温度较低的冬季时,墙体能够产生向室内提供热量的作用;当处于温度较高的夏季时,墙体可以通过对绿色节能建筑内种热量的合理吸收,实现室内温度的有效控制,带给人们更加舒适的居住体验。
2.4环境保护施工技术在绿色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设备的使用会产生噪声和扬尘现象,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应该将环境保护施工技术应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绿色节能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通过洒水机设备以及覆盖措施的使用,对该部分施工产生的粉尘高度和噪声进行有效控制。我国目前对绿色节能建筑粉尘高度的控制标准为高度应处于0.5m范围以下。在绿色节能建筑土方施工过程中,其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因素主要是粉尘。对此,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实际的施工特点,将洒水等适宜的控制措施应用在作业过程中。相关标准对土方作业目测粉尘高度的要求是处于1.5m以下[4]。
与普通建筑相比,绿色节能建筑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较小。在绿色节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施工技术主要包含保温节能施工技术、地源热泵节能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施工技术等。为了保证绿色节能建筑的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对上述说过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合理性加以重视。
[1]孙连营.东北地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优选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王 静.旧工业建筑绿色节能改造技术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林顶天.详解现代建筑施工中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J].江西建材,2016,09:56.
[4]黄文晓.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6:11.
TU74
A
2095-2066(2016)25-0158-01
2016-8-20